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社会实践/调研报告/>>正文

文山州“五位一体”边境社会治理“董干模式”调查报告

发表时间:2018/11/4 21:19:03

边境社会治理经验模式
富边先固边 守边先爱边
——文山州“五位一体”边境社会治理“董干模式”调查报告

董干镇坐落在中越边境线上,全镇边境线长约占文山州的四分之一。在中国地图上,只要找到云南、广西与越南的交汇点,就能迅速找到董干。董干镇是“老山精神”的发源地之一,著名的八里坪战斗就发生在距镇政府不到1公里的地方。如今战争已经远去,“老山精神”却在不断传承。在边境社会治理实践中,麻栗坡人民用满腔的爱国情怀赋予了“老山精神”新的内涵,形成了富边、固边、稳边融合推进,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的社会治理模式。
近日,州委政法委常务副书记冯在跃同志一行2人深入董干镇实地考察,获取了许多生动鲜活的第一手资料。勿庸置疑,“董干模式”是文山州“五位一体”边境社会治理的典型案例,它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如何富边稳边强边?守护边关的力量源泉在哪里?边境平安、文明、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蕴涵着怎样的道理?答案就在日新月异的村村寨寨之中……

固边必须先富边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边境一线兴起“打工潮”,一些边民长期在外务工,甚至搬离边境,边境线上的“空巢村”越来越多,民兵难招录、巡逻难组织、社区难治理,尤其是边境线上的一些土地无人耕种,给国家领土安全埋下隐患。麻栗坡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胡世胜曾在董干镇担任党委书记多年,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897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守边共赢的解决方案,将附近20个村寨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集中安置,安置点就选择在距中越界碑仅1公里的马林村,街道抵边而建,投资5000余万元,一、二期共规划500户,目前一期已有117户搬迁入住。这一扶贫模式解决了三大难题:一是集中解决了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问题,二是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及周边群众找到了致富门路,三是壮大了“戍边大军”。看到边贸街的发展前景,不仅贫困户抢着来此居住,其他群众和商贩也争相前来购地建房,马林村党支部书记杨昌菊家也在其中,她说:“征地历来都很难,但群众知道这里建成后,街道、房屋都跟城里一样漂亮,又可以做生意,都非常支持,纷纷感谢党委和政府。”
走访了三个村,我们愈加能够领会到:过去人们离开,是为了追求美好生活;现在人们回来,同样是为了追求美好生活,“戍边大军”回归的背后,是祖国边疆正在悄然改变。进而想到,稳边必先富边,要守好边境,就要建设一个富裕、文明、和谐、安宁的边境,只有使居住、工作在这里的人安居乐业,富裕幸福,对边片热土充满深厚的感情,才能筑起坚不可摧的铜墙铁壁。这是“董干模式”给我们的第一点启示。

像老山兰一样扎根边境

建立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边境管理机制,创新边境社会治理,是文山州委政法委提出的政法重点工作之一。董干镇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军、警、民各方力量,积极构建边境物理隔离、固定查缉、流动巡防、卡口防控、社会治安“五条防线”,鼓励广大官兵、干部职工在边境一线建功立业,做到管边有法、控边有力,有效防止了边境成为涉恐、“三非”、走私、贩毒通道,多年未发生涉恐人员、贩毒团伙潜入潜出,边境“三非”、走私及社会治安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在一个只有几万人口的乡镇,涌现出许多受_、全省表彰的先进典型。董干镇武装部部长戴卫说,边境条件艰苦,要在边境地区干出一翻事业,就要有点“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就要像老山兰那样顶得住风暴、抗得了干旱,深深扎根于这片热土。两个案例为证:
——一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边防官兵是维护辖区稳定的拳头,扫雷部队是边境安全的守护者,官兵们来自五湖四海,共同为维护边境安宁奉献青春。边防官兵、干警广泛联系群众,在每个村组建10至20人的义务巡防队,建立党政军警民联合查缉点,着力构筑点线面一体的边境立体化防控体系,靠前设防、抵边查缉,他们曾参与破获跨省特大拐卖妇女犯罪团伙案件,曾连破多起走私大案,一次夜间蹲守时缴获大米40吨,一次流动巡查时查获走私入境生猪皮6吨,一次夜间堵卡时查获走私生猪81头,2017年走私案件查破数上升68.2%,案值上升150%,边防官兵在守边、固边、稳边贡献突出,多人被上级表彰、记功。扫雷部队常年穿行于“死亡地带”,在荆棘遍布的边境线上执行排雷排爆任务,消除地雷给当地人带来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深受人民群众欢迎。部队官兵把驻地当故乡,官兵用部队特有的罐头食品,当地群众用自己亲手种出的芭蕉花,共同发明了一道菜,取名“军民鱼水情”,一道菜饱含着军民融合的动人故事。
——一位扎根边境的_先进教育工作者。熊照才是董干镇上弄小学教师,57岁的他略显苍老。自工作以来,他以校为家,在董干边境乡村小学一干就是33年,先后被授予“_先进教育工作者”“云南省教书育人楷模”等10余项荣誉称号。30多年来,为让更多的孩子走出大山,他常年行走在大山之间,磨破嘴皮动员孩子上学,保证自己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上弄片区学生入学巩固率年年100%。据那里的老师介绍,熊老师责任心极强,只要有学生在校,他从来不敢睡一次午觉,生怕安全上有丁点闪失,即使周末也坚守在校,批改两个年级的作业、备课,永远有做不完的事。同事杨增寿说,熊老师喜欢钻研,低年级少数民族孩子不懂汉语,他同一篇课文每次都讲两遍,一遍苗语,一遍汉语,摸索出一套“双语教学法”,被评为云南省“双语”优秀教师。上弄一村村长王世敏告诉我们,熊老师最有爱心,边境村寨医疗条件差,他就自学成医,几十年免费为学生治病,还自费购买书籍、报刊让孩子们学习,学生们都非常喜欢他。同村的王廷根说,熊老师非常坚强,记得他母亲去世的时候,为不耽误教学,他白天上课、晚上守孝,没有请过一天假!
正如电影《芳华》讲述的那样,过去,来自五湖四海的热血青年在这里浴血奉献,创造了“老山精神”;现在,同样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在这里深深扎根,将“芳华”献给祖国边疆,传承了“老山精神”。事实告诉我们,越是艰苦的地方越要讲奉献,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克服和战胜困难的唯一方法,幸福的生活要靠自己开拓!这是“董干模式”给我们的第二点启示。

像爱家一样爱国

董干镇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边境社会治理工作中,把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 ……(未完,全文共4986字,当前仅显示2518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文山州“五位一体”边境社会治理“董干模式”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