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调研报告/毕业论文/>>正文

县主体功能区划工作的研究

发表时间:2008/11/11 16:47:21
目录/提纲:……
一、充分认识主体功能区划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二、正确把握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其它空间布局规划之间的关系
三、科学确定主体功能区的主要因素
四、科学识别四类主体功能区
(一)优化开发区域的识别方法
(二)重点开发区域的识别方法
(三)限制开发区域的识别方法
(四)禁止开发区域的识别方法
五、我县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总体构想
(一)基础依据
(三)政策配套
(四)衔接协调
六、编制我县主体功能区规划的工作要求
(一)要确保工作进度
(二)要加强组织领导
(三)要改进工作方式
(四)要落实人员和经费保障
……

  县主体功能区划工作的研究
  主体功能区划是指依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生态功能和经济社会发展方向,将区域划分为不同的具有特定主体功能定位类型的空间单元。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是一项事关我县今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全新工作,也是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课题组试从**的实际情况出发,就我县的主体功能区划工作作点粗浅研究。
  一、充分认识主体功能区划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_十七大报告指出:“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城乡、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机制和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报告中多次提到主体功能区内容。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中也提出:“编制_主体功能区划规划,明确主体功能区的范围、功能定位、发展方向和区域政策”。主体功能区划是基础性的空间布局规划,是规范开发行为的约束性规划,是区域政策性很强的规划。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是统筹区域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落实_的重要举措,是关系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可持续发展的长远大计。县级主体功能区划主要任务是研究明确各类具体功能区块,并结合上级政府制定的区域配套政策,研究制定本级配套措施.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统筹考虑未来人口分布和经济布局等因素,将国土空间划分为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四类主体功能区,是贯彻落实“十一五”规划的一个重要任务。编制好缙云的主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963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致沙漠化、石漠化、地面沉降、洪涝灾害、水土流失等的生态脆弱程度;生态重要性,主要指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湿地等生态功能的重要程度。
  二是现有开发密度。指特定区域经济开发的强度,集中体现在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程度上。体现开发密度的指标比较宽泛,从对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和影响考虑,主要体现在对水、土地等资源的开发强度,以及污染物排放等对环境带来的压力等。
  三是发展潜力。在一定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条件下,区域发展潜力既受自然因素的制约,也受人文环境的影响,也与政策取向、战略选择密切相关。主要影响因素是,区位条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科技教育水平,基础设施条件,发展趋势等。
  主体功能区划考虑的主要指标因素
  分类
  主 要 因 素
  主 要 内 容
  资源环境承载能力
  资源丰度
  水资源、土地资源等不可贸易资源的丰裕程度
  环境容量
  水环境、大气环境的净化能力
  生态环境敏感性
  易导致沙漠化、石漠化、地面沉降、洪涝灾害、水土流失等的生态脆弱程度
  生态重要性
  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湿地等生态功能的重要程度
  现有开发密度
  土地资源开发强度
  单位面积人口密度,建成区面积及占国土的比重,建设用地面积及占国土的比重,交通用地面积及占国土的比重等
  水资源开发强度
  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等
  资源环境压力
  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等
  发展潜力
  区位条件
  自然地理位置、经济地理位置、地缘关系等
  发展基础
  经济结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科技教育水平、空间结构和路网密度等
  发展趋势
  政策取向、战略选择等
  在明确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将国土空间细分为一定尺度的分析评价单元(如在_范围内可以进行1*1公里网格尺度的分析,也可以县或乡镇为基本单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空间分析技术和手段,将各类指标进行数量化,对每一单元进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三个维度的综合分析评价,以确定不同区域的主体功能。
  分 类
  优化开发
  重点开发
  限制开发
  禁止开发
  承载能力
  减弱
  较强
  较弱
  很弱
  开发密度
  较高
  不高
  不高
  不高
  发展潜力
  较大
  很大
  较小
  很小
  四、科学识别四类主体功能区
  (一)优化开发区域的识别方法
  优化开发区域是指经济发展已经达到一定高度,但持续增长面临挑战,需要改进、优化发展模式的地区。挑战可能来自资源环境,也可能来自其他方面。以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_为立足点,优化开发区域有四种类型,分别从经济的自身持续增长、经济发展的社会分配效应、经济发展对增进社会福利的作用、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四个角度进行衡量。
  ——经济持续增长的角度衡量,优化开发区域的特征为经济发展水平较好且发展潜力仍然较大,但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环境承载能力已开始减弱。评价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可以选择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以及各指标的增长速度。
  ——从经济发展的社会分配角度衡量,优化开发区域的特征为经济发展水平较好,但居民收入差距过大。评价居民收入差距的指标一般采用基尼系数。
  ——从经济发展对增进社会福利的作用衡量,优化开发区域的特征为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但社会发展相对滞后。评价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有各种方法,最简单的应当是位次排序。某地社会发展水平在全县排序低于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县排序若干位次的为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地区。社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可以选择就业率、社会保障覆盖程度、居住舒适度、万人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人员数、万人拥有医生数、万人拥有律师数。
  ——从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衡量,优化开发区域的特征为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国土开发密度已经较高,但增长粗放、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已经开始减弱。评价经济增长粗放程度、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指标可以选取主要资源价格、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森林覆盖率、空气质量优良以上的天数、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二)重点开发区域的识别方法
  重点开发区域是政策重点扶持开发的地区,从区域协调发展和开发效益二个角度衡量,一般包括两类,即落后地区和发展潜力大的地区。重点开发落后区块,主要是基于公平考虑,以区块开发带动人民富裕,缩小地区发展差距。重点开发潜力大的区块,主要是基于效率考虑,增强地区综合经济实力。重点开发区域应当具有较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适合集聚人口和经济活动。
  ——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衡量,重点开发区域的特征为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且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
  ——从重点开发的效益出发,重点开发区域的特征为经济增长潜力较大,且资源环境承载力较强。评价经济增长潜力的指标可以选取经济增长速度持续多年保持高位、人力资本投资有所超前、研发投 ……(未完,全文共9903字,当前仅显示2705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县主体功能区划工作的研究》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