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农业/农业讲话/工业/企业讲话/大学生/毕业论文/文教论文/七一党建专题/>>正文

农业工业化一个甲子的等待写在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博士论文诞生六十周年之际

发表时间:2006/1/9 18:14:32

按中国农历,一个甲子就是六十年。六十年前的哈佛大学博士张培刚,写出了他的世纪名篇《农业与工业化》,并因此成为全球华人经济学家中唯一获得威尔士奖者,这一奖项相当于今天的诺贝尔奖,因此张培刚也是迄今为止华人经济学家中获奖级别最高者。1949年,张培刚放弃了国外提供的优厚待遇,留在中国,期待着他的农业工业化梦想能获得实践。然而,历史无情地捉弄了他,作为发展经济学之父,当他的外国同行学术如日中天并屡获诺贝尔奖的时候,他却被逐出经济学教学岗位,搞起了基建工作,甚至被发落到偏远的农村放牛挑担。四人帮下台了三十年过去,他又重新拾起梦想,研究了“新发展经济学”,继续对中国农业工业化抱以期待,盼着让广大中国农民能早日放弃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原始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498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这一“推”一“拉”就会使整个工业化进程顺利启动并良序运转。然而,刘易斯模式只强调“拉”而忽视了“推”。而我国则通过剪刀差强行地“拉”动工业化的巨轮,加上_近乎疯狂的激情,_人民“拉”劲疯长,大炼钢铁、大跃进、大办公共食堂,结果这一“拉”就拉出了大毛病。
  张培刚模式的合理性还在于其完全符合马斯洛需要金字塔理论,因为一国把提高农业效率放在首位,也就意味着一国国民底层需要将优先得到保证,然后随着底层产业的边际效用递减,新生的发展动力便向上蕴集,构成上推力,促进上层的产业繁荣,而上层的产业则对底层剩余劳动力构成拉力。大跃进的失败便在于重拉轻推,优先生产并不能满足国民基本需要的工业品,导致了拔苗助长。
  由此可见,中国的工业化或现代化,有“拉力”而无“推力”必出大毛病。
  ——但反过来,有“推”无“拉”也不行。
  中国的改革开放是从农村开始的,由于农业效率的大幅提高,导致了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形成――推力有了;农民进城创业,有的办起了民营企业、有的经商发财,有的成为打工族,可惜的是占据中国工业主体地位的国有企业改革屡战屡败,并未构成足够的“拉力”;同时,我国的二元户口制度,僵化的土地产权、以及农村教育投资的滞后导致劳动力结构平坦化,也造成“拉”的力量不足。
  中国今天的困境,用张培刚的理论来解释,似乎是“推”有余而“拉”不足。
  其实并非“推”真的“有余”,而是因为工业结构的不合理(低效国企仍占太大比例)、我国二元户口制度及僵化的土地产权两大制度障碍导致了拉力的严重不足,从而使农村本来并未真正释放的”推力“就变得相对有余了。
  之所以说我国并未达到“推有余”的境界,要从农业的现状来看。按照张培刚的观点,农业的“推力”必须在农业工业化完成后才会真正释放出来,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农业生产力的释放并不是靠的农业工业化,我国的农民至今是脸朝黄土背朝天,从事着极其原始的生产。改革开放初期的农业效率提高和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者这一“推力”形成,本质上是制度松绑的结果,好比奴隶身上的镣铐解除了一层。
  ——所幸的是今年居然出现了民工荒,很多经济学家为此发愁不已,各种招数想了不少,却未找到根本办法。其实最好的办法还在张培刚那里。
  很简单,农业工业化一搞,农业效率进一步提高,剩余劳动力进一步增加,民工荒自动消失,还有什么办法比这一招更能解决“民工荒”?中国,是通过农业工业化进一步释放“推力”的时候了。
  拔苗助长是不行的,发展经济,最关键还是要善于培养由下向上的“推力”,农业工业化后农业效率提高了,产生的剩余劳 ……(未完,全文共2199字,当前仅显示1398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农业工业化一个甲子的等待写在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博士论文诞生六十周年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