您的位置:新文秘网>>调研报告/毕业论文/文教论文/毕业相关/事迹推荐/学习体会/学习材料/工作体会/>>正文

对西学东渐的几点思考——利玛窦相关事迹学习心得

发表时间:2017/12/3 21:07:22

对西学东渐的几点思考——利玛窦相关事迹学习心得

400多年前,意大利人利玛窦跨越地域、人种与文化的差异为当时的明王朝送来了基督教和西方文明。通过对利玛窦事迹的学习,我有这样几点体会和感悟。

一是认识到了文化需要在交流互鉴中成长进步

固步自封是落后的根源,回想中华数千年历史,每一个兴旺发达的历史阶段均呈现出一副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的宏大气象,其中尤以盛唐时期的兼收并蓄最为突出。唐代的文化吸收了诸多外来文化的影响,积极地与外界沟通对话,比如著名的鉴真东渡、玄奘取经、遣唐使这些对话交流的成功案例都发生在那样一个堪称盛世的时代。而到了封建社会的晚期,随着闭关锁国政策的实施,统治者逐步沉湎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进一步加速了封建王朝走向没落的步伐。

利玛窦之所以被我们如此看重,并不在于他传教士的身份,也不在于他所带来的基督教义,而是由于他在中国开始实行“海禁”政策之后,为封闭古老的中国带来了西方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646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加上后来的汤若望,朗世宁等传教士的共同努力,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和接受情况也并不是特别好。而且早在唐代,其实基督教的一个分支已经通过当时的波斯开始向中国传播,一度还建起了十字庙,在今天的陕西西安碑林还保存着当时的一块碑,叫做“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这里的景教其实就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然而时间不久,这个教就在中国大地上销声匿迹了。马克思曾经说过“z-教是人民的精神上的鸦片”,这个观点既点出了z-教的本质,同时也可反应出,z-教在人民群众中其实应该是很好被接受的。但基督教却而为何如此缺乏市场,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没有与中国文化和现实相融合。同是外来z-教,为何佛教香火甚旺,就在于它经过了一系列深刻的自我变革和融入,经过魏晋玄学以及禅宗的演化,佛教已经深刻地根植于中国文化的土壤里。

而科学_虽然并不是z-教,但作为一种外来文化何以在中国落地生根,马克思也并没有来中国“传教”,我们却如此信奉他的学说。其中最根本的当然是科学_自身的真理属性,但另外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就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也就是_的中国化。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叫做“十月革命的隆隆炮声为我们送来了_”,这句话当然没有错,正是在十月革命成功的指引下,当时的有识之士们才将目光从欧美、从日本,转向了俄国、转向了_。但这个送字并不准确,并没有人给我们送来_,是我们自己请来的。以李大钊、陈独秀为代表的早期_人,通过自身的理解开始在中国传播_。而那个时候对于_的认识无疑还是初步甚至肤浅的,通过对党史的学习我们也不难了解到,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党内也存在着一些片面的甚至错误的认识,导致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也走了一些弯路。

而正是以_同志为代表的中国_人逐步开始了_中国化的进程,将这一洋先生交给的洋知识,逐步与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_中国化的伟大成果,也就是_思想,进而指导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其后的_建设阶段同样是将_的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_同志对什么是_、怎样建设_的深刻回答,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推上了快车道。这一系列经验事实的总结,使我们认识到,哪怕是真理,在实际运用中,同样要做到与具体实际相结合,概括起来也就是咱们党校的校训“实事求是”。

当初怀揣上帝理想的利玛窦、郎世宁们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今天的中国人仍在纪念他们、研究他们。然而并不是由于他们为中国带来了上帝的福音,而是由于他们带来的西方近代科学和文化,以及为中西沟通交流所作出的努力。

三是认识到实现未来的奋斗目标离不开交流、传承以及与现实的结合。

文化在交流中才能进步,思想在与现实的结合中才能生根,而未来目标的达成同样离不开交流、传承以及与现实的结合。

_十八以来,我们党进一步明确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并且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中国梦。__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这一论断建立在对中国历史与现实的深刻理解与准确把握之上,将_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历 ……(未完,全文共2854字,当前仅显示1814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对西学东渐的几点思考——利玛窦相关事迹学习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