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正文

职业短训:有价无效,越骂越火

发表时间:2006/1/9 19:12:14

职业短训:有价无效,越骂越火
  职业短训以特定职业为中心,以提升个人职业能力、促进个人潜能开发和职业生涯发展为目的,是目前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方式之一。
  作为对传统的高等教育、学历文凭教育的一种补充,职业短训规避大而全,强调短平快,着重于知识的更新,是针对某一特定领域的浓缩式培训。
  不难看出,短训市场正上演着有价无效,越骂越火的一幕。
  短训学时较短,少则两三天,多不超过一个月,但它的收费标准比课程却毫不逊色。以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为例,为期廿天的中国青年才俊“管理技能”课程学费为一万六千八百元,为期十二天的企业高管领导力发展课程的学费也达到九千八百元。在上海最早开展短期培训的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历时三天的短训班,最低收费超过两千美元,而一个面向外籍经理人开设的课程则须缴纳学费四千一百五十美元。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各高校举办的短期培训课程的收益,每年最少也在一亿元以上。
  可就在企业白领对短训趋之若鹜的同时,质疑之声也不断加强:很多参加过短训的学员对实际效果并不满意,斥其课程是物无所值。沪上某知名职业咨询机构针对三千名_客户的调查也显示,接近九成的人在职业投资上存在巨大浪费,投资收益率不足%,基本是学无所用。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829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言:培训很贵,不培训更贵!但在这个市场竞争激烈、企业资源运用锱铢必较的今天,或许还得加上一句:效益低的培训不仅贵,而且更是一种浪费!
  因培训产生的浪费,主要由两部份组成,一是未慎选课程,二是未针对已实施的课程进行效益评估,无法提升工作绩效的课程却持续举办。很多企业和个人在选择培训课程时常有赶流行的倾向,对培训成效的评估更是停留在表面,有些华而不实但新奇好玩的课程因而得宠。
  其实,国外对这类培训早有效果评估模型。比方唐纳·克帕屈格提出的“四阶层评估模型”,分别针对学员对课程及学习过程的满意度(反应评估)、学员完成课程后所保留的学习成效(学习评估)、学员回到工作岗位后是否因培训而有预期的改变(行为评估)以及培训的整体投资报酬率(效益评估)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估。
  但大多数企业的评估仅止于第一层次,往往会在培训结束后,分发课后问卷,了解学员的满意度,以作为改进的参考。就一般企业培训人员的人力配置而言,有余力进行学习评估和行为评估的实在少之又少,更遑论整体效益的评估了。
  美国培训与发展协会()曾进行一项调查发现,只有%的公司会评估培训对提升工作绩效的效益。在国内,对职业培训的评估更是没受到重视,最多停留在以培训人次数、时数、经费执行率为评估指针的阶段。如果效益无法评估,又怎知道培训究竟能对工作绩效的提升产生多大的帮助,这就好比瞎子摸象一般,各说各话、各凭己见了!
  受训者:花两个月工资学基本常识
  去年夏天,孙小姐受单位派遣,参加了由上海某著名金融学院主办的专业知识培训,培训时间为周末两天,主讲单位是业内最著名的某外资机构。
  “虽然主办方发来了详细的培训课程安排和主讲名单,可我看了半天,还是不明白培训目的是什么,自己从中能学到什么?但想想有‘大牌’主讲,领导又好意安排,那就‘领命’去吧。”孙小姐一头雾水踏进课堂。
  培训安排在陆家嘴某金融大厦内举行,尽管主办方再三叮嘱要准时签到,可习惯周末睡懒觉的孙小姐还是迟到了。等她赶到现场,课程已经开始,满满一屋子人有站有坐,其中不少还是孙小姐的业务伙伴。
  “本来说好限制名额的,大概只招七十个人,后来应一些机构要求,补了些名额,教室凳子就不够坐。”就冲这人气,孙小姐满以为会在短短两天内收益匪浅,没想到课程内容很平常,都是工作中经常碰到的基本常识和概念。尽管,课后提问相当踊跃,可主讲人和大部分学员是业务上的竞争者,在回答一些联系实际的问题时只能避重就轻、含糊其辞。
  中午,有免费的自助午餐招待。吃饭间,走动的人多起来,“同学们”忙着交换名片、相互寒暄。与孙小姐同桌的,有银行分支机构的部门负责人以及新入行的证券公司人员。席间,有人谈到这次培训的收费:“我参加过很多次培训,都没啥意思。可这一次上级给我们每个人出了七千多块钱,主办方又专门从国外派人过来,我还以为多少能听到点有用的东西,结果还是什么都没说。”
  原本想好要在饭后开溜的孙小姐有点犹豫了:这可是一笔天价学费啊,相当于自己两个多月的收入。少听一天课不等于白干了一个月……挣扎许久,孙小姐还是决定提前走人:“公司已经浪费了大把‘银子’,我没理由再陪上大好的光阴。”对她而言,参加培训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就像一位在读的同行说的,不在乎课堂知识学到了多少,关键是能结识多少新同学。”
  课堂:糊糊涂涂装清楚
  培训机构目前已形成一个不成条文的规定,单日课程的收费在一千元上下浮动。这是因为,国内培训师紧缺,其出场费居高不下。但不少培训师的业务水准并不能与他们的要价相匹配。
  韦智博人力资源有限公司顾问金翎女士称,为数不少的培训师已经偏离了培训的有效性原则,过于强调现场气氛,一味取悦受训者。培训过后,受训者记住的只有一些略带“彩色”段子。一些被冠以卓越、顶级、超级、金牌头衔的培训师甚至还没搞清学员所需就草率登场,台上是“糊糊涂涂装清楚”,台下则“清清楚楚装糊涂”。
  从某种角度看,培训师其实也是“受害者”:许多培训机构缺乏对培训需求的了解与调研,其开课程序是先设计课程,再找相关培训师,最后接洽企业受训,完全是本末倒置。培训师临“危”受命,在讲台上唱起了独角戏,口才好还好“下台”;口才不行的,只能硬着头皮撑到底。
  受训者:充电是为跳槽加砝码
  大多数在职短训都是“员工充电,企业买单”,但也有部分“好学 ……(未完,全文共4610字,当前仅显示2329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职业短训:有价无效,越骂越火》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