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正文

新媒体化不等于媒体取代

发表时间:2013/12/8 21:24:40

新媒体化不等于媒体取代

最近,经常听到新媒体是否会取代传统媒体的争论。在“新”、“老”媒体摸爬滚打了数年,我认为这样的争论各方都有些片面,我更愿意将未来的媒体路定义为“新媒体化”,而不是简单地谁取代了谁。
新媒体化进程和发展可从三个层面理解。
第一、新媒体化绝不是简单的取代。
众所周知,“新”是相对“旧”来说的,互联网新吗?我们说它是新媒体的时候,谁知到它源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移动媒体新吗?你回想一下何时用上大屏手机,N年前了吧?那么电视报纸杂志,份额在变,受众习惯在变,但它们消失了还是相对反而更壮大了?报纸够传统了吧,但是我一直觉得他不仅是媒体更是一种生活方式,因为接受方式本身也是一种传播力,如若科技发展到有一天,纸张依旧还是和现在一样,但是报纸上的文字画面都是和电视、网络一样活动的,你在午后暖阳照射的躺椅上享受阅读时,还会说报纸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597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和记者用终端,基于随身终端的_功能——地理位置定位,用户能随时随地通过文字、语音、图片等各种方式爆料,实时显示位置;记者能实时刷新选题,不但看见个大媒体综合信息,更能第一时间接收用户实时爆料信息,精准定位事发位置,了解离自己远近,事态进展等。这样,每一个记者就能全天候地监控实时新闻爆料。同时平台引入包括运营商、电视互动资源、各类实物奖励等激励机制,吸纳更大量的爆料信息,将新媒体化运用到新闻生产的萌发阶段。接下去在新闻采制过程中,可利用完备的跟踪系统,实时查看爆料人爆料点最新动态,通过记者随身终端,把控删选,就近采访,减少路程中的时间浪费,整个新闻部门更可联动,实时监测记者位置,全局协调,提高单位时间采制量和采制精度。同时,同步收集社会化媒体相关新闻线索,为新闻爆发式发布立体储备资源。最后还可通过新媒体化的记者随身终端,云端编辑,远程发布,提高发布的时效性。在这些_手段保障下,再利用社会化开放平台,如微博微信等,融合传播,锦上添花。而不是简单地把社会化开放平台做为新媒体阵地去单一依靠,或者干脆想自己去打造个山寨微博微信。所谓术业有专攻,媒体的_就是传播,而且是及时、专业、安全的传播,一“传”一“播”,必须区别社会化媒体做到“闭开闭”。也就是说,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舆论导向功能,必须用新媒体化改造透彻,前段有海量信息收集终端,中段有高效把关删选机制,后段有多形式融合的发布平台,旁边有社会化媒体辅助,最终有精准yq跟踪分析。“低门槛信息收集,专业化信息分拣,菜单式渠道发布,精准性yq跟踪”必定是新媒体化后媒体的_竞争要素。
第三、新媒体化需要传播理念飞跃。
这一点是新媒体化的最高层次,而且包含两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媒体人传播理念飞跃,第二方面是媒体人和受众的交流理念提升。
先说说媒体人,随着新技术发展,媒体人自身被各类新传播手段包围,因此常有被取代感,就是第二点说的,首先手段上新媒体化,接着梳理出媒体人区别于大众的专业新媒体化思路。就像一位资深媒体人提出的“化专为广,化广为专”的先进理念。新媒体化时代,考验媒体人的依旧是专业的思考方式,通俗的对外表达,只不过过去的专业体现在专业媒体上做专业节目让老百姓能简单理解接受,现在的专业还需体现在对层出不穷的传播方式的理解和运用,让老百姓选择了非固定接收方式时,还是被潜移默化的传播。举例说,现在的记者总是为新媒体发愁,我要额外拍素材,我要额外传到网上,我要把一手资料去网络发布,电视便成了“二发”……新媒体化的思路会告诉你,怎么发,发哪里,都只是展现方式而已,都是可以因我的传播目的改变而随时组合的。用户喜欢提供线索,我们让他随时发布图、文、音、像,用户要看画面,我们就在电视机上发布画面,用户移动需求大,我们就用个人终端做第一时间消息推送……信息在这个时代的收和发,一定是组合的,我们要的是把新媒体手段和思想从内容生产开端就引入,运用“闭开闭”的专业传播理念,保证让传播更到位,渠道更自如,媒体更自觉,受众更享受。
第二方面说说媒体人和受众的交流理念提升。交流的方式因为新媒体化,现在已经越来越多,这就对媒体人提出了更 ……(未完,全文共2639字,当前仅显示1678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新媒体化不等于媒体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