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干部/组织讲话/党会报告/学习体会/学习材料/县域/法制/政法武装/创建活动/社会实践/>>正文

干部学习课件:开展区域法治创建活动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_家进程

发表时间:2013/6/19 20:26:58
目录/提纲:……
一、依法_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一)依法_的起因与来源
(二)依法_的形成与发展
(三)依法_的基本内涵
(四)依法_的主要任务
二、区域法治创建活动是依法_的具体实践和有效途径
(一)我国法治发展只能是政府推进型的路径
(二)普法教育催生和推动了区域法制实践活动
(三)区域法治创建活动与依法_的联系
三、区域法治创建活动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
(一)区域法治创建活动与法_家建设的关系
(二)区域法治创建活动的目标
(三)区域法治创建活动的指导思想
(四)区域法治创建活动的原则
(五)区域法治创建活动的主要任务
四、加强组织领导,更快更好地推进区域法治创建活动
(一)坚持党在推进区域法治创建活动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充分发挥各有关部门在推进区域法治创建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三)强化区域法治创建活动的制度和机构保障
(四)开展对区域法治创建活动的评价与考核
……
开展区域法治创建活动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_家进程
张苏军
司法部副部长,全国普法办副主任

前言
时代前沿讲座是提高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有效举措,必将对云南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能有幸参与这个活动,还是感到十分荣幸的。
今天我主要想通过开展区域法治创建活动来加快社会主义法_家进程方面,谈谈自己有关学习和研究的体会。今天一共讲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部分想谈一谈有关依法_的问题。第二部分谈谈区域法治创建活动和依法_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谈一谈区域法治创建活动内涵和主要任务。最后一个部分想谈一谈如何能够更快的、更好的推进区域法治创建活动。
一、依法_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下面我想先讲第一部分。第一部分,依法_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治理国家始终是中外古今政治家和统治阶级努力探寻的重大战略问题。法治与人治在人类历史上存在了几千年,这两种_方式也是争论了几千年。在世界文明的进程中,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世界大多数国家最终选择了法治作为治理国家的主要方式,可以说实行法治已经成为世界通行的治理方式和全人类共同的崇高理想。
(一)依法_的起因与来源
人类最早的法治的实践是诞生于古希腊的城邦民主法治形式之中。无独有偶,我们刚刚结束的北京奥运会也是起源于希腊,可以说在一片土地上同一个民族为人类贡献出了两项具有历史陈持久性和普遍影响力的生活方式,不能不令人叹为观止!法治和奥运同根同源、同脉,实际上也不是巧合,也不是偶然,它是有着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因为这两者都崇倡公平、正义、秩序,以及都保障人的发展。在我国人治的思想应该说长期占有统治的地位,但是依法_的思想同样也是渊源流长的。依法_这一词在中国古籍中间首先是见诸于《管子》一书,其后在战国时候商鞅、韩非等人对依法_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和一定的实践,近代的梁启超和孙中山先生都提出过依法_的思想。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对建立什么样的国家,怎样建立国家提出自己的理想和憧憬。新中国创立了以后,中国共产党也一直在努力寻求和探索领导和治理国家的最有效的方式。由于受众所周知的原因,在十年dong luan时期,社会主义的民主受到严重的践踏,国家秩序和法治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痛定思痛,以_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总结过去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认为只有实行法制才能避免像十年dong luan那样的错误与灾难,坚定的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的历史任务,确定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方针。_同志还强调指出: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治,使民主制度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他老人家的论述应该说我们都耳熟能详了。他还强调还是要靠法治,靠法治靠得住。_的民主法制理论其中的一点就是只有实行法制,国家才能长治久安、兴旺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1961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化、规范化。这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就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这是党领导人对依法_和建设社会主义法_家最早的比较完整的阐述。
党的十五大报告对依法_的涵义又做了进一步明确的界定,指出:依法_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业,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从这些以上的几个论述当中,我们可以看出来,依法_的基本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把握。
1. 依法_的核心
一是依法_的核心是要坚持党的领导。在依法_中坚持党的领导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所决定的,也是全面落实依法_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_家的一个根本保证。
2. 依法_的主体
二是依法_的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这是由人民当家作主所规定的。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人民群众参与管理国家经济文化事务和社会事务,一切国家机关都要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
3. 依法_的依据
三是依法_的依据是宪法和法律,而不是某些个人的意志,这就是人治和法治的本质区别,是和人治的一种彻底的决裂。
4. 依法_的客体
四是依法_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所以主体是人民群众,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以及各种社会事务。所以绝不能简单的理解为依法_就是用法律来治民,用法律来治老百姓,那就是彻底的错误,那就是在封建专制之下用所谓的一些法律来统治老百姓,那不是法治,那是人治。所以法治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而主体是广大人民群众。
5. 依法_的核心目标
五是依法_的核心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并且使这种制度化和法律化不以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以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_的内容很多,目标也很多,但是它的核心目标还是要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
所以从以上五个方面来把握依法_的基本内涵。
(四)依法_的主要任务
那么全面落实依法_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_家,涉及到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包含了立法、司法、执法、普法、法律服务和法律服务和法律监督等多个环节,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在现行宪法和公布实施二十五周年和实施依法_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_家提出十周年之际,在2007年的11月27日下午,十七届中央政治局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全面落实依法_基本方略为题,进行了新一届中央领导的第一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这次集体学习时对实施依法_基本方略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阐述。这个地方想跟大家介绍一下,就是中央领导同志听法治讲座,应该说是为全国人民学习法律带了一个好头,有力的促进了学法、用法的风气的形成,这也是通过讲座使我们理论界关于法治的一些研究成果能够直接为中央领导所了解,直接能够在中央领导的重大决策中采用这些最新的理论成果。那么从1994年的12月到2002年的10月中央的法治讲座共举办了12次,中央领导学习法律制度后来已经拓展为集体学习制,所以2007年11月27号下午是新一届中央政治局进行的第一次集体学习,这个时候已经不是单纯的法律讲座了,集体学习是党的十六大以后以锦涛总书记为代表的新一届中央集体领导把法治讲座拓展为集体学习,听取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社会等各个方面领域的专家学者讲述相关的问题。2002年的12月由锦涛同志组织的新一届中央集体学习就是以宪法为学习的内容。2002年的12月至今,中央的政治局共举办了51次集体学习,其中由司法部党组组织的法治学习一共有4场。
在2007年11月27日下午,十七届中央政治局举办的第一次集体学习上,锦涛总书记再一次对实施依法_基本方略进行了全面的系统的阐述。归纳起来,锦涛总书记用四个方面来回答依法_的主要任务:一是要加强和改善立法工作,进一步提高立法质量,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抓紧完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迫切需要,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起支架作用的重要法律,按照法定的立法程序扩大公民对立法的有序参与,推动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二是要加强宪法和法律的实施,维护社会主义法治的统一、尊严、权威,要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规范行政执法行为,深入司法行政行为,深化司法_改革,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要自觉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为全社会做出表率;三是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保障法律正确实施,要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综合运用各种监督形式,增强监督合力和实效,真正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四是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法治精神,要坚持不懈的开展法制宣传教育,认真组织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加强公民的意识教育,形成全社会自觉学法、守法、用法良好风尚,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增强各级党委依法执政的意识,增强各级政府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增强各级干部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办事的素质和本领。
依法_基本方略的形成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共同努力的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实行依法_,建设社会主义法_家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依依法_基本方略的确定标志着我党在_理政方式上的成熟,为推进我们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上面就是我想讲的第一个方面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一下依法_有关的一些背景和它的一些起因、来源,它的基本内涵,以及它的主要任务。
二、区域法治创建活动是依法_的具体实践和有效途径
下面我想给大家介绍第二个方面的内容,就是区域法治创建活动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_家的具体实践和有效的途径。中国人民选择依法_的意志是坚定的,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实践和操作层面如何推进依法_的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_家是当前我国法治建设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我国法治发展只能是政府推进型的路径
首先就是我们国家的法治的发展路径依赖,先给大家介绍这么一个情况。路径依赖,实际上最早提出这个理论学术是发展经济学中的一种理论工具,主要用来分析决定经济发展道路的若干因素及其作用的结果,就是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模式是有怎么一些因素所决定的,发展出来路径依赖的理论工具。后来法学界就把这个路径依赖经济学的理论工具运用到法治发展的研究中间,所以形成对法治发展这个路径的选择的研究。
关于世界各国的法治发展的模式,理论界有各种各样的分类方法,但是最基本、最常见、最通用,也是最简洁的分类方法主要是分成两类:一类是叫做社会自然演进的方式;还有一类就是政府推动型的法治方式。
1. 西方法治发展的路径—社会自然演进的法治方式
西方国家的法治发展路径基本上是走的一条社会自然演进的方式。有学者认为,中国与西方的法治道路不同,源于社会情况不同,西方的法制首先是从城市发展起来的,因为城市是陌生人的世界,是集市贸易与手工繁荣的产物,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是商品交换常态化的场所,随着城市的发展和自治产生了许多城市法,这些法律成为现代法的起源,西方城市的商业法直接催生了近代的资本主义法治。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法治是调整陌生人之间的关系,陌生人之间不存在为交易所要求的基本信任关系,所以需要法治这种制度化的规范来约束。总的来说,西方的法治进程是伴随着商品的产生和市场经济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自然演化的过程。
当然西方各国在法治化的进程上也有自己各自国家和民族不同的特点。应该说英国是比较典型的,经典法治理论发源地,自1689年议会和国王的斗争中获得胜利以后,权利法案出台就标志着英国开始走上了法治的道路;而美国法制的发展承袭了英国的一些做法,但是也随着美国社会的变迁而发展出了自己的特点;法国主要是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的问世,标志着法国从此也走上了法治的道路;德国的法治道路受到法国的影响比较深,法国_主义思想的传播和拿破仑的入侵都促进了德国的法治发展;日本的法治发展道路起始于1868年的明治维新,后来日本通过全面的西化,全面引起和模仿德国、法国的大陆法治体系,建立起自己的法治体系,日本1945年—战后,美国人也为日本起草制订了日本的宪法,确定了日本的现代法律体系,所以日本国家的法治是深受西方的影响,既有法国德国大陆法系的深深的渊源,也有战后英美法系—美国的重大影响;我们的近邻—新加坡的法治过程是与英国对其殖民统治同步进行的,英国向新加坡殖民并向其输出法律,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形成了现在的一套管理的_。
2. 中国法治发展的特点
中国法治所面临的基本国情跟上述的这些国家都是完全不同的,中国法治的进程虽然有遵循人类法治发展一般规律,但是中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独特状况决定了中国法治发展有着与西方法制发展根本不同的独特的道路。
从文化传统上讲,我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在封建社会中间缺少法治的传统,缺少法治的因素,人治的观念根深蒂固;从经济和社会形态上讲,我国长期处于小农经济状况,正如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中所说:传统的中国宗法社会是一个乡土社会、熟人社会,经济形态也基本上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没有法治得以产生的经济社会的基础;从历史上来讲,近代中国长期受到列强的侵略,是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化的国家,中国经济社会的自然发展进程多次被外敌入侵所打断,法治的发展缺少自然演化的最基本的条件。西方国家的自然演化都是有一个很长时间民族自身的发展过程,而中国在历史上长期的多次受到外敌的入侵,所以我们很多社会发展被人为的打断,可以说中国的法治自然演化、自然进化的进程不具有这样的历史条件。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过程,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长期处于执政地位,这些都是中国法治建设面临的政治和社会的现实的形势。中国独特的国情决定了中国法治发展有独特的道路和独特的路径。中 ……(未完,全文共30627字,当前仅显示5509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干部学习课件:开展区域法治创建活动 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_家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