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法院/检察院/政法武装/法制/>>正文

监狱理念:传统与现代的对

发表时间:2007/7/19 20:28:50


  尽管人类社会已经跨入了21世纪,或者正是因为人类社会已经跨入了21世纪,监狱理念传统与现代的撞击与摩擦、冲突与交锋越来越激烈。同时,这个看似理论性很强的问题正在深刻影响着广大监狱干警,成为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最近,笔者有幸参加了一次国内较高水平的研讨会,在非公开场合旁听了两位高人:显仁、阿明的一场精彩辩论与对话,令我等听众如痴如醉。其间既有针锋相对的唇枪舌剑,又有和风细雨的平等交流,正是智者思想火花的集中爆发与张扬。笔者不敢独自享用这份思想大餐,因为这太奢侈了。不可遏制的冲动促使我在未经他们许可的情况下,根据大脑记忆、印象、感觉将他们的对话整理如下,以飨广大同仁。自然,文责当由笔者自负了。
  关于对传统的理解
  显仁:传统之所以延续至今,说明有适应社会的基因,否则,传统就不能延续下去。否定传统是不对的,也是危险的。就监狱工作来说,新中国监狱工作50余年创造了许多宝贵经验,这些宝贵经验正是我们的好传统,应当发扬光大。否定这些好传统就是否定新中国50年监狱工作,就是危险的和不负责任的。新中国50年监狱工作是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亲手创办的,经过上百万监狱警察的勤奋、艰苦创业,做出牺牲才不断发展壮大起来的。从感情上说,否定这些好传统,我们也对不起他们,我们也就无法正确评价新中国50年监狱工作。
  阿明:对传统的认识我们是否可以减少感情的困扰,更理智、更平静地去面对。
  显仁:否定新中国50年监狱工作,还要别人更理智、更平静,这是不可思议的。
  阿明:正确评价新中国50年监狱工作就是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还要科学。成绩、经验不仅要肯定,还要发扬,好的传统必须继承、光大;同时,对其中的不足、缺陷,要克服、改正。这就是我说的理智或叫理性。
  显仁:新中国50年的监狱工作,我们改造了清末皇帝、伪满战犯、日本战犯、国民党战犯、各种历史反革命犯、刑事犯,这难道是随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1266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多样性,我们在改造罪犯中,往往提一些甚至连自己都做不到的要求,这是不客观的,也是无意义的。当然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这种要求一旦做不到,会使我们丧失信心。台湾作家龙应台的一篇短文记述了生长在沙漠的一种植物给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感受的故事,龙应台称这种植物为“沙漠里的玫瑰”。文章说,其实所谓沙漠里的玫瑰,实际是生长在沙漠里的一种野草,即一种地衣。是友人从以色列带回的。龙应台把“玫瑰”放置在清水里,“玫瑰”慢慢变大、变绿。到第8天,“玫瑰”就“开放”了:“完整的、丰满的、复活了的、浓绿色的沙漠玫瑰”。这种生命的张力给人以无穷的力量和无限的启迪。而这种力量和启迪来源于野草的慢慢变大、变绿的过程:“层层舒展开来”的绿意。而这个过程中,作者对野草的期望值,只是一株野草罢了。因为只是一株野草,所以当它慢慢变大、变绿的过程“就是宇宙洪荒初始的惊骇演出”,给人以惊喜那就是很自然的了。难怪作者将这株野草深情地称之为“沙漠里的玫瑰”呢。对罪犯的改造也是如此:监狱警察的成就感往往是罪犯由最初的“野草”,经过我们的辛勤工作,而慢慢变成“玫瑰”。这个过程,给人以满足、欣喜。由“野草”而“玫瑰”,就是我们理论化的“化腐朽为神奇”。监狱改造罪犯,就是将罪犯由干的“野草”变为“复活”的“野草”,因为“复活”,“野草”也就成为“玫瑰”了。改造罪犯的期望值不能太高,必须贴近罪犯实际,必须允许罪犯知识、人格、心理、未来预期、改造目标等的多样性,不能也不可能将罪犯“千人”改造成“一面”。理想化,脱离实际带来的必定是形式主义和假大空。这是非常有害的,应当坚决摒弃。
  传统的意义在于传统的变革中延续,在变革中转换,在变革中再生。现在的传统是过去的继续,将来的传统是现在的继续,其继续的运转模式是“否定之否定”。
  关于监狱的属性与罪犯的权利
  显仁:监狱的性质属性,是监狱工作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提高认识,可以增强做好监狱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发展_市场经济的今天,虽然从面上说阶级已经消灭、作为阶级的斗争已经不存在,但毫无疑问,监狱的阶级斗争还存在,监狱作为阶级专政的工具的性质丝毫没有发生变化。这么多年来,监狱的重大案件时有发生,对他们的斗争是你死我活的,是阶级斗争的集中反映。认识不到这一点是危险的,是有害的,最终是要吃亏的。
  从这一点出发,监狱对罪犯就是要惩罚、惩罚、再惩罚,对罪犯当然也讲人道主义,但主要是严格限制其_。过去讲“不打不骂没有专政味道”固然有些“左”,但也是有一定的道理,监狱对罪犯的惩罚功能弱化,对受害人怎么交代?监狱还有存在的必要吗?现在不少监狱在探索运用“人性化”的手段改造罪犯,象“夫妻同居”这样的做法都出现了,这是不可想象的,法律的威严在监狱荡然无存。这简直有点荒唐了。在依法_的背景下,应强调对罪犯权利的保护,但义务是基础,是前提性的。我们国家对公民普法的目的还强调公民的守法义务呢。一些人现在的研究有些偏离轨道,大谈什么罪犯是“权利主体”,这就有点不顾国情了。难道监狱的存在就是为了保障罪犯的权利,太过分了。
  阿明:应当说,你的说法有很大的代表性。长期以来,我们的确把监狱当作阶级专政的工具。这有一定的时代背景。建国之初,反动派敌视新中国_的存在,拼命破坏捣乱。这时,监狱确实表现为阶级专政的工具,镇压_阶级的反抗。并且在巩固人民新生_中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随着_市场经济_的逐步确立,现在再强调阶级斗争、阶级专政,显然已缺少对象。阶级既不存在,何来阶级斗争。这又如何解释监狱的存在呢?监狱在阶级斗争激烈的年代首先表现为阶级专政的工具,同时还表现为管理社会的工具。因为阶级专政工具的属性比较强烈、比较敏感,所以人们对监狱的管理社会工具的属性往往容易忽略,也不敢涉及,怕戴上“抹杀阶级斗争”的大帽子。这样,监狱似乎就成为阶级斗争的代名词。其实,这是一种误解。现在,监狱的“管理社会的工具”的属性凸现出来,这种属性是监狱所固有的,并不是监狱的新属性。这种属性,用传统的眼光来看是不好接受的、不可思议的,甚至是荒唐的。这有个思想解放的问题。最近,一位学者发表了一个观点,颇有启发意义。这位学者说,我们长期以来笃信不移的“法是‘统治阶级意志论’不是_法学关于法的本质的基本论断。统治阶级意志论作为关于法的认识的基本观念不适合当代中国国情,且对当代中国_法_家建设具有严重阻碍作用。”统治阶级意志论的命题是照抄了苏联的错误的研究结论。其实,如果我们一味固守“阶级专政工具”的认识,我们就无法自圆其说_的国家为什么会存在监狱?至于监狱时有发生的监管事故乃至恶性案件,也不是阶级斗争的反映,而是刑事an件。
  显仁:从1983年以来,_范围开展的“严打”一浪高过一浪。并反复强调“严打”体现了阶级专政的威慑力。要打出声势、打出威力,对犯罪分子起到震慑、警戒作用。实践证明,“严打”是成功的。如果不开展“严打”,社会治安,很难想象会是什么样子。
  阿明:“严打”的确取得一些成效,但评价不能过高。并且在理论界始终存在着反对的_,这种_越来越强烈。“严打”的事情很复杂:在我国,自从商鞅以来,“重刑主义”有很深的文化传统,民众对犯罪分子恨之入骨,几欲置之死地而后快。这种心理有他的好处,即犯罪的社会的控制系统比较好,可以减少犯罪。同时,带来了刑事政策的过重偏向,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据权威统计,“严打”以来,重大、特大刑事an件的发案比率在逐步攀升,其恶性程度在提高。这说明,“严打”的效果是有限的。一位西方著名法学家说过,刑事政策的效果在于刑罚的不可避免性,而不在于刑罚的严厉性。“严打”所体现的刑罚的严厉性与现代社会刑罚倡导的谦抑精神也是相悖的。现代行刑是要体现和讲究成本与效率的。在美国,一个罪犯每年耗费2万美元;在澳大利亚,一名重刑犯一年的开支标准约为5万澳元;在巴西,每个罪犯一年的服刑费用为3600美元。我国目前还缺少这方面的统计。基于上述原因,轻刑化是国际行刑的大趋势。这里有一组资料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在欧洲委员会提供的41国中,押犯平均囚禁月数一般为10个月左右,最长的是保加利亚24个月,其次为摩尔多瓦16个月,法国8.6个月,意大利7个月,苏格兰2个月。而我国押犯平均囚禁时间要长得多,我们是以“年”作记数单位。江苏前几年对押犯平均囚禁时间的调查为7年多一些。可见,我们的重刑主义倾向是非常明显的。
  不仅如此。长期以来,我们还习惯于从政治上来认识和分析问题,我称之为“泛政治化”。比如,最近发生在南京汤山的投毒案,只是因为生意的竞争而导致的,这起案件,如果在10年前,很可能会定为一起反革命案件 ……(未完,全文共14946字,当前仅显示3555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监狱理念:传统与现代的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