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经验交流/学习材料/申报材料/>>正文

通城县茶叶基地经验材料:一片茶叶香飘四海

发表时间:2018/1/25 14:16:32

通城县茶叶基地经验材料:一片茶叶香飘四海

通城县是湖北三个产茶大县之一,是全省茶树无性系良种繁育基地和鄂南早春名优茶生产基地。20世纪80年代初,由通城掀起的“一场茶叶_”,拉开了_流通领域改革的序幕。经历数十年持续发展,通城茶叶产业实力不断增强,品牌优势凸显,蓄积了打造茶业强县的强势动能、优势引擎。

一片茶叶,形成茶业大县的坚实基础
茶叶板块规模扩大。2016年,全县茶园总面积5.53万亩、产量1950吨,茶叶系列产值4.2亿元,已形成以隽水、四庄、沙堆、关刀、马港和大坪6个乡镇为主的茶叶板块经济带,面积占全县茶园总面积的80%,其中沙堆镇获全省“茶叶十大名乡名镇”称号。全县认证无公害茶园1万亩、有机茶园2000亩,建成白毫早、福鼎大白、鄂茶8号、槠叶齐、龙井43号、白茶等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555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000吨、销售额1000万美元、利润额100万美元。
综合效益影响深远。借助茶业经济,通城县一大批贫困农民走上生活富裕之路,并为兴办实业积累第一桶金,成功转型。如福人药业原董事长吴石平,于1989年转型创办福人药业,改变了通城经济的发展格局。茶商创业成为通城民营经济快速崛起的重要生力军,通城茶叶发展为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县乡财政收入、推动农民走向市场、促进全县农业向工业经济转型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其创造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对通城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一支队伍,成就茶业大县的强大基因
茶庄大军,积淀深厚功力。改革开放后,茶产业曾是全县五大支柱产业之一。20世纪90年代,全县共有茶场246家、基地面积6.5万亩,遍布_茶庄(行)2000余家,就业人员3万余人。通城县在全市第一个实行老茶改细茶和生产名优茶,茶产业一直是老百姓谋生和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乡镇企业收入50%来自茶叶,茶叶税收占特产税70%以上。
经销大军,激活市场动力。通城自古以来商业文化氛围浓厚,隽商多年征战_各行各业市场,在湖北已成为一支有较大影响的力量。1978年,经_供销合作总社批准,通城茶产品有了出口自主经销权,通城茶产业的潜力得到空前挖掘和激发。20世纪80年代,通城茶产业迎来高峰时期,享誉一时的石南镇花亭村,因茶业经济的突飞猛进,由一个贫穷落后村跃升为“鄂南第一村”。时任村党支部书记黎水保受到___的接见,对通城茶产业发展模式及成就给予充分肯定。
政策大军,注入不竭活力。自20世纪80年代至今,通城县委、县政府对茶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提出“山山水水找财路,富余劳力找出路”,倾力支持茶产业发展。近年来,通城县实施“百亿茶产业集群”发展战略,提出“两茶(油茶、茶叶)一猪”的农业发展战略目标,把茶产业作为建设特色板块、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来抓,为茶产业加快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目前,正在建设“国家油茶产业示范园”,打造“_油茶重点示范县”。

一个思路,谋定茶业大县的强大动力
思路为引领。通城县是_重点生态功能区、全省首批六个绿色食品基地县市之一,是湖北茶叶发展最适宜的区域之一。坚持以农村增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以提升效益为出发点,依托市场,完善产业发展机制,逐步引导通城茶业向标准化、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强化安全意识,逐步推广机械化,实现茶园标准化生产,不断提高包装档次,着力打造名牌品牌,增强市场竞争力。
目标创品牌。争取用3-5年时间,使全县茶园面积达到6万亩,其中新发展茶园5000亩、有机茶园1万亩、无公害茶园3万亩,良种面积达50%以上。年产茶叶6000吨,其中有机茶1000吨、无公害茶5000吨。名优茶占40%以上,茶叶产值突破5亿元,其中以双狮、锦山、霞光、福人九井峰为龙头的企业产值突破1亿 ……(未完,全文共3087字,当前仅显示1559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通城县茶叶基地经验材料:一片茶叶香飘四海》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