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毕业论文/文教论文/文化/宣传讲话/>>正文

浅谈中国文化的未来

发表时间:2018/3/17 18:05:33

浅谈中国文化的未来

摘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当前的中国文化似乎没有了往日的辉煌,很多的外国人包括中国人其实对中国文化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误读,中国文化的_价值观究竟是什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哪些现实意义和普世价值?我们应该如何继承和发扬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国文化的未来该向何处发展?这些是本文将要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儒家思想 文化价值观 文化软实力

泱泱华夏五千年,作为唯一文明没有中断的古国,中华文明在古代曾经创造出辉煌灿烂的成就,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的贡献,我们必须认识到,中华文明之所以绵延千年而不绝,展示出积淀其中的中国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与坚韧性,必然具有不可忽视的优秀文化基因。但自鸦片战争以来,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文化逐渐走向衰落,近代志士仁人为探求民族国家的崛起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全盘西化”的喧嚣声高涨,“中国文化究竟有没有未来”成了必须划上问号的问题。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带来的“国学热”的出现,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中国文化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有人又做出“21世纪,将是中国文化的世纪”的乐观论断。文化软实力关乎一个国家的发展与未来,那么中国文化的未来该向何处去?
第一章、中国文化的内涵
1.1、钱穆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
著名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878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以及苦闷不安的精神世界的痛苦挣扎。他的“中国文化早熟”说虽然否认西方文化比中国文化优越,但他同样对中国文化有反省和批判,提出中国文化的五大病,即“幼稚”、“早衰”、“不落实”、“落于消极亦再没有前进”和“暧昧不明爽”。同时,他也抨击了由文化早熟引起的国民性的劣根性。他代表了现代新儒家的共同思想特征,即维护传统的同时不被传统所束缚,承认中国文化优秀的同时又不失自我批判意识。他大胆批评了新文化运动“向西走”的不对,公开声称要“向东走”。并且断言:世界文化的未来就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他极其反对以胡适为代表的“全盘西化派”和杜亚泉为代表的“中西文化调和派”。他认为中西文化是根本精神不同的异质文化,因此无法不加选择地完全照搬,只能是“对于西方文化全盘承受而根本改过”,所以有学者认为他的主张没有完全逃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圈套。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看到他对中国文化问题的深刻阐述与贡献,他提出的中国文化的弊病也值得我们反思与改进。
1.3、冯友兰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
冯友兰提出了“文化类型”说、“继往开来”说和“道统新续”说,在他看来,“全盘西化派”肯定西方文化而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本位文化派”肯定民族文化的主体性,却不能正视自身的不足与西方文化的优势。这种在“殊相”层面的比较,无法深入到本质层面,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因此必须转变比较中西文化的视角。冯友兰从共相在逻辑上先于殊相、理在逻辑上先于事的新理学原理出发,主张从“类”即共相的视角看待中西文化的差异。他看待中西文化的一个中心思想,就是主张妥善地解决文化发展中的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关系问题。冯友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具体说法是可以讨论的,但他坚持时代性和民族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正确的,对于当今社会仍有积极的借鉴意义。他在《新事论》中从共相与殊相的观点看待中西文化,批判“全盘西化论”、“部分西化论”、“中国文化本位论”。认为中国文化必须在类型转变的同时保留其民族性。事实上,文化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矛盾统一、相辅相成的,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在保留文化民族性的基础上,兼收并蓄,博采众长,才能使文化永葆活力并且走向世界。
第二章、中国文化如何发展
现在很多人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存在偏见,一提到中国文化,就会想到三纲、等级尊卑。事实上,这是把传统文化中的阴暗面放大化了。儒家思想作为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两千多年的正统思想,它要不断调整自己为封建统治服务,不可避免地产生了一些现在看来是糟粕的东西,违背了人性与_平等的观念。但是我们要认识到,对待任何一种思想要放在当时的时代环境中考虑,它的某些不合理思想是为了维护当时的统治秩序而产生的,我们要用历史的眼光辩证地看待这个问题,或者把传统观念转化成_的观点。我比较赞同冯友兰“继往开来”说中提到的观点,即看重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尤其传统道德观念的现代价值。不应该有把传统道德一概指斥为“旧道德”的偏激之论,而应用分析的眼光看待传统道德。在传统道德中的确有同“以家为本位”社会相应的旧道德,如愚忠愚孝,但我们可以把这些旧道德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转化成新道德。此外,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还有更多的精华内涵,比如仁义礼智信,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些要求无疑具有重要的价值,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内涵,更是一种普世价值,在关注西方人权与_价值的同时,我们也要重视人与人之间的礼貌、诚信、友好与信任,这些理念对一个国家的发展同样重要。再如传统文化中和谐的观念,对于身处竞争型社会的我们何尝不是一种很好的借鉴与反思。
中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但并不是文化软实力大国,“文化软实力”是从约瑟夫 奈的软实力理论衍生出来的概念,就文化本身而言,“任何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成果,一方面为整个人类文化的多重复合体增添了色彩,另一方面也为其他民族的成员贡献了可以分享的财富”[]。因此,文化是可以在不同民族之间进行分享的,基于这种角度的文化是一种柔性的力量,但是,当文化被赋予政治内容,一国在推广本国文化时将其所包含的价值理念强加于他国之上,这使得文化就具有了一种刚性力量。也就是说,文化软实力是基于文化资源的一种实力,但并不意味着一国所有的文化都是它的文化软实力,资源转化为实力,还需要有一个转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克服文化自负导致的文化保守主义以及文化自卑导致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自党从国家层面提出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后,我们文化产业的发展取得不少成绩,但有一点需要看到的是,中国文化产业越发达,中国文化占有的国际文化市场就越大,“中国文化威胁论”的_就越高,因此,国家应该从战略高度来认识文化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认为,中 ……(未完,全文共4883字,当前仅显示2467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浅谈中国文化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