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教育/学校/道德/社会实践/>>正文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关键词”运用的深度探究

发表时间:2015/3/15 11:08:34

让“关键词”彰显关键作用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关键词”运用的深度探究

【内容摘要】关键词是品德与社会教材目标的点睛之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对其熟视无睹,忽视关键词课堂的运用。深挖关键词的外涵与内延,对检验教师挑选的教学素材是否偏离教学目标和提升学生情感的感悟能力,彰显关键作用。具体的操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紧扣“关键词”解读教材,厘清年段教学的侧重点; 紧扣“关键词”设计教学,把握学生学习的起始点;紧扣“关键词”组织教学,突破课堂教学的疑难点;紧扣“关键词”开展自评,落实行为督促的评价点。
【关键词】 品德与社会 关键词 探究

一、引子:《园丁赞歌》不点赞
案例:一堂县级公开课《园丁赞歌》。教师花费心思收集学校教师辛勤工作的场景,通过感受班主任的工作任务重:批阅作业本多,每日工作时间长;说一说,在班主任老师帮助下,最让自己感动的事,及班级取得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646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见吗?能改变已经不教我的老师就不是我的老师的观念吗?……能学会辩证地看待老师的对与错,从情感上接纳老师吗?
3.课堂教学时脱离了关键词
能否提高孩子的质疑能力?孩子的语言就是思维表现形式之一。当教师提问:“听了朱老师说‘如果你在现场,你也会冲上去。’此时此刻,你想说什么?”接连两个学生站起来说:“有爱心。”是孩子词语匮乏吗?答案是否定的。缺乏启发孩子积极地对关键词提问: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在他们对周围世界中不懂的东西越多,他们的求知的欲望就表现得愈加明显,他们对情感道德的感受性就越敏锐。但是我们的品德课堂从头到尾,学生都是跟着教师提问,运转课堂。难道学生心中对学习内容真的没有疑问吗?
笔者觉得紧扣关键词构建课堂教学就是一种最简约而不简单的解决方法。关键词是品德课文特有的把握教学目标的点睛之笔。因此,笔者对品德课堂中紧扣“关键词”课堂教学做了探究。

三、实践:“关键词”运用的深度探究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材每一课都有一个关键词。每课的关键词,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有的是对内容具体说明,如《生活中你我他》关键词:职业;有的是学习课文思想性的补充,如《当冲突发生后》关键词:宽容、体谅;有的是同一主题,各年级年段侧重点强调说明等。关键词的触角可以伸到课堂教学之中,但是任课教师未必能重视深挖关键词。通过紧扣关键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了解孩子生活经验,挖掘孩子心中质疑的难点,探究孩子心中的价值观,为他们良好品德形成,促进学生走进社会,适应社会做准备。
1.紧扣"关键词"解读教材,厘清年段教学的侧重点
品德课程是以“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式”的设计思路安排课程。如:三年级上《家人关爱我成长》,四上《谢谢你们,我的父母》,五上《父母——我特别的朋友》,这类以家为主题的课文,在各年级段的虽有侧重点,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把握不准尺度,造成混淆。特别是《谢谢你们,我的父母》一课,体会为什么要让孩子谢谢父母,许多教师就会花重笔让孩子联想父母如何关爱我,所以我要关心父母。孰不知,这是三年级的教学重点。如果执教教师抓住本课关键词“家庭责任感”,以此为辐射源,设计学习起点及重点就会是:明白家庭中的责任有哪些?家务劳动是谁的责任?体会为什么要为父母分担责任?我应当承当哪些家庭责任呢?体谅父母的辛苦,为五年级珍爱家庭,和父母做朋友做伏脉式准备。关键词,帮我们了解孩子各阶段学习的重点,教师抓住关键词就可以区分每个学习阶段孩子学习起点,更加明确教学目的。
2. 紧扣“关键词”设计教学,把握学生学习的起始点
品德课程中有些课题比较花俏,教学目标不明显,关键词起到有效明确任务的作用。如果课堂直接围绕关键词为主线,以孩子的质疑为面,在面上选择孩子现实生活疑惑的解答及生活经验提升点,构建课堂。这样既有效地解决教师依靠教参制定目标的窘困,又解决缺少展开以儿童眼光看世界的集中话题的遗憾。《生活中的你我他》关键词:职业。教学实录如下:
教师直接板书:职业,让孩子质疑。
教师:看到职业这个词,你产生哪些不能理解的问题?请提问。
学生的问题:什么是职业?这些职业有什么用?职业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我长大了最好能选什么职业?
教师引导学生看书本图,明白了应社会需要,获得报酬的行业叫职业。并写自己知道的职业名称, ……(未完,全文共5163字,当前仅显示1813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关键词”运用的深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