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重要论述形成的时代背景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基础
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重要论述的价值
(一)理论价值
(二)实践价值
……
市委机关工委关于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主题宣讲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时代立德树人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发展的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德育理论、发展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德育理论、拓展了新时代德育理论,为我们指明了新时代德育工作的前进方向、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现实方案。
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重要论述形成的时代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是在国际和国内两个社会大背景下形成的,其立足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胸怀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把握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的时代背景有助于更深入地研究习近平关于立德树人的主要内容,理解其时代内涵。
1.国际背景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国际格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式波诡云谲,机遇与挑战并行存在。随着国际力量的对比和世界基本矛盾的变化,当前的时代主题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影响着我国国家战略的实现。
(1)应对世界格局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的必然选择
随着全球治理体系的深刻变化,发展中国家力量的不断增强,国际力量对比逐渐趋于平衡,国际投资和贸易规则体系重组加快,局部地区地缘政治博弈更加激烈。在国际形势不稳定的情况下,国际关系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明显增加,是前所未有的,国际社会面临许多共同挑战。
第一,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势不可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格局经历了从两大阵营对立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全球,再到两极格局终结、走向多极化的曲折发展过程。冷战结束,人类进入21世纪,世界格局加速演变,传统大国实力此消彼长,新兴大国迅速崛起,出现了“新一超多强”的发展趋势,世界多极化势不可当。自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力量发生了新的变化。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国家出现了经济危机、民生困难等现象,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与此同时,中国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整体性崛起,使全球力量对比格局发生变化。多极化的格局使得大国合作竞争的关系更加凸显,敌友界限变得模糊,相互之间的博弈更为复杂。多极化的格局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但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世界多极化的进程是长期的复杂的。
第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社会生产力、科学技术以及
……(新文秘网http://www.wm114.cn省略1666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存在领土争端,一些国家担心中国强大后自己会失去那些争端土地。进入21世纪后,“中国威胁论”日益被西方渲染,其内容不仅涉及到经济、政治、军事,而且逐渐涉足人们的日常生活。一些国家害怕中国的崛起会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利益造成一定的冲击,挑战本国现有的国际地位,企图借“中国威胁论”来制约中国的崛起与发展,是西方国家的真正动机所在。
除上述几种错误思潮外,还有个人主义、历史虚无主义和“普世价值论”“
_态终结论”等,这些错误思潮是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_态_,以达到企图颠覆中国政治_、社会制度的目的。这些错误思潮对社会主义_态构成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对我国的主流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威胁。这种_态的_是造成当今中国民众思想混乱、世界道德沦丧的主要根源。
2.国内背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生产力跨越式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由满足物质文化需要转变为满足美好生活的需要。尤其是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突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步入新的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形成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总体框架,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时代新人的内在需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1)培养符合时代发展需求人才的内在需要
改革开放40年,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大大改善的同时,中国社会也在发生深刻变革。与此同时,价值观念、思想道德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例如“重利益”、“重竞争”等观念开始衍生,反映在人才培养方面就是教育的功利化,如以考试成绩的高低、就业情况的好坏作为评价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功利主义教育哲学把教育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来实现个人或团体的特殊目的,忽视了教育的本质。功利主义教育思想在短期内表面虽然可以带来繁荣,但从长远来看,可能产生“利己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以及“极端个人主义”和其他消极的思想,这使得整个社会在“道德风险”,“信仰危机”的泥潭中难以自拔。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的培养。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实现了“三全育人”,开创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也带领着中国的德育事业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包含了以德选拔人才、以德培养人才培养原则和以德成才、以德发展人才成长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是对当前我国教育方针、任务、目的以及人才培养目标所作出的重要指示,其实质上是对我国当前教育改革发展方向的一次重大调整。党中央基于宏大的历史背景和深远的政治考虑,提出“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了新时代“立德”与“树人”的有机融合。“立德树人”所强调的“立”和“树”,不仅仅依靠学校教化、考试等教育手段,而是强调社会氛围的浸染和熏陶。因此,“立德树人”展现出了浓厚的教化色彩。“立德树人”深刻把握“德育为先”、重视“德才兼备”这一人才培养的规律,以传统德育为基础,结合新时代人才标准的发展趋势,对当前的德育任务及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深化与完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满足新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所带来的新要求,指明了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的方向,与民族复兴时期培养新人的历史任务相吻合。
(2)解决当前德育工作所面临问题的迫切需要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着力实现
中国梦的伟大复兴,并结合新时期我国教育发展的任务,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做出了一系列有关立德树人的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与新时代党和国家战略发展方向、工作目标相一致,对解决我国当前德育工所面临的问题,完善德育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虽然近年来在国家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下,我国的德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国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依然严峻。在我国经济科技快速发展下,一些拜金、享乐、官僚等腐朽、错误思想滋生,这些错误思潮对当代中国民众的道德观念及思维模式造成了消极影响。学校德育体系是通过整合校内外德育的各种要素、活动和环境,促进学生品德发展而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系统。德育课程改革从20世纪80年代制定中学德育课程大纲、小学德育课程大纲,到世纪之交制定新的义务教育德育课程标准,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确立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目标,把人民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目标。在教育领域,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德育应服务和引导学生的生活。学校作为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其课堂教学是学生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培养的主渠道,其在教育的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然而,就目前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而言,与新时代“立德树人”的要求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如教师违背长远育人的培养目标,忽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学规律,随意加快或延缓学生的学习进程与成长速度;漠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学活动中出现违背教育公平、强制压迫以及体罚学生等行为。此外,智育和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本并无优劣之分,但长期以来学校应试教育以文化成绩为评价标准,学校以及家长忽视学生的体育锻炼以及劳动教育,学生的课余时间也被排满各种培训班。这些不良的教育行为对“立德树人”的实现构成了严重的障碍,也严重影响着当前德育工作的推进。
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重要论述形成的理论基础
道德作为社会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之中,并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我党领导人始终结合时代特征,重视社会道德建设,形成了诸多德育理论,并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德育思想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立德树人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德育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德育观是德育工作的理论基础。马克思、恩格斯科学地揭示了人的本质,并提出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的理论。马克思将教育的方式提升到人类发展的历史必然性的高度,指出共产主义社会需要培养一种全新的人,无产阶级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对此,1866年马克思在《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一文中曾提出,我们把教育理解为以下三件事:第一,智育。第二,体育,即体育学校和军事训练所教的内容。第三,技术培训。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一个人的品德是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在其社会生活行为上的反映。人的品德形成发展于一定社会关系,并体现在社会交往的实践活动中。因此,探讨人的本质,对人进行品德教育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关系。马克思阐述了人具有需要性、主体性、价值性以及发展性。基于主体的角度可以将需要划分为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在主体性上,人的主体性和个体性二者是相互统一的;人的价值性包括了个人、社会和自我的价值;发展性包括了人的独特性发展以及人的自主性发展两部分。马克思在人的发展性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观,其包括人的发展的社会化、人的发展的个性化和人的发展的互动化。其中,在人的社会化发展过程中,人与社会的关系对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人的发展的社会化表现在人与人、人与生产、人与集体的社会关系上,其社会性是人的本质。人的发展的个性化是指在承认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前提下,在一定的社会关系条件下,承认个体的_发展以及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因此,在个体本质和人格品德的发展和培养中,应注意个体的差异以及方法的灵活。人的发展互动化是指,人的本质形成于社会实践,人在实践活动中能够主动作用于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是关系双方相互作用、相互交往的活动。因此,马克思主义德育理论立足于人的现实生活,以现实中的人为出发点,以人的交往实践为着力点,认为德育就是使一个人获得人的本质,即获得“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教育。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德育思想是习近平关于立德树人重要论述的理论基础。习近平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明确新时代我国教育的根
本目标,为新时代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遵循。
2.中国共产党人的德育理论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道德建设。以_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强调在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要突出其所具备的政治功能,指出:“思想和政治又是统帅,是灵魂”。建国初期,_以反贪污、浪费、官僚为主要内容,清除旧时代的不良思想,树立新社会的道德。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和建国之后,_提倡“四种精神”,在这“四种精神”的广泛宣传下,广大人民群众逐渐关注政治、关心国家、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并且将自己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相连。
_最早提出了我国的公德是“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树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德的标杆。在社会主义建 ……(未完,全文共14591字,当前仅显示4678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市委机关工委关于坚持立德树人培养时代新人主题宣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