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毕业论文/文教论文/>>正文

《孙子兵法》论文

发表时间:2006/2/25 15:31:04


  
  孙子兵法军行第四篇:昔之善战者,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故善战者,能为不可胜,不能使敌之必可胜。故曰:胜可知,而不可为。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见胜不过众人之所知,非善之善者也;战胜而天下曰善,非善之善者也。故举秋毫不为多力,见日月不为明目,闻雷霆不为聪耳。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故其战胜不忒。不忒者,其所措胜,胜已败者也。故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善用兵者,修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460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闻雷霆之声算不上耳聪一样。古时所说善于用兵打仗的人,都是在敌人已经处于可能为我战胜的情况下取得胜利的。
  原文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
  译文古时所说的善于打仗的人,总是取胜于容易战胜的敌人
  。胜于易胜在实际的战争中可以最简单地演化为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如何创造条件,发现敌人最容易战胜的一面(即最弱的一面)是取得胜利的关键。
  解放战争时期的宿北战役就是个先打弱敌、胜于易胜的好战例。
  年月,国民党军集中个半旅,分兵四路,从东北台、淮阴、宿迁和峰县向我进犯,企图占领苏北,消灭华东解放军主力。敌军来势汹汹,单从兵力对比来看,敌军显然是强者。但它有弱点,其最大的弱点是进攻面过宽,各路间隙太大,很难互相策应支持,战役上协同配合不力,这一弱点有利于我军在内线实行机动应战,有利于我军各个歼灭敌人。
  拣弱的来打,哪一路较弱就先打哪一路,陈毅,粟裕经过分析认为:从宿迁进攻沐阳、新安镇的这一路,由徐州绥署副主任吴奇伟指挥,辖整编师第师和第师,和其他几路相比,这一路比较好打,而这一路中,师是强者,是蒋军的五大主力之一,但这一路第师突出冒进,所辖个半旅也是拼凑起来的插花班子,战斗力不强,内部矛盾亦多,该师师长戴之奇是特务出身,虽属反共死硬分子,但缺乏军事指挥才能,在战役部署上,他的个旅在东西一线展开,师部只带一个团,位于最右翼,翼侧暴露,便于我南北对进,首先从敌之左翼打开缺口,而后实行两面夹击。经过战略合围和战术分割,使敌首尾不能相顾,无法互相支援。
  所以陈毅、粟裕决定集中兵力打戴之奇的整编师。结果,在宿北全歼戴的师个半旅共约万余人。戴之奇无路可走,自杀身亡。
  在敌强我弱的条件下,拣弱的先打,无异于变整体弱势为局部强势,变战略防御为战役战斗的局部反攻。我兵力就整体来说与敌相差甚远,但集中力量对付一支弱敌,就显得绰绰有余。把弱敌消灭了,强敌必将受到威慑和削弱,就比较容易对付了。
  再强大的敌人也有其软弱的一面,而善战的将领,必须先使自己立于不败,再调动自己较为有力的部分,击溃敌人弱的力量,抓住机会,取得胜利,这就是胜子易胜计谋的精髓之处。
  比例中,陈粟二位大将正是运用这一思想,果断地攻打敌人易胜的师,既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又使整体局势向利于我方的情况发展。他们可以称为善战者了。
  所以孙子说:“称胜者之战民也,若决积水于千仞之 ……(未完,全文共2030字,当前仅显示1290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孙子兵法》论文》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