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和谐/社会实践/建筑/调研报告/毕业论文/文教论文/>>正文

对构建和谐社会基础性工程的实践与思考

发表时间:2009/3/27 18:54:05
目录/提纲:……
一、当前影响基层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问题
一是政策不落实
二是自律意识差、责任意识淡化
三是大局观念、整体发展意识差
四是吃拿卡要、“三乱”、个人利益至上
五是作风漂浮、不务实
六是适应新形势能力弱
二、在实践中探索为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的机制,确保群众权益,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一是坚持以群众的具体感受为切入点,深入宣传_惠民政策
二是坚持以群众的切身利益为着眼点,积极谋求发展之策
三是坚持以解决群众具体困难为重点,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四是坚持以维护基层稳定为根本点,积极做好突出信访问题的解决
一是要加强培训
二是要优化结构
三是要改善待遇
一是要强化基层党务、政务、财务公开
二是要完善作风评议机制
三是要建立基层作风明查暗访制度
四是加大查处,警示基层党员干部廉洁从政
……

  我国13亿人口中有9亿生活在农村地区,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绝大多数人的利益问题,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大问题,农村、农业、农民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如果“三农”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就谈不上整个社会的和谐。本文结合我市在实践中强化基层党风、政风、行风建设,不断推进和谐宜宾的构建的一些实践经验,对探索构建和谐社会基础性工程之路的思考。
  一、当前影响基层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问题
  _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_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和谐社会,需要经济作保障,更需要社会各阶层能和睦相处,社会各成员各得其所,需要社会各项事业均衡发展。社会一旦失去公正、公平,失去了客观的评价标准,往往会直接导致矛盾的加剧,群众大量的信访问题特别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_访、异常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必将影响社会的稳定,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649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村组都是可以解决的,都是基层组织应该做好的而没有做好的问题。
  三是大局观念、整体发展意识差。基层由于客观环境等方面的原因,很难留住高素质的人才,造成基层干部整体素质不强。如我市15540名乡镇干部中,有相当一部分同志专业素质较差、理论素养不高,对政策理解不深不透。因此在解决问题中全局意识差,过多强调困难、找客观原因,谋求发展,引导致富的能力较弱。在深入基层中,我们了解到大多数的基层干部更多是叫穷叫难,要求上级给资金、给项目,而不是结合本村组、本乡镇实际,发挥比较优势,发展特色农业,根据实际情况推行“一村一品”和“一乡一业”。
  四是吃拿卡要、“三乱”、个人利益至上。有的基层干部始终盯着个人利益,往往利用职权,对前来办事的群众卡一下,吃一顿,拿一点;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甚至乘机乱收费;如有的乡镇国土部门,将原本5元钱的土地使用证工本费,收到50元;对农村群众建房违规收取“土地保证金”。有的基层干部为了个人利益,甚至不顾群众的根本利益,如这次我市的矿业秩序整顿中就发现有的干部私自参股经营煤矿,为了谋取最大利益,私挖乱采,把山挖穿、水挖漏、民房挖踏,严重威胁群众生产生活。对此群众与这些基层组织和干部在思想上、情绪上严重对立。
  五是作风漂浮、不务实。有的基层干部当官不理事、拿钱不干活,虽生活在基层,却不愿深入群众,眼睛朝上看,喜欢搞路边花工程。如“三村建设”本是一个很好的惠民工程,但有的基层硬是将这样一个工程搞成形象工程、应景工程,就是同一个村、同一个社也只改善公路两边能够看到的农户,对此群众怨气很大。
  六是适应新形势能力弱。有的基层干部思想僵化,总是凭经验、凭感觉做工作,没有很好地适应基层因政策性变化而引起职能的转变。如_对农业政策的大调整,实施粮食直补、免征农业税等政策,使基层_的工作重心已经开始从“收粮收款、刮宫引产”到“走村入户,引导致富”转变,变管理型政府为服务型政府。但有的基层干部就是没能将意识改变过来,还继续强行向群众追收尾欠,向群众违规集资等。
  基层干部作为执政的神经末稍,直接同广大群众接触,负责_政策在末端落实,而这个_客观上又存在上述一些问题,这就直接损
  二、在实践中探索为群众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的机制,确保群众权益,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纪检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优势,通过抓基层党风廉政建设,通过抓教育警示,通
  -
  过对不正之风的纠正,以良好的党风、政风、行风带动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在全社会形成平等友爱,扶贫济困的风气,形成讲诚信,重责任,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风尚。
  从2004年开始,针对基层构建和谐社会,在党风、政风、行风方面存在的问题,由市纪委牵头探索建立了“为民工作队”下基层制度,通过以派遣为民工作队深入农村、深入群众、走村入户的形式,积极宣传政策,切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力推进了和谐宜宾的构建。一是坚持以群众的具体感受为切入点,深入宣传_惠民政策。注意改进方式,注重以广大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问题为切入点进行宣传。每到一个乡镇、农户,都要了解他们生产生活情况,询问退耕还林政策是否兑现、粮食直补资金是否到位、农业税是否已全部取消等情况,通过这些群众能具体感受到的变化来宣传_政策,让群众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关心,让群众发自真心的拥护_政策 ……(未完,全文共5186字,当前仅显示1821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对构建和谐社会基础性工程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