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乡镇社区/计生/改革/改革开放/群众团体/>>正文

街道计生科改革开放30年征文--育龄群众生育观念的变迁

发表时间:2008/10/14 17:23:10


  街道计生科改革开放30年征文--育龄群众生育观念的变迁
  育龄群众的生育行为是人类社会再生产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生育观念是决定其生育行为的主导因素。凝聚在历史现实中的生育观念,与其他的文化现象一样,受着自然环境和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因此,生育观念具有鲜明的社会历史性,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人群的生育观念必然存在差异。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街道群众无论是在经济生活、文化生活还是在消费观念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育龄群众的生育观随着所处环境的变化也发生相应的变迁、发展与进步。30年来,我街道育龄群众更加自觉地遵守计划生育法律、法规,实行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的人群也在不断增加,近几年来,育龄妇女中主动放弃二胎生育指标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人民群众这些生育行为的变化都反映了生育观念的变化,也体现了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街道计划生育工作所取得的成就。
  —、育龄群众生育观的定义
  育龄群众生育观是建立在群众个体对价值判断的基础之上。就其本身的含义而言,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一为群众个体对生育目的和意义的看法,也即“为什么要生”的问题。从家庭利益和个体利益的角度去考虑生育对实现个体价值目标的大小,即对孩子效用的认识;二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830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育观念的更新。因此,伴随着社会现代化的转型,与20世纪80年代相比,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的新的生育观念已自发地逐渐形成,并且出现了多元化的趋势。
  三、生育观变迁的具体内涵
  如前所述,育龄群众的生育观主要包括了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生育认知、生育意愿和对子女质量的期望。因此,育龄群众生育观转变的具体过程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得以考察。
  1.从育龄群众对生育的认知看其生育观的转变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进一步深入人心,越来越多的青年人的生育目的开始由“传宗接代、养儿防老”向“为社会尽义务”、“充实家庭生活”等转变。
  人口有自然和社会两种属性。就自然属性而言,人类生育的目的是为了延续和繁殖,即维持个体生存和传宗接代。而从社会属性而言,人是社会的产物,其生育目的必然受社会生产关系的制约。在不同性质的社会生产关系下,人口生育的目的也不尽相同。在传统社会中,由于生产力发展缓慢,封建生产关系长期延续,加之封建思想观念的影响,养儿防老、传宗接代的生育认知根深蒂固。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我们对人口问题的长期、持续的宣传教育,这些传统的生育认知在现代家庭中已经逐渐淡漠,取而代之呈现的是现代青年人的生儿育女是为了尽社会义务、充实家庭生活、稳固和发展婚姻关系等。因而,在对孩子效用的认知中,个人利益已成为第一位,家族利益退居到次要地位。
  在2000年我街道对部分已婚妇女生育观的变化的一项调查中统计发现:在影响生育愿望的主要理由中,随着年代的增加,“传宗接代”的比重在逐渐减少,目前人们生育目的的分布是:养儿防老6%,避免孤独8.8%,传宗接代10%,对社会尽责任33.2%,增加家庭幸福42%。
  2.从育龄群众对生育的意愿看其生育观的转变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育龄群众对其子女数量的追求开始由多变少,对生育男孩的追求程度也在逐渐降低。
  传统的生育观是多子多福、重男轻女、早生儿早得济等。经过我们多年有力地推行计划生育政策,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我街道育龄群众的生育意愿已由最初的早生孩子、多生孩子且偏重于男孩,转变为自愿少生、适当晚生,并且对子女性别的关注也有明显程度的淡化。
  考察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街道经济比较好的村进行生育意愿的问卷调查,在关于“你认为最理想的孩子数是几个”的调查中,回答不要孩子的占1.7%,要一个孩子的占40.4%,要2个孩子的占57.5%,要3个及以上孩子的占0.3%。与80年代我街道群众生育意愿抽样调查相比,不要孩子的比例上升1.2个百分点,要一个孩子的比例上升20.9个百分点,要2个孩子的比例下降1.9个百分点,要3个及上孩子的比例下降24.0百分点。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我街道育龄群众生育观及生育意愿所发生的转变。而在关于“你认为生男生女是否一样?”的调查中,认为“生男生女”一个样的高达92.9%,“生男生女不一样”的仅占6.8%,这说明我地区育龄群众的生育意愿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在生育子女的数量上,而且在子女性别的选择上,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大多数人的生育行为已不再受“重男轻女”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
  虽然早期的转变过程是在计划生育管理的严格控制下形成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随着20世纪90年代初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人们自身经济、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在其生育意愿的转变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主导作用。据有关调查显示,90年代后期以来农村妇女的理想生育子女数目都在2.0以下,并且对生育男孩的追求已不是很强烈。尤其是在农村部分家庭,出现育龄夫妇自愿放弃二胎生育指标的群众也越来越多,许多农村无男孩家庭普遍存在,男女都一样的观点已为人们不同程度地接受,近年来,我街道有110多个家庭主动放弃生育二孩。
  3.从育龄群众对子女质量的期望看生育观的转变
  当生育数量的意愿从多生到少生变化的同时,更多的育龄群众也开始重视子女的质量,即优育和优教。优生与少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人们因为受多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而不可能拥有自己所希望的孩子数时,就转向谋求自己最理想的孩子,产生了以“以质量求数量”的生育战略转变,形成了强烈的优生心理。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更多的育龄群众拥有独立的经济收入,有着较高的文化水平,良好的经济条件和受教育程度,使得他们注重、也能够对 ……(未完,全文共4616字,当前仅显示2332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街道计生科改革开放30年征文--育龄群众生育观念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