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联系服务群众中践行党的宗旨
省直机关“千名处长进千村”活动总结
2011年6月至2014年7月,为贯彻落实省委“三帮扶”工作要求,充分发挥省直机关各级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示范带动作用,省直机关开展了“千名处长进千村”活动。活动以“六个一”(即引进一个项目、开展一项活动、建强一个班子、发展一批党员、培育一批亮点、确保一方稳定)要求为目标,用三年时间,打响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百千万亿”帮扶战,先后有114个单位,1640名处级干部,1.6万人次,3亿多帮扶资金投入到1000个薄弱村,三年累计帮扶困难党员群众18700余名,培训
农村党员6900余人次,发展党员512名,健全工作制度近2000个,协调引进致富项目1400多个,改造修建村屯公路1000多公里,改造泥草房近10万平方米,化解矛盾纠纷780起,预防重大事故、_性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604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实现升级晋位目标,薄弱村党建水平得到整体提升。
——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针对薄弱村环境差、基础设施年久失修或根本无力投入建设的现状,各帮扶单位和驻村处长从完善村屯基础设施建设、改变脏乱差的居住条件着手,使百姓看到帮扶效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省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省直机关工委联合制定下发《**省“千名处长进千村”村庄建设标准》,各帮扶单位将解决百姓饮水、出行、住房、如厕、通讯等日常生活问题和春耕、秋收、防洪、抗旱等季节性生产问题列在帮扶工作首位,多方联系、协调,在泥草房改造、修桥修路、修建公厕、建立卫生所、安装路灯、自来水等方面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薄弱村面貌发生较大改观。
——集体经济实现突破发展。注重帮助村子挖掘、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采取多措并举、因地制宜、量体裁衣的办法,活化帮扶形式、优化帮扶手段、深化帮扶内涵,协调各方面力量到帮扶村考察、投资,引进致富项目,发挥集体致富力量,帮助指导成立专业合作社,壮大集体经济,先后帮助薄弱村协调引进致富项目1400多个,目前运行良好,开创了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局面,成为农村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基地。
——农民致富本领不断提升。改变薄弱村落后状况,就要把帮助农民树立脱贫信心、增强致富本领作为根本来抓,在提高村民科学文化素质和致富专业知识上下功夫,使扶贫、解困和扶智、扶志相结合,输血和造血相结合。帮扶部门和帮扶处长充分发挥信息灵、门路广、见识多优势,采取各种办法,帮助农民改变靠天吃饭思想,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学习先进农业技术,提供各类致富信息,开拓视野,增强致富本领和信心。为帮扶村购买、捐赠各类图书20余万册,建设书屋、文化活动广场、添置文化用品及文化设施等共计投入1000余万元,累计组织开展各类培训、参观800多批次,组织专家进村指导2700多人次,培训农民2000万余人次,发放科普读物、资料15万册。
——和谐稳定局面初步形成。一些薄弱村群众的法制观念、法律意识不强,许多农民不了解有关法律政策规定,导致村里政治稳定和社会治安存在不稳定因素。帮扶处长们运用自己的法律优势,及时帮助农民恰当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涉法难题。有的帮扶单位组织专家深入村屯,开展法律知识下乡活动,建立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热线,深受农民欢迎。有的帮扶干部针对农村封建迷信抬头、个别群众误入_组织问题,及时与省610办公室联系,协调民政部门在村里成立反_协会,组织开展“崇尚科学、反对_”宣传教育活动,取得很好成效。
——困难群众生活逐步好转。贫困户有的年老体弱,有的长期有病,及时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也是帮扶工作一个重要方面。三年来,驻村干部们将关注薄弱村民生问题放在工作首位,坚持从小处着眼,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入手,慰问贫困户、老党员,送钱、送米面油等生活必须品,资助孩子上学,帮助看病买药等,解决百姓最急、最怨的事情,帮助他们改善生活现状,改变生产现状,让群众直接得到帮扶优惠。各帮扶单位在传统节日,如春节、国庆节、中秋节等都由领导带队,党员干部和驻村处长们一起到困难群众家中走访慰问。三年累计帮助困难群众12700多户,投入资金1 ……(未完,全文共2668字,当前仅显示1696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省直机关“千名处长进千村”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