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管理/学习体会/学习材料/社会实践/科技/科学发展/工作体会/>>正文

建设管理局学习实践_心得体会

发表时间:2009/4/19 19:03:20


  贯彻落实_与构建_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新阶段_提出的建设__的重大战略思想,二者是内在统一的。我们应辩证理解二者的统一关系,无论是作为一种社会状态,还是一种价值目标,和谐社会建设都要靠落实_来实现。
  _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
  社会和谐是__的本质属性,构建_和谐社会是贯穿__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传统的发展观用经济的发展来代替社会的发展,以经济总量的增长作为衡量社会进步的尺度。在这种发展观念的支配下,为了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惜高投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生态环境的破坏,从而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处于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470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一信念,从而把异己的客观力量变为人自主活动的条件,和谐的实现才有可能。
  第二,它揭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依靠力量。人民群众是_建设的主体。所以,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切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和当家作主的地位。而要确立人民的主体地位,就必须反对“民本”的错误观念。“民本”思想是英雄史观的体现。在“民本”观念中,人民只是客体而不是主体,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持其统治而加以利用的工具,只能导致“官”和“民”的二元分化。
  第三,它揭示了和谐社会建设的最终归宿。随着_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主体日益分化,形成了各种利益博弈的局面。利益的分配要讲规则,而规则的确定不能单从经济效益着眼,还要考虑生态的成本和社会的成本,不能使少数人享有发展的成果,而使大多数人背负发展的成本。资源和环境都是全社会的,为社会全体成员所共有。并且人民群众是生产劳动的主体,所以,发展的成果应由广大人民群众共享。这就需要关注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真正体现社会公平,使社会安定和谐。
  _指明了构建_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
  _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这也正是和谐社会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当今存在的诸多不和谐因素,如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地区发展不平衡,资源和环境的破坏,就是片面的、不协调的、不可持续的发展造成的。所以,只有遵循_的要求,才能化解这些矛盾,达到和谐社会建设的目的。
  第一,全面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前提。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较长一段时间内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就是只注重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建设造成的。要解决这样的问题就必须提倡全面发展。正因为如此,以_同志为_的_提出了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我们贯彻落实_,就必须着眼于科学发展、全面发展,始终注意“四位一体”的协调统一,而不能顾此失彼,搞“单打一”。
  第二,协调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条件。目前依然存在的诸如城乡二元结构、各个区域发展的不平衡、粗放式的发展方式等,使速度、结构和效益不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的矛盾突出。要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就要解决城乡、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促进结构合理、机制顺畅、和谐平衡发展。
  第三,可持续发展是实现社会和谐的保证。人与社 ……(未完,全文共2078字,当前仅显示1321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建设管理局学习实践_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