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民族宗教/文化/宣传讲话/>>正文

打造彝绣新兴产业 弘扬传承民族文化

发表时间:2021/6/16 17:44:22
目录/提纲:……
一、主要做法
(一)紧扣目标,高位推动
(二)抓住关键,带动增收
(三)围绕重点,打造品牌
(四)搭建平台,拓展宣传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彝绣的创新与保护难以突破
(二)彝绣的产业规模与产业链条难以形成
(三)彝绣产业的宣传与投入存在不足
(四)彝绣加工人才匮乏,后继乏人
三、意见建议
(一)采取“公司+协会+农户”模式
(二)走“品牌化运作”的生产经营之路
(三)加大彝绣产品的开发和设计力度,不断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大力培养彝绣产业经纪人,壮大产品营销
(五)加强彝绣加工产业人才培训,为产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人才保障
(六)加大宣传、投入力度
……
打造彝绣新兴产业 弘扬传承民族文化

彝族是一个古老民族,彝族刺绣是中国传统民族民间工艺的一朵奇葩,也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彝族刺绣文化发源地之一,彝绣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域特色,生活着**、**、**、**、**等5个支系的彝族,刺绣工艺独特,彝族妇女缝制的包头、帽子、围腰、马甲、衣服、裙子、挎包、饰品等服饰,构图精美,色彩艳丽,寓意深刻,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观赏价值、收藏价值和艺术价值。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数千年的历史沉淀使**彝族保留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特征,而相对封闭的环境又使其传统文化得以原汁原味地留存。**年,彝族刺绣被_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县委县政府的有力推动下,**彝绣从产品变为商品,从自绣自用、自给自足、自娱自乐的小农经济发展为商品经济,使**彝绣一步步走出大山,跻身于高品市场的大舞台,逐渐成为**县独具特色的新兴产业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617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在**的影响带动下,一批乡村绣娘勇敢的投身市场大潮,把藏在深闺的一幅幅精美刺绣展现在世人面前,为广大农村妇女脱贫致富、传承民族文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围绕重点,打造品牌。围绕打造彝绣民族品牌的重点,各部门联动积极作为,2016年县民宗局以“百名人才”的民族文化项目向省、州申请,争取到50万元的扶持资金帮扶雄冠彝绣工厂扩大经营规模。2019年,县妇联积极探索彝绣产业助推扶贫的路子,筛选12家比较有代表性的刺绣业主统一免费安置在**大道打造“绣花广场”,既有利于集中管理、营造文化氛围,又有利于业主们抱团发展,为彝绣产业发展壮大搭建了平台。争取社团、企业资金60多万元培训绣娘,争取招商银行等机构的彝绣订单为绣娘创收100多万元,以此为契机,为**彝绣的市场化与时尚化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与探索不断开发新产品,结合市场创建罗婺彝绣品牌设计,制作体现彝族特色的领带,绣花鞋,挎包等系列外包装,进一步打响彝族刺绣品牌。目前,全县已有32家民族服饰和手工产品加工门店,2020年全县的刺绣产业年产值达500余万元。**彝绣正朝“协会+实体门店+互联网+扶贫工厂(合作社)+贫困绣娘”模式逐步推进。
(四)搭建平台,拓展宣传。加大彝绣产业宣传力度,营造浓厚氛围,2019年,上海东方卫视《脱贫攻坚我们在行动》栏目组到**拍摄专题片,**镇彝绣协会李从梅带7位绣女到上海东方卫视宣传和展示了**绚丽多彩的彝族服饰和技艺精湛的彝族刺绣。2021年,**县在县绣花广场举办"盛世花开 指尖流芳"绣花节。开展绣花技能竞赛、民族歌舞表演、民族服饰走秀、绣品及手工制品展销、直播带货等活动,不断扩大**刺绣产品的知名度、影响力。
二、存在困难和问题
(一)彝绣的创新与保护难以突破。万事万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我们的民族品牌也不能免俗。彝绣,这一项古老的民族艺术,在快时尚与移动互联网的今天,面临传承与发展的窘境。传统的作坊、家庭式传承已基本消失,遗留下来的作坊满足不了社会、市场、发展的需要,多样性与原生性、现代性与模糊性、品牌与文化、文旅相融的整体性,都需要进一步理清思路。特别是在民族与现代文化融入上、品质提升上、包装上、文创上,创新与保护都难以突破。
(二)彝绣的产业规模与产业链条难以形成。目前,现有的民族刺绣工厂存在产业规模不大、实力不强,产业链短,带动力弱,辐射面不广,还处在小打小闹的发展模式,远远不能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市场需求。刺绣加工处于家庭式,手工作坊式的经营,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生产经营,形成不了产业化。总体发展意识不强,发展观念淡薄。
(三)彝绣产业的宣传与投入存在不足。彝绣虽然作为一个产业来打造,但在政府层面的宣传力度与投入力度显然不够,目前还没有一个好的长远的发展规划,还缺乏系统的现代化媒体宣传,风格各异的精品宣传以及绚丽多彩的展销宣传。而且单靠一两个部门单打独斗,各乡镇的配合和各部门的支持还不到位,小马拉大车势必不利于彝绣产业的推动发展。
(四)彝绣加工人才匮乏,后继乏人。据调查,**县彝族刺绣加工人才大多40岁以上的中老年妇女,年轻人不愿意学习彝绣技艺,后继乏人。
三、意见建议
**县彝绣产业发展态势很好,大有可为,下步在传统与现代结 ……(未完,全文共3430字,当前仅显示1732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打造彝绣新兴产业 弘扬传承民族文化》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