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电力/政治/政治法律/中秋节和国庆节专题/>>正文

电力政治工作部国庆60年征文:家乡不见炊烟起

发表时间:2009/7/31 13:45:45


  
  我的家乡在**省**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炊烟”,不仅是勾起我思乡的一种景象,而且还是反映我家乡变化的见证之一。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木柴是家乡不可缺少的燃料,做饭、取暖都离不开它。因为家乡不通公路,不通电,不产煤,再没有比木柴更方便的燃料。无论春夏秋冬,朝朝暮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225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一片片茂密的山林在刀砍斧剁下都渐渐变成了光秃秃的山丘……
  打柴不仅费时误工、破坏生态环境,而且还不时发生伤亡事故。我父亲曾上山打柴被粗大的木柴砸伤腿脚,三个多月动弹不得。我哥哥有次打柴被柴刀砍伤手腕血管,差点丧命。更惨的是,我们邻村的一位姓刘的农民打柴时不慎摔下悬崖身亡!
  那时,在我们家乡,有“打柴担水一半工”的说法。也正因为如此,“柴山水源”就成了姑娘们选择“婆家”最为看重的条件。
  光阴荏苒。_十一届_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神州大地。我的家乡随着时间的流逝,也一天天发生着变化。八十年代末,家乡修通了主公路,部分村民开始从外地运煤作燃料。九十年代初、中期,绝大多数村民用上了电,生活条件逐渐得到改善。到了本世纪初,公路逐渐向村、组、户延伸;经过大规模的农网改造,用电得到根本保障,家用电器渐入百姓家。特别是近几年来,县政府实施农村公路“通畅工程”,主干道全部“黑色化”,家乡基本实现了户户通公路;电力部门实施了“户户通电”工程,全县人民用上了优质高洁的电能;村民们积极投入生态家园建设,大部分村民建起了沼气池,有的还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在基础 ……(未完,全文共992字,当前仅显示630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电力政治工作部国庆60年征文:家乡不见炊烟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