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政治/政治法律/规章制度/>>正文

民初(1911-1925)议会政治衰败探析 ——一种历史制度主义的进路

发表时间:2022/6/7 19:04:26
目录/提纲:……
一、民初(1911-1925)议会政治的发展演变概述
二、历史制度主义的研究进路
三、历史制度主义分析下的民初议会政治衰败
(一)制度背景
(二)传统一元_的束缚
(三)代议制——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四)变态的政党制度
四、小结
……
民初(1911-1925)议会政治衰败探析 ——一种历史制度主义的进路

摘要:辛亥革命_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专制统治,当共和制取代君主制之时,一种近代化的政治制度——议会政治出现在中国的政治舞台。虽然人们寄予厚望,然而,政治毕竟不会像诗人写下的浪漫诗文,那种轰轰烈烈的议会政治瞬间即逝。以往对民初议会政治失败的解释,往往带有一种“决定论”的倾向,认为在中国没有实行代议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基础,这种移植在中国的失败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历史制度主义的一大特色就是主张历史的偶然性和无效性。本文主要从历史制度主义的视角出发来探析民初议会政治的衰败。
关键词:民初议会;历史制度主义

自清末资政院的设立,议会政治开始了在中国的移植和尝试,民国肇基,议会政治更奠定了民主共和政体运作的基本框架。以民主共和为理想所建立的议会政治是中国固有传统政治的一项史无前例的突破与创新,它使得中国的传统君主专制政治开始了向民主政治的转型。
民初议会政治的发展演变实际上就是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演变,当其时,如能良好地驾驭这一移植于西方的先进的民主政治继续循序渐进的运作,近代中国应能进入近现代化的正道,民主政治的常轨。议会政治在近代中国政治舞台上经历过辉煌,国人希望取西方先进的民主政治以扫除封建落后国家的积弊,达到国富民强的目标。但是,议会政治运作不久,其民主与先进性还未展现出来,但其弊病与恶果却昭示于众,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970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不解西方议会政治真意,只是简单的模仿和照搬,以拿来主义的态度应对中国的危机,无法与近代中国政治实际相结合等等。
二、 历史制度主义的研究进路
历史制度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是对20世纪六、七十年代盛行的政治学集团理论和结构功能主义的一种反映。它的理论源出于它们,但又寻求超越这两个流派。历史制度主义的理论建基于政治科学中的旧制度主义,注重正式政治制度的传统之上,但是,他们在制度的重要性和制度时如何发挥出这种重要性两个方面都扩展了内涵。历史制度主义也受到了结构功能主义的影响,后者将政体看成是相互作用的各个部分所构成的一个政体。它们在结构这一观点的同时,也反对又重写结构功能主义和将个人的社会、心理和文化看作是驱动体系运作的因素。在分析政_度时,他们强调的是“结构主义”而不是早期结构功能主义那样去强调“功能”,从而将政治结果看成是对系统需求的反映。
历史制度主义如何界定制度呢?从广义上说,他们将制度界定为嵌入政体或政治经济组织结构中的正式或非正式的程序、规则、规范和惯例。其范围涵盖宪政秩序、官僚_内的操作规程和对工会行为及其关系其管制作用的一些惯例。总之,历史制度主义所说的制度是与组织和正式组织所指定的规则和惯例相连的。
彼得•豪尔和罗斯玛丽•泰勒认为,可以从4个方面来概括历史制度主义的主要特征:(1)历史制度主义倾向于在相对广泛的意义上来界定制度与个人行为间的相互关系;(2)强调在制度运作和产生过程中权力的非对称性;(3)在分析制度的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强调路径依赖和意外后果;(4)尤其关注用其他因素,尤其是能够产生某种政治后果的因素来整合制度分析。
保罗•皮尔森和瑟达•斯考切波在新近的一篇文章中也提出,历史制度主义具有这样3个特征:集中关注那些重大的结果或令人迷惑的事件;突出事件的背景与变量的序列;以追寻历史进程的方式来寻求对事件和行为做出解释。
任何制度分析的_都是这样一个问题,即制度与行为的互动关系如何?从广义上,新制度主义对这个问题做作出了“算计路径”和“文化路径”两种回答。那些采用了算计路径的人们会集中关注建立在策略性算计基础上的工具性行为这一方面。他们假定,个体寻求最大化地实现自己由特定的偏好所设定的一系列目标。而他们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也是策略性的。也就是说,他们会彻底考虑每一种方案,并选出那些能够使自身利益最大化的方案。总之,行动者的目标或偏好是既定的,并且外在于制度分析。在算计路径中,制度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呢? 制度影响行为的方式基本上是为行动者提供有关其他行动者现在或将来行为的或大或少的确定性程度。具体而言,制度提供了与其他行动者相关的信息、协议的执行机制、对背叛行为的惩罚,等等。更为关键的是,制度影响个体的行为是通过对其期望的改变而实现的,即当某一行动者做出某种行动之后,制度会改变他所持的有关其他行动者可能对此所做反应的期望。在这个过程中,策略性互动明显地扮演着重要角色。
“文化路径”则强调行为并不是完全策略性的,而是受到个人世界观的限制。也就是说,在不否认人类行为是理性的或目标导向性的同时,它强调了个体通过建立规则或类似的行为模式来实现目标的程度。它倾向于将个体看成是满意而止的人,而不是最大化利益的实现者,并且往往强调行动过程的选择依赖于对形势的解释而不是纯粹工具性的算计。
历史制度主义在分析制度与行为的关系时同时使用这两种分析路径。
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范式主要体现在它的结构观和历史观上。在结构观上,历史制度主义一方面强调了政治制度对于公共政策和政治后果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极为重视变量之间的排列方式。早期历史制度主义的研究主要通过对跨国性政策差异的考察来发现既定的制度时如何构成政治甚或中的互动关系的。此时的历史制度主义的结构观主要体现为对旧制度主义强调政治制度重要作用的传统观点的继承。它的另一层次上的结构观主要强调的是影响政治结果的各政治变量之间的结构关系或者说变量之间的排列方式,这种结构观在很大程度生来自于结构主义_的启示。历史制度主义在分析政治变量时特别强调变量之间的排列方式对政治后果的重大影响。并不认为制度是对某一政治后果的唯一因素。他们尤其倾向于将制度与其他因素一道定位于因果链之中,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和观念的分布状况也是它们重要考虑的因素。利益、观念和制度三者之间的结构性关系一直是历史制度主义关注的_。历史制度主义在对变量序列的分析中所提出的这种结构观无疑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信息即政治过程具有偶然性的特征,变量序列的改变可能会导致这样的现象:同样的原因不一定会导致同样的结果;同样的结果也并不一定由同样的原因造成;从某一起点到达终点的路线可能不止一条。
在历史观上,历史制度主义在结合结构分析时也有着多个层次上的历史观。在第一个层次上,早期历史制度主义在进行研究时主要强调过去对现在的重要影响,即前一个阶段的政策选择往往会决定和影响着后一个阶段的政策方案。早期历史制度主义在追寻政策历史的过程中所看到的是,某种政策方案的选择和实施往往受制于 ……(未完,全文共7757字,当前仅显示2724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民初(1911-1925)议会政治衰败探析 ——一种历史制度主义的进路》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