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环保/生态/计划规划/>>正文

用生态的方式防治巢湖污染的思路

发表时间:2018/7/13 17:38:22
目录/提纲:……
一、巢湖污染形成因素分析
二、巢湖水体N、P元素消减因素分析
三、巢湖水污染防治
一是控制污染源,二是加N、P元素的转化
三是破坏巢湖现有的生态环境,凶狠性鱼类呈多样化,巢湖的水产品产量进一步下降
四、巢湖滤食性鱼类养殖
二是放流量太小,120万亩的巢湖仅放几十万斤的鱼苗
(一)总体设想
(二)需要解决的问题
1、鱼种培育有下列三种方式可供选择:①池塘培育
6、组织好可生性论证立项,安排专项资金
五、效益分析
1、生态效益
2、经济效益
3、社会效益
……
做好生态文章 巧治巢湖污染

巢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是镶嵌江淮之间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然而近年来,滚滚浊流和各类的污染物使这颗明珠黯然失色。早在1995年,国家环境公报就把巢湖列为污染最严重的湖泊之一。近年来,从_到地方,为治理好巢湖想尽千方百计,投入巨大,但是收效甚微。本人经过长时间研究和观察,提出用生态的方式防治巢湖污染的思路,阐述如下。
一、巢湖污染形成因素分析
巢湖污染流域总面积13486平方千米,约占安徽省总面积的9.3%。其中,巢湖闸以上9153km2,巢湖闸以下4333km2,主要包括合肥、巢湖、六安及安庆4市的16个县市区,人口数约80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数约380万。
巢湖流域属工业欠发达地区,没有特别大的工业污染源,巢湖污染形成因素主要是N(氮)、P(磷)元素污染,也就是水体富营养化。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四大因素是居民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废水污染和雷暴雨固氮(见图一)。
居民生活污染。巢湖流域生活有800万人口,城镇人口380万以上,是巢湖污染首要因素。单以人粪尿为例,城镇人口的排泄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740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长稻,但也是提高巢湖水体是N元素含量的一个因素,雷暴雨是自然现象,不在议论范围。
综上所述,巢湖想从源头上控制水体富营养化非常难,所有的措施有的难以推行(如减少化肥使用量),有的作用不明显(如控制工业污染,加大生活污水处理),没有哪一项措施比较有效,多年的实践也给予了很好的证明。
源头控制不住,只有在消减因素上动脑筋,加大N、P元素的转化。根据图一中所列的两大消减因素,将所能采取的措施分列如下:
——引用清洁水源冲刷巢湖:比如引用长江水冲刷巢湖,通过湖水下泄带走大量的N、P元素,可把巢湖水体中N、P含量降40%以上,效果非常明显。但是负面影响很大:一是投资巨大,动力提水成本也非常高;二是江水中的大量的泥沙在巢湖中沉积,每年可使湖床抬高1厘米以上;三是破坏巢湖现有的生态环境,凶狠性鱼类呈多样化,巢湖的水产品产量进一步下降。引用史杭入巢:这种方法只能换得局部地区暂时的水质达标,对整个巢湖流域污染治理无意义,且浪费大量的可贵的水资源。
——恢复生态湿地:通过人工培植水生植物,增加水生生物量转化水体中N、P元素。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几百几千亩的生态湿地与120万亩的巢湖相比显得太小;投资较大,投资效率低、性价比低。
——养殖滤食性鱼类:通过大量养殖滤食性鱼类,大幅度提高巢湖水产品产量,可有效地降低巢湖水体中的N、P元素含量,功效相当于引江济巢。是本文讨论的重点,下面将专题论述。
四、巢湖滤食性鱼类养殖
谈到在巢湖养殖鱼类,人们不禁要惊叹,巢湖的污染已经够严重的,怎么能再养殖水产品!可能会提出以下几方面的疑问。
疑问一:鱼类粪便会污染水体。鱼类从食性上分,有滤食性鱼类(鳙鱼、鲢鱼)的摄食性鱼类(草鱼、青鱼、鲤鱼、鲫鱼、白鱼等)。鱼类粪便的确能污染水体,但是滤食性鱼类是专以浮游生物为食的,养殖过程中没有人工饲料投入,排出粪便中N、P量一定会小于摄入的浮游生物所含的N、P量(见图二),也正因如此,鱼体才会生长。滤食性鱼类摄食生长过程中,将水体中的N、P元素固定于鱼体,捕捞出水后绝对减少水体中的N、P元素量。因此,滤食性鱼类是水体的净化大师,可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欧美很多国家都从我国引种鲢鳙鱼,并不是作食用水产品养殖,西方人也不食用品质低下富有肉间剌的鲤科类鱼,引种真正目的的而是控制水质,净化水体。

疑问二:为什么放养滤食性鱼类,而不养品质更高的摄食性鱼类。摄食性鱼类的产量几乎全部是用人工饲料换来的,摄食性鱼类养殖过程中,没有消耗水体中的N、P,摄食人工饲料后代谢产生的粪便排入水体中,反而增了水体中的的N、P量。
疑问三:巢湖渔业资源很丰富,何必走人工放流的路子。巢湖渔业资源的确很丰富,但是巢湖的水产品单产非常低,虽然官方的统计数据可能在40—50公斤/亩甚至更高,实际单产仅有9-12公斤/亩。而且巢湖水产品产量中小型鱼类居多,经济价值不高,面鱼、银鱼等经济价值高的鱼产量很低,大型鱼类除白鱼外也不多见。导致巢湖水产品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是翘嘴红鲌太多。翘嘴红鲌,俗名白鱼,常见规格为0.3—2公斤,最大可达15公斤以上,湖中可自然繁殖,以活鱼虾为主食的凶猛肉食性鱼类,且种群数量大,巢湖的水产品大多数被这种鱼捕食。如果人工放流,投放大规格滤食性鱼类,投放规格越大,躲避凶狠性鱼类捕食的能力越强,存活率就越高,回捕率越高,可以短期内迅速提高巢湖水产品产量。
疑问四:巢湖人工放流已开展多年,效果不明显,再提人工放流可行吗?巢湖的人工放流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始搞,近年市财政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但是方法上有很多欠缺。一是投放鱼尾重1—20克,规格太小,放下去的鱼苗大多成了白鱼的饵料,回捕率极低。二是放流量太小,120万亩的巢湖仅放几十万斤的鱼苗。三是每年都人工放流几十万尾鳜鱼,鳜鱼和翘嘴红鲌一样,也属大型凶猛性鱼类,使本来产量就不高的巢湖雪上加霜。分析这此失败的原因的基础上 ……(未完,全文共4117字,当前仅显示2080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用生态的方式防治巢湖污染的思路》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