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教育/生活会/调研报告/毕业论文/>>正文

高段思品教学中用好老教材,走向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发表时间:2006/5/12 19:36:28


  高段思品教学中用好老教材,走向生活化的策略研究
  《思品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良好品德的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同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明确告诉我们:“学会“用教科书教”,能够在具体教学情景下,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对教科书进行修正、开发和创造。”基于以上理念,我们由课堂教学入手,从降级——让教材接纳幸福的阵痛;重组——让教材再现昔日的活力;增补——让教材吻合纯真的心灵三方面对思想品德旧教材进行创造性的使用,旨在达到让教材与学生心灵相通,让课堂与学生生活接轨这一目的,从而使我们的思品教学走向高效与实效,真正起到让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得以内化,行为习惯得以养成的作用。
  ——摘要
  [本文转载自【剖析篇】【案例1】一位教师上《保护环境》一课时,首先让学生在课前采集自己所居住的地区周围不同地点的水,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有的是人池塘采来的,有的是从小溪采来的,有的是从南门江采来的,还有的是同学们画画后的颜料水……其中,有一个同学采来的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788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行思篇】
  教材作为一种普遍使用的文本,虽然其中已融入了儿童的经验,但就每一本教材所包含的内容,提出的话题、范例绝不可能函盖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别儿童的生活经验。教师所面对的只可能是各具特殊性的具体班级、儿童。为此,我们的具体主张是:教师必须从教学对象的实际出发,打破教材的限制,采取各种方式对教材进行整合,或重组,或尝试“加、减”法,缩短教材与学生真实生活的时空距离,使活的教学内容成为学生认知能力、道德品质形成发展的最佳载体,正如刘默耕教授指出的那样:“教师的教学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降级让教材接纳幸福的阵痛
  曾记得刚从学校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时,教的是这么几篇课文,十多年过去了,手中的教材依旧是大同小异,所以笔者常想,现在什么都讲与时俱进,为什么我们手中的思品教材就不用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高段思品教材中所选的课文或其中的事例,随着社会的发展,时间的变化,思想内容已显得陈旧,已缺乏了时代特征,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着一定甚至较大的差距,有的与其他学科有多次重复之嫌。因此,我们对高段思品教材中的部分课文采取了降级的办法进行教学。
  ◆减习题道是无为却有为
  每篇课文课后习题的设计既是教师教学的导向,也是教师教学的重点、难点所在,更是巩固学生道德知识,促使学生道德内化的良好途径。但当练习的内容不适合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时,教师应事先有所考虑,作出适当的调整。
  如上文案例所提到的《保护环境》一文,文中的课后思考练习第三题是一道关于学生环保方案设计的习题,要求学生对症下药,对以下五方面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环保行动方案:
  ▼白色污染问题;
  ▼臭氧空洞问题;
  ▼水资源污染问题;
  ▼保护森林资源问题;
  ▼保护野生动物问题;
  对于这样的习题,笔者认为与其让学生编故事,还不如对其中的部分问题不作要求为好。如对臭氧空洞问题,学生感到十分抽象;而对保护森林资源问题,学生又深感遥远,于是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就把这道题中的“臭氧空洞问题与保护森林资源问题”两个内容删去了。这样一来,看似对学生的学习要求降低了,但笔者觉得这样做更符合教学实情,实事求是,看似无为却胜有为。从事后的作业反馈来看,效果也挺让老师满意。像对水资源污染问题的方案设计,许多同学围绕着如何节约用水这一话题,提出了许多难能可贵的建议:
  ──建议供水部门提高水价;
  ──建议厂矿企业循环用水;
  ──设计智能性水笼头;
  ……
  ◆删例子告别无籽花
  由于教材反映的只是某时当地的学生状况,所举的例子也不可能完全适合不同地区、不同环境、不同层次的学生与老师的特点与需要。因此,教师应把一些过时的、不适合学生学情、当地实情的,不利于新课程标准落实的学习范例进行删除。反之,则会使自己教学劳而无功,陷入开花而不结籽的尴尬处境。如有一位老师在上第九册第5课时,出现了这样的情况: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的《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吗?你能说说其中的一些内容吗?
  生:我们每个人都应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
  生:父母应帮助我们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中途不能缀学。
  生:任何单位不能招收未成年人,不然要接受罚款或处分的。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接受义务教育是每个未成年人应有的权利与义务,但是中心小学的张玲却遇到了这样的麻烦事,你们读读她写给知心姐姐的一封信,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张玲同学的父母真是不称职,只管赚钱,一点都不想想儿女的学习。
  生:张玲应请老师去说服爸爸、妈妈,让他读书。
  生:张玲真可怜,小小年纪就要放弃学业,就要去工作赚钱了。
  正说得热烈时,有一学生忽然站起来却说:“我认为书上说得事太夸张了,我们上学读书,哪一个家长不支持,有时我们稍想偷点懒,父母都会非常生气,绝不可能让我们不读书而去赚钱。”
  一石激起千尺浪,教室里一片喧哗, ……(未完,全文共8098字,当前仅显示2211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高段思品教学中用好老教材,走向生活化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