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调研报告/毕业论文/文教论文/>>正文

关于与大_都市圈对接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06/3/5 10:42:16
目录/提纲:……
一是部分产品在京津市场有一定份额
二是技术合作见成效
三是引进资金比重较大
一是_的潜力最大
二是承接化工的把握最大
一是劳务输出
二是建筑建材
三是商贸旅游
一是盯住盯紧外迁企业
二是加强对产业的研究
三是利用一切关系跑项目
四是深挖土地潜能
五是依托港口提升竞争力
六是掀起宣传黄骅的高潮
……
对外一提起黄骅,我们常用北倚京津、东临渤海,来做区位的注解。可见,京津在我们心中是何等重要。而时至今日,区位上的接近,与心理上的依赖,并没有给黄骅带来“近水楼台”的效果。回眸环京津战略的提出,已有十余年的时间了,但我们始终突不破这道坎,到底是什么原因,症结在哪里,从哪里突破?带着这些问题,市政府办公室有关人员,走访了有关部门和乡镇。
  
  现状
  
  我市与京津的合作,曾有过辉煌,但现在留给我们的,仅是一些沉甸甸的思考。要全面、客观地了解这一现状,还需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上世纪70年代末,以渔区一些渔民,为天津外协加工电子零部件为开端,短短几年内,依托京津建起了皮鞋厂、服装厂等企业,大麻线路板、渤海自行车厂等也迅速发展起来。到80年代末、90年代初,达到最好时期,渤海自行车厂成为天津自行车厂最大的配套企业,每年税收达1000余万元。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京津产业的加快调整,周边地区的竞相发展,我们没有跟上发展的节拍,优势不断弱化,与京津的全面合作逐步放缓。
  近年来,我市与京津合作虽没有大的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730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很大。
  2、京津主观上漠视区域经济一体化,甚至存有消极的抵触心理。目前,“京津冀一体化”、“京三角”的提出,似乎又燃起了京津冀合作的希望。但是,这一地区浓重的“政治经济”色彩,导致行政的手段,远远大于市场的调控。尤其是_,表现的态度最为明显,如企业迁到郊县,搬迁费和职工安置费均按规定补偿,而迁到_以外,就什么政策也不给。拿化工行业来说,包括东方化工厂在内的大部分企业,已确定或意向迁往燕化厂区、房山区、通州等区县。另外,京津在发展上不但未反哺区域经济,还从周边大量抽取资源。以我市人才流失情况为例,2001-2004年,本科以上毕业生近3000人,实际回来的还不到100人,相当一部分留在了京津两地。京津对区域一体化的淡漠,致使其产业、资金、技术、人才等经济要素,难以外溢,加之巨大的“虹吸”效应,把我们的人才、资金等要素也吸附过去,致使我市处于“背靠大树难乘凉”的境地。
  3、不愿、不想和不知如何对接的思想,阻碍了与京津的全面合作。调研中了解到,我市企业经营者持有“够吃够花”思想的不在少数,而且越是在区位偏僻的地方,这种思想越严重,几间房、雇上三五个人,一年挣几万,就心满意足了。至于如何与京津对接,如何扩大京津市场,想也没想过。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经营者观念虽有转变,但保守的意识仍很强,不愿搞合作,更不愿做股东。一些基层干部,面对京津缺乏对接思路,也不知如何下手,主动出击的意识不强。有的对与京津的合作,心灰意冷,没有信心,认为毫无优势可言。这些问题,除缺乏深入研究外,更为重要的是,缺少逆向思维,缺少独辟蹊径的勇气和措施。
  4、环境还有差距,政策不占优势,削弱了我市对外吸引力。廊坊、三河、涿州等环京津市县,依托“超近”的区位、优良的环境和较低的成本,吸引了京津大批企业。例如,三河燕郊开发区,吸引了_、天津等IT企业入驻,投资项目达到500余个。受这些地区的层层阻隔,一些项目很难突出“包围”,致使京津资源能到我市的少之又少,这给我市对接京津带来了难度,增加了压力。政策优惠不占优势,甚至在某些方面处于劣势。比如,拼政策,我们拼不过天津大港,他们的财力雄厚。拼地价,我们不如临港化工园区和南大港管理区,他们的地为国有。软环境上还有差距。据了解,雄华公司正在办环评,需报省审批,最快一个月的时间,如果手续全部办完,起码也得两个月。而在天津开发区办手续最多两天,快的半天就可办完。当然,造成这种差距,有审批环节多的原因,也有上级政策不宽松的因素。软环境的差距,削弱了我市对京津企业的吸引力。
  
  如何对接
  
  与京津对接,应在自己的长处着眼,并集中优势兵力在“点”上突破,这应是与京津对接的原则。具体讲,应围绕化工,盯外迁;围绕五金、线路板,抓配套;围绕冬枣、水产,拓市场;围绕劳务、建筑和商贸旅游,搞服务。当前,重中之重是盯外迁企业,远期来看,应与京津形成深层次的产业配套协作。
  1、围绕化工,盯外迁。承接外迁企业,诚然是我们加快发展、做大产业的便捷途径。但是还需明确一个重点,盯哪里,盯哪个行业。重点明确了,才能事半功倍。当前,应把_作为重点,尤其把_的化工企业作为重中之重。主要有两点考虑:一是_的潜力最大。天津的增长点,主要在滨海新区、开发区和保税区,外迁的空间不会太大。而_则不同,已明确表示退出经济中心,随着奥运的临近,将有大量的企业外迁(主要涉及化工、冶金、棉纺、造纸、机械、橡胶等行业),仅在大郊亭、垡头等地区,整体搬迁的化工企业至少达几十家,基于此应把外迁的“宝”押在_。二是承接化工的把握最大。历数_外迁行业,我市最有希望、最有把握的是化工。化工业在我市有基础,与_又有多年的人缘、业缘关系,尤其是与燕化、化二的关系更为密切,同时背靠化工园区、大港油田,有原料条件。目前,沧州市正 ……(未完,全文共5837字,当前仅显示2050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关于与大_都市圈对接的几点思考》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