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文化/宣传讲话/>>正文

批判理论与中国大众文化批评——兼论批判理论的本土化问题

发表时间:2006/1/9 11:41:36


  一
  关注年代中国大众文化批评的人都捕拿注意到,年代中国大陆几乎所有批判大众文化的著作或文章,都一无例外地引证了法兰克福的批判理论,尤其是阿多诺的《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见霍克海默与阿多诺《启蒙辩证法》,重庆出版社,年)与《电视与大众文化模式》(载《外国美学》第辑,商务印书馆,年)。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近年来出版的大陆学者撰写的关于大众文化或较多涉及大众文化的研究著作(如陈刚的《大众文化的乌托邦》,作家出版社年;肖鹰的《形象与生存审美时代的文化理论》,作家出版社年;黄会林(主编)的《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研究》,_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王德胜的《扩张与危机当代审美文化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姚文放的《当代审美文化批判》,山东文艺出版社年等),没有一部不是大量引用了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尤其是《启蒙辩证法》中论文化工业的部分。然而不可否定、也不无遗憾的是,在引用法兰克福的批判理论分析中国年代大众文化的著述中,其方法不同程度地属于搬用法,即在将法兰克福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描述评价框架运用到中国的大众文化批评时,没有对这个框架在中国的适用性与有效性进行认真的质疑与反省。它们因而在相当程度上打有外国制造的印记。可以说,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869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可能是完全西方的。遗憾的是,当今大陆多数从事大众文化批判的学者在援用法兰克福批判理论的时候,恰好忘记了中国问题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论前提:西方的研究范式与中国的本土经验必须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由于中国的大众文化批判没能充分考虑中、西方社会文化的差异,因而也就极大地忽视了在当代西方历史语境中产生的文化批判理论(包括法兰克福批判理论)在学理范型、问题意识、价值取向等方面与中国社会文化现实的错位与脱节。从方法论的庖迳纤担桓霾徽那疤崾牵何颐怯Φ贝又泄氖导饰侍獬龇⒋戳⒒蛞煤鲜实睦砺郏皇谴永砺郏ú还苁嵌嗝词摈值牡贝鞣嚼砺郏┏龇⒅圃旎蚩浯笾泄乃问题(据我所知,在参与大众文化讨论的学者中,只有徐贲先生比较清醒、自觉地意识到了法兰克福文化工业理论的偏颇与不足,因而在运用这个理论分析中国问题时显得比较谨慎。参见他的《评当前大众文化批评的审美主义倾向》、《影视观众理论与大众文化批评》等文。分别载《文艺理论研究》(上海)年第期和《文艺争鸣》(长春)年第期。稍感遗憾的是,徐文以介绍西方的大众文化研究走向为主,只是偶尔才提及中国的文化批评)。
  
  
  二
  
  
  中国的大众文化批评之所以自觉不自觉地简单搬用法兰克福批评理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对于法兰克福学派的整个思想体系及其产生的语境缺乏系统的了解,从而不能把他们的大众文化批评纳入整个批判理论及其社会文化语境中加以思考。作为一种批判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根本理论宗旨是批判现代形态的极权主义。解剖与批判极权主义,呼唤个体人的解放,始终是法兰克福诸将终生的目标。而作为批判理论的组成部分,法兰克福大众文化文化工业理论出发点与宗旨始终是批判极权主义文化控制与_态。或者说,法兰克福诸将之所怨刈⒋笾谖幕校且蛭前汛笾谖幕驳弊魇且恢旨ㄖ饕宓囊馐缎翁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商品拜物教。
  这个理论当然不乏深刻犀利之处。但是既然任何理论都是产生于特定的社会历史语境,因此必然也带有其有效性限度。从根本上看,国内大众文化批评在运用西方批判理论时存在的问题就是由语境抽离导致的抽象化。由于把一种理论与它产生的语境加以分离,这种理论就成为抽象的、非历史的理论,一种似乎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它似乎可以不加改造地运用于任何国家或地区的大众文化,包括中国的大众文化。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遮蔽中国大众文化以及它所扎根其中的中国社会文化语境的特殊性。因而,要分析法兰克福批判理论是否以及如何运用于中国大众文化,首要的工作就是把它加以语境化与历史化。
  法兰克福学派对于大众文化的集中关注是在该派成员迁居美国之后,而它的主要参照与批评对象是当时(年代)恰好处于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美国大众文化。但如上所述,法兰克福的大众文化理论是其整个社会批判理论的一部分,而这种社会批判理论在其初期的形成过程中是以纳粹德国的法西斯主义为主要经验资源的。问题的关键在于:法兰克福学派只看到了各种极权主义的共同性而对于它们之间的差别关注不够。依据马尔库塞《极权主义国家中的反_主义斗争》(年)的观点,所有极权主义_态均包含三个基本因素:⒈普救主义,强调整体对于个体的绝对优先性,把社会总体化;⒉自然主义,即把种性、血统、祖国以及种族或集团的领袖(如希特勒与斯大林)偶像化;⒊政治存在主义,把政治变成存在的本质关系,从而使个体牺牲于总体国家的统治下。可见,极权主义_态的_是以整体或总体(它可以是国家、民族、阶级或某种主义)取消个人。法兰克福学派认为上述意义上的极权主义不限于法西斯主义,斯大林模式的_与美国的垄断资本主义同样是一种极权主义。我们可以认为,在总体化、一体化、消灭个性_的意义希饷唇惨膊晃薜览怼5欠ㄎ魉怪饕澹ɑ蚬易时局饕澹⑺勾罅种饕澹朊拦笾谖幕募ㄖ饕灞暇勾嬖谥匾畋稹F渲凶钗饕牟畋鹪谟谏缁嶂贫然蛎褡骞业慕ü剐问讲煌佣贾露杂谝熘饰幕ǚ醇ǖ牡挚剐晕幕┑娜萑坛潭鹊牟钜臁7ɡ伎烁Q稍诘笔蓖菩泄易时局饕逵敕ㄎ魉怪饕宓牡鹿媪倜鸲ブ郑诖笾谖幕泛滥成灾的美国却得以生存下去,而且他们批判大众文化的研究项目还得到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助,这一具有讽刺意味的现象本身就相当说明问题。如果我们把法西斯主义、期大林的极权主义与美国垄断资本主义等同起来,把苏联_文艺的一体化权力与美国大众文化的一体化权力相提并论,最后的结果只能是忽视两者的区别,使貌似深刻的批判趋于抽象与无效。我以为,法兰克福学派在这方面存在巨大的理论盲点。它本身就存在非语境化的问题。众所周知,阿多诺 ……(未完,全文共10260字,当前仅显示2441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批判理论与中国大众文化批评——兼论批判理论的本土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