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干部/组织讲话/党会报告/学习体会/学习材料/>>正文

干部学习讲座:吟诵之美(下)

发表时间:2013/7/16 15:04:50
目录/提纲:……
四、什么是吟诵
五、吟诵的发端
六、吟诵的现状
七、古诗的音律之美
(一)声调之美
(二)格律之美
八、吟诵之调
(一)吟诵的类型
(二)吟诵欣赏
九、关于吟诵
(一)吟诵的益处
(二)吟诵的方法
(三)学习吟诵
……
吟诵之美(下)
主讲人:徐建顺
_民族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副教授、古典文学博士后

刚才我吟诵了一些东西,大家觉得很奇怪。现在我们也可以,我们用普通话,我教的只能是我的吟诵调,来吟诵《论语•学而》,这是第一章:“子曰”应该怎么吟?很好很好,我听到了各种各样的“子曰”,那就对了。调形要对,调形要对。子曰,然后呢?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好,我们来一起试一下,继续往下。有子曰,有子,两个上声,第一个变阳平,对吧?所以不是有子,而是有子,是吧?有子曰,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很好嘛,汉语诗歌的原来的表达形式是什么?《诗经》是唱和吟诵的。《诗经》的风基本上是唱的,雅和颂,尤其是大雅和颂应该说很多都是诵的。因为它叫诵嘛,相通的。《楚辞》、《九歌》应该是唱的。《橘颂》那应该是诵的。但是像《离骚》是吧?披发行吟于泽畔。按说是吟的,当然那个时候的吟和后来的吟跟现在的吟是不一样的。《乐府》是唱的。古体诗是吟诵的,它原来就是吟诵的,不是唱的。近体诗也是吟诵的,词是唱的,曲是唱的,现代的白话诗歌是朗诵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993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的日本。
吟诵的历史,吟诵发端于先秦,但是先秦一直到西汉吟诵是什么样子的?不是太清楚,这个真的不是太清楚,这个汉语有很大的关系。为什么说形成于魏晋呢?就是因为这个东汉,实际上这个汉语的变化是从汉武帝时期就应该开始了很缓慢的变化,但是到魏晋的时候基本上可以说形成了就是声调。那么在这之前汉语的主体应该是没有声调的。我们现在的吟诵是基于汉语有声调的基础上的一种吟诵,所以我说吟诵是形成于魏晋。魏晋以后从文献上来看什么都可以吟诵的,文人做什么都是吟诵的,最重要的就是创作的时候是吟诵的,学习的时候也是吟诵的。唱和酬答,为什么叫唱喝呢?就是因为吟诵。吟诵是通过古代的教育体系传承的,私塾和官学。
民国以后,吟诵是跟着私塾一起退出的教育体系,然后西方的朗诵进来了。吟诵退出教育体系和朗诵的定型之间大概有20年,二三十年的一个空档,在这二三十年之间,中国人,中国的教育家、教育者、教育当局都不是特别清楚汉语应该怎样诵读?所以有很多的这方面的争论,大家如果去看教育史、汉语史都有。但是也有很多学者自吟诵退出教育之日时就开始大声呼吁吟诵应该回来。这一点在原来我没有研究吟诵之前我也没有想到,我们现在编了这个,1900年到现在的所有关于吟诵的论文、专著、音像资料的索引,只是编的索引已经这么厚了,这个远远超过我的想像。而且我们这个索引还不完整,现在还在补充。很多大的教育家,比如说朱自清,比如说叶圣陶很多人,大学者比如杨荫浏、赵元任很多人都写过这个方面的文章、论文,甚至朱自清和叶圣陶还专门写过一本书《恢复吟诵》。吟诵的研究是从赵云任开始的,所以为什么常州吟诵可以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和赵云任有关系。
六、吟诵的现状
80年代的时候中国最后一批会吟诵的先生们,当时60岁左右,身体还不错,所以80年代的各种学术讨论会这些先生聚到一起的时候都吟诵。我现在得到的很多80年代的录音都是这种情况下,他们甚至开过演唱会,开过这个华夏师生、华夏之声都开过演唱会。现在的情况没有传承,为什么没有传承呢?因为这一批会吟诵的老先生,当他们的孩子成长起来,他应该教孩子吟诵的时候正好是50年代,就是50年代,那个时候谁也不敢教给孩子,因为如果你要是把这个东西教给孩子,孩子会了那就是害了他,是吧?所以就不敢教。很多我们现在去采访的老先生,他们的孩子都不知道自己的父亲会吟诵,从来没有听过,都有这样的情况,所以最后一批会吟诵的先生,现在的年纪应该在80岁以上,也有70多的,七八十岁,八十岁以上,但是不是说80岁以上,但是是一个识字的中国人就会吟诵,不是的。因为新学堂的兴起,吟诵的退出大概在20年代,所以最后一批会吟诵的先生现在的年纪应该在100岁到110岁以上。
那么80岁的人为什么会吟诵?因为他们有各种特殊的机缘,在别人去上新学堂的时候他们没有去,他们读了私塾,所以他们会,所以凤毛麟角,非常的少。现在各地还有最后的一批吟诵者,数量有多少呢?据我的经验就是一个市,包括各个区县在内如果能找到十位会吟诵的老先生,我就觉得很幸福。古诗音律之美,就是说我们现在讲古诗的时候、学习古诗的时候,老师讲解的时候,还有文学研究的时候大多是从内容出发来研究,内容出发其实就是从文字出发来做这种解释的工作,但是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这个古诗它是有音律之美,有形式的东西,而这些形式的东西是用来表达思想感情的,它不是跟内容没有关系的,而这一点是我们可以说五四以来比较忽视的。
七、古诗的音律之美
(一)声调之美
古诗的音律之美平与仄,平就是平,仄就是不平,但是我们现在说一声二声是平声,三声四声是仄声,但是二声已经变阳平了,阳平就是往上走了在普通话中。那么按照古代的这个音律来说的话平就是平,不能往上走,往上走就不对了,上声才往上走。所以如果你要想找到平仄的感觉,你要把阴平做平声,阳平上声去声都做仄声才能找到。比如说这个我随便举一首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现在先不管入声字,按普通话去读。白日依山尽,这个感觉是对的。一个往上,一个往下,两个平声,又一个。对吧?这就等于白,嗯嗯嗯嗯,这是对的。第二句就不对的,黄河,不是黄河,应该是黄河,平的。入海。入是入声字,海应该往上走。流,流是平声字,应该读平的。这一句如果不管声韵母的话,黄河入海流。这个感觉,那这就是对的。就是说汉语的近体诗、词它读起来的这个平仄相间的感觉是动与静的一种感觉。嗯嗯,嗯嗯是这样的,这样的感觉现在用普通话读,找不到。
长与短,有长音有短音,这个入声是短声,其它的音是长音。入声字也不是乱用的,好的诗人,这个什么地方用入声是很重要的,更不用说入声韵了,这是长短。
清与浊,中古的时候是有浊音的,但是现在没有了。也不是没有了,现在普通话没有了,在很多南方的省比如说_、比如湖南还是有浊音的。清音,就是比如说巴巴巴,这是清音。巴巴巴,这是浊音。我也发不太好,我也是北方人。巴巴,巴巴,这是清浊。
松与紧,松音就是啊,紧音就是啊,两个扁桃体要出来。
高与下,就是声调自然有高下、轻与重,有重读、有轻读。有这么多的这个对称之美。声母是有表情的,就是说声母可以传达情感,不是乱用的。 ……(未完,全文共11724字,当前仅显示2789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干部学习讲座:吟诵之美(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