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学习体会/学习材料/党务讲话/五一和五四节日专题/党课教案/模范/文化/宣传讲话/工会/职工/>>正文

学习__的两次“五四讲话”精神的党课讲稿:学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_有担当、有作为的国企职工

发表时间:2018/10/7 8:14:34
目录/提纲:……
一、_同志的两次“五四讲话”,彰显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二、对_同志2013年“五四讲话”中古典成语的释义
三、从青年人思想道德观念缺失看学习传统文化的紧迫性
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命脉
五、新时期国有企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六、“网络强国”战略的基本内涵
七、中国铁塔在“网络强国”战略中的作用
八、学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_有担当、有作为的国企职工
……
学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_有担当、有作为的国企职工
——学习__的两次“五四讲话”精神的启示

[内容提要]周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源头,内容丰富,博大精深。周文化中一些经典成语是周文化的重要内容。“功崇惟志、业广惟勤”,“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等经典成语所包含的道德观念精神具有划时代意义。我们在学习_的_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中国梦”中,要发挥周文化资源优势,教育青少年一代,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命脉。要从博大精深的周文化中汲取营养,提高道德水准、个人修养、综合素质,以引领社会风气,凝聚正能量,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而奋斗。
[关键词]周文化优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命脉正能量中国梦

__在__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__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_文化强国。”
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为“2000年陕西?岐山?周文化艺术节”的题词是:“博大精深的周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该题词现石刻于陕西省岐山县的周原广场,已经成为岐山县周原广场的一大景观。
周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源头,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是以“两王”、“三公”为代表的周朝先祖们,在三千多年前,为中华民族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汇总。它内容涵盖政治、经济、法律、文学、艺术、哲学及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我们在学习__的两次“五四讲话”精神中得到启示:以周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我国新的历史时期,在实现“中国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今天,我就如何“学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_有担当、有作为的国企职工”讲一些认识,与同志们共勉。

一、_同志的两次“五四讲话”,彰显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_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1466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敢闯敢干,努力在改革开放中闯新路、创新业,不断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
“第五,广大青年一定要锤炼高尚品格。”在这里,他用了“从善如登,从恶如崩”这一成语。要求“广大青年要把正确的道德认知、自觉的道德养成、积极的道德实践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树立和践行__价值观,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_思想,积极倡导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_同志在2014年5月4日在五四青年节在_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青年要自觉践行__价值观。”

_同志在这次讲话中,大篇幅的运用了传统文化中的古成语、古诗词和经典故事。
_同志用古语“行百里者半九十”来说明实现“中国梦”的艰巨性。指出“距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近,我们越不能懈怠、越要加倍努力,越要动员广大青年为之奋斗。”

_同志用古语“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说明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的重要性。指出“_价值观,其实就是一种德,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如果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没有共同的_价值观,莫衷一是,行无依归,那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就无法前进。这样的情形,在我国历史上,在当今世界上,都屡见不鲜。”
_同志在谈到建立__价值观时说:“中华文明绵延数千年,有其独特的价值体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今天,我们提倡和弘扬__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营养,否则就不会有生命力和影响力。比如,中华文化强调‘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强调‘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强调‘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以德_、以文化人’;强调‘君子喻于义’、‘君子坦荡荡’、‘君子义以为质’;强调‘言必信,行必果’、‘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德不孤,必有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入相友,守望相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扶贫济困’、‘不患寡而患不均’,等等。像这样的思想和理念,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鲜明的民族特色,都有其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这些思想和理念,既随着时间推移、时代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又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我们生而为中国人,最根本的是我们有中国人的独特精神世界,有百姓日用而不觉的价值观。我们提倡的__价值观,就充分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升华。”
__两次“五四讲话”,实质上给广大青年提出了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也给_提出了传承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从优秀传统观念中汲取营养,建立__价值观的重要任务。这两次“五四讲话”精神,充分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2017年初,中办、国办联合发出通知,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意见》开宗明义指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__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这是我们做好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二、对_同志2013年“五四讲话”中古典成语的释义

_同志在2013年5月4日上午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中运用古成语四句、古诗一首,解意如下。
1.“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尚书?周书》中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意为:取得伟大的功业,是由于有伟大的志向;完成伟大的功业,在于辛勤不懈地努力工作。
崇:崇高;惟:由于,因为;广:广大。全句译意为:功高因为有志,业大由于勤劳。
据历史记载,周成王在消灭了淮夷之后,回到王都丰邑,和群臣们一起总结周室(即周王朝)成就王业的经验,并向群臣说明周室设官分职用人的法则。其中他在教训他的“官君子”(各级官长)时要求他们要忠于职守,勤于政务,说道:你们要认真对待你们的职责,不能怠惰忽略。你们要知道,功高因为有志,业大由于勤劳。
_同志在这次“五四”座谈会上已是第二次应用这一成语。第一次是2013年3月17日上午9时,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闭幕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新当选的__在闭幕式讲话时就应用这一成语:“各位代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_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这体现了_同志对_人大代表、优秀青年代表的殷切期望。
2.“学如弓弩,才如箭镞。”
学如弓弩,才如箭镞,识以领之,方能中鹄。——此句出自清朝袁枚的《续诗品?尚识》。箭镞:箭头。鹄:此指目标。意为:学问的根基如弓,人的才能如箭,真知灼见引导箭头射出,才能命中目标。比喻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发挥;没有真知指导人生,就没有正确方向。
这就是说:学问的根基如弓,人的才能如箭。真知灼见(学识)引导箭头射出,才能命中目标。比喻:没有学问,才能不能发挥;没有学识指导人生,就没有正确的方向。
箭镞:弓箭;鹄:此指目标,引申为正确的方向。
袁枚是清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也是一位颇有贤名的县令。他出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乾隆进士,曾为翰林院庶吉士。乾隆八至十年(1743-1745)任沭阳知县。此时,正是所谓“乾隆盛世”。但在沭阳民间,却出现了万户萧疏、悍吏横行的现状。一个沭阳县,竟有“饥口三十万,饿毙者不计其数”。袁枚面对这“路有饿殍、哀鸿四野”的惨状,拿起蘸着血泪的笔抒发感慨:“百死犹可忍,饿死苦不速,野狗衔髅髑,骨瘦亦无肉,自恨作父母,不愿生耳目。”他以犀利的笔触,对那些“苛政猛于虎,悍吏虐于蝗”,置人民生死于不顾的贪官污吏,进行无情的挞伐。他要“纾国更纾民,终为百姓福”。因此到任不久,就开仓赈灾,减免赋税,率民治水,筑有名的“六塘子堰”。采取多种抗灾措施,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较快地取得了成效。他还严管家属、下属、衙役,不准扰民害民。在狱讼处理上,他“为政,终日坐堂”。凡“吏民百事,有小狱讼立判无稽留”,大案也从速结案。加上治理有方,社会秩序较前稳定。他与耕夫、蚕妇、工匠、商贩、书生皆有交往,不但关心农事百业,还跻身市场,“关心米价问江东”,心系民生。在封建时代,由于阶级的局限性,袁枚能做到这样,已是难能可贵了,百姓皆称他为“大好官”。袁枚由于为人正直,厌恶官场倾轧,40岁时便辞官不坐,定居江宁(南京),住小仓山下,建随园,自号“仓山居士”、“随园老人”,安于闲情逸致的生活中。
乾隆十年,他离任沭阳时,百姓夹道送行,攀车饯酒、洒泪话别。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73岁的袁枚,受沭阳知名人士吕峄亭的邀请,又来沭阳作客。沭阳各界,一部分人曾趋前30里迎接。袁枚面对如此拥戴他的民众,写下了情意真挚的《重到沭阳图记》。他在这篇短文中深有感受地说:“视民如家,官居而不能忘其地者,则其地之人,亦不能忘之也。”官爱民,民爱官,此真不失为一方父母官的范例。
袁枚治沭,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他当时在沭阳县衙(今沭阳县政府内)手植的一株紫藤,至今仍生机勃勃,其叶蓁蓁,被列为沭阳县重点保护文物之一。
袁枚与赵翼、张问陶三人,并称“乾嘉”诗坛“性灵派”三大家。他活跃诗坛40余年,有诗4000余首,基本上体现了他所主张的性灵说,有独特风格和一定成就。袁诗思想内容的主要 ……(未完,全文共22887字,当前仅显示4116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学习__的两次“五四讲话”精神的党课讲稿:学习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做_有担当、有作为的国企职工》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