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毕业论文/文教论文/社会实践/>>正文

论文:新媒体给我国当前社会治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发表时间:2018/3/4 20:30:46

论文:新媒体给我国当前社会治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摘要:当前,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应用,媒体形态舆论生态、传播方式、受众对象等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在这个新媒体环境下,传统的社会问题有了新的呈现,从现实生活中向互联网平台进行转移,互联网成为社会问题的主要言论集结和发散地。社会事件在互联网平台中酝酿、演变、不断扩散影响力。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中的不规范行为不断诱发新的社会问题,其影响范围远不局限于互联网领域,更在向现实社会进行转移,其把控难度更大,成为当前社会治理的重大问题。同时,新媒体环境也为社会治理带来了巨大的机遇,政府、媒体、大有可为。如何借力于新媒体,引导解决社会问题?也成为当前我们必须考虑的问题之一。本文将简单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社会治理所存在的问题,以网络暴力为主切入分析新媒体给社会治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尝试从多方面归总出今后应对这些问题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新媒体;社会治理;网络暴力;挑战;机遇

1.新媒体环境下社会治理的问题
新媒体环境下,传播权、表达权不断下沉,权利主体不断扩散,各种新型的社会治理问题也随之而来,虚假信息、泛娱乐化、网络暴力等问题不断凸显,不仅仅侵入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公共领域,也在向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822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正常评论的范畴,不但对于事件当事人进行人身攻击,恶意诋毁,更将这种伤害行为从虚拟网络转移到现实社会中,进行“人肉搜索”,将当事人真实身份信息等隐私进行公开,对当事人的精神生活以及社会生活造成影响。
以上三种新媒体环境所带来的社会治理问题危害巨大。特别是网络暴力,最近频频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对大众的生活造成了深刻影响。本文将主要从网络暴力这一问题探讨新媒体环境对社会治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网络暴力的发展过程
网络暴力行为的演进与发展有一定的规律性和阶段性,初期阶段多表现为网络上的语言暴力,第二阶段开始出现人肉搜索、披露隐私等行为,第三阶断从线上向线下转移,通过在第二阶段获取的当事人或相关人员的信息,实施现实生活中的暴力行为。
  网络暴力的初期阶段表现为语言暴力。语言暴力即使用谩骂、诋毁、污蔑、嘲笑等侮辱性、歧视性的话语,以侵犯他人的精神和心理。网络暴力的初期多表现为语言上的暴力行为,由某触发性事件引发,网民的视线集中于事件的某个或者某群当事人,以违背公共行为规范、法律约束或道德规约为由,进行语言讨伐行为,通过语言暴力对当事人的意见表达以及各类行为进行压制与谴责。如在陈赫的离婚_中,一名女网友“软柿子jampasg”在陈赫微博下“请退出《跑男》这个正能量节目”的评论被陈赫回复后,陈赫粉丝群蜂拥而至,对该网友进行疯狂的侮辱、谩骂,短短几天辱骂评论高达64余万条。
网络暴力的第二阶段多为表现为网民接力式的人肉搜索,并且将当事人的个人隐私信息进行披露。人肉搜索即以互联网为媒介,部分基于人工方式对搜索引起提供信息逐个辨别真伪,部分又基于通过匿名知情人提供数据的方式收集信息,以查找人物或者时间真相的群众运动。通过网络集合广大网民的力量,追查某些事情或人物的真相与隐私,并将这些细节曝光。在我国网络暴力第一案“死亡博客”中,被指出轨的死者丈夫以及“第三者”的个人身份信息、姓名、照片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全部被披露。在新媒体
不断发展的今天,人肉搜索的速度以及相关信息的精准度也在不断的发展,在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被咬女事件中,当事人的个人信息,甚至是情感信息等全部被人肉并公布于网络中。
网络暴力的第三阶段多表现为线下的网络暴力,直接发展到现实生活中的人身攻击。通过在人肉搜索中所披露出的个人信息,在现实生活中对当事人进行围攻、谩骂、威胁,严重影响当事人的工作和生活,甚至造成人身威胁。在江歌事件中,不仅江母对刘鑫的个人信息进行公开,网民也对刘鑫进行人肉搜索,并且在网络中大肆传播其个人信息,线上的暴力向线下暴力进行转移,刘鑫及其家人不断受到短信电话骚扰、谩骂,以及在其居住小区附近粘贴侮辱性的话语,甚至有人在其住处摆放丧葬用品。

3.网络暴力的危害
网络暴力所带来的强大压迫力,在一定程度上有维护社会规范与道德理念、迫使违法乱纪者改过自新、震慑有不良行为倾向的不法分子的作用,但是通过以暴制暴的方法,暴力本身的不合法性带来负面的影响是必然的。在新媒体环境下演变发展的网络暴力行为,其所带来的危害通过网是多方面的,通过网络的快速扩散影响范围也更大。
3.1网民法律认知与道德认知的负面偏离
在浮躁的社会语境和新媒体快速扩散的助力之下,面对触发性的公共社会事件,网民习惯性的选择用宣泄式的语言表达方式,并且极端情绪在大量网民的同向表达之中不断加以强化,从最初的语言暴力不断的升级为线下暴力。在这个过程之中,网民的暴力倾向不断被涵化,对于网络暴力的容忍度不断提升,与之而来的暴力偏向不断增强,造成网络暴力事件频发。网民的法律意识和理性思维不断被情绪所代替,道德底线和标准也不断为个人极端、非法行为让位。
3.2传播环境异化与情绪化需求的恶性循环
网民个人的浮躁、极端情绪的逐一叠加,反向不断重塑着传播环境,不仅涉及网民个人,而且也在不断改变着网络的运营方向和运作模式,不断迎合网民的情绪进行偏向性引导性报道,甚至出现标题党等现象,以谋求关注度和点击率,进行流量的转化以获利。在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各类自媒体的不断迎合下,网民的情绪化需求得到不断的满足,也呈现出不断的增长之势。如在榆林产妇一案中,各大媒体紧追热点,对该事件的进行追踪查证,在此期间,各大传统媒体如《羊城晚报》、《扬子晚报》等多次使用“疼痛难忍”“下跪”等带有偏向性的 ……(未完,全文共8452字,当前仅显示2308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论文:新媒体给我国当前社会治理带来的机遇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