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法律/党团知识/知识竞赛/>>正文

宪法知识专题讲座讲稿

发表时间:2015/7/26 20:02:56

弘扬宪法精神 树立宪法权威
宪法知识专题讲座讲稿

我的汇报主要从三个层面展开:第一层面,简要介绍一下宪法的特征以及新中国宪法的历史渊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第二层面,我们所要致力弘扬的宪法精神,有哪些具体体现,对我们有什么要求,回答“怎么看”的问题;第三层面,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贯彻落实好这些要求,回答“怎么办”的问题。

一、是什么?

现代世界的任何一个国家里,都存在许多的法。除宪法外,还有刑法、民法、经济法、诉讼法等等。宪法既然是法的一种,所以它具有法的基本特征。也就是说,宪法与其他一般的法相比,具有共同性:(1)它们都是统治阶级的意志表现;(2)都经过特定程序而成为国家意志(法);(3)都具有强制力,由国家强力保证其实施。马克思、恩格斯在《_宣言》中说:“法不过是被奉为法律的你们这个阶级的意志。”“而这种意志的内容是由你们这个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来决定的。”马、恩这个对法的最本质的定义,适用于任何国家的一般的法律,同时,也适用于宪法。宪法具有与其他一般法的共同性,另一方面,还具有与其他一般法不同的特殊性。宪法同其他一般法的差别在于宪法是根本法,不是一般的法。
第一,根本法的内容不同于其他一般的法。一般法只涉及社会生活的某一个方面。例如,民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婚姻法是调整婚姻家庭关系的法律;刑法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以及刑罚的法律;诉讼法是关于诉讼程序的法律,等等。而宪法作为根本法,其内容涉及社会生活、国家生活的全面,规定着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人们最根本的活动准则。
第二,根本法是其他一般法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1114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宪法序言的这一段规定,明确地回答了什么是宪法的问题,同时也表明了宪法的崇高地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既是中国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纲领,又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共同纲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1949年9月29日颁布的。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以前,实际上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共同纲领》除序言外,共有7章60条。第1章总纲,规定国家的性质、任务和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第2章_机关,规定国家_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_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在普选的_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前,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执行_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选举_人民政府委员会,并付之以行使国家权力的职权。第3章军事制度,规定国家建立统一的军队,受_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统率。第4章经济政策,规定国家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第5章文化教育政策,规定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的方针和任务。第6章民族政策,规定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第7章外交政策,规定外交政策的原则。《共同纲领》的全面贯彻实施,为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_过渡准备了条件。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届、第四届和第五届_人民代表大会分别于1954年9月、1975年1月、1978年3月和1982年12月先后制定、颁布了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一部宪法:1954年9月20日第一届_人大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是在对建国前夕由_政协制定的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进行修改的基础上制定的。宪法以中国_提出的“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作为国家的总任务,并把党所创建的基本制度和党所制定的基本方针和重要政策予以宪法化、条文化,为我国后来的民主建设与制度建设奠定了基础。第一部宪法除序言外,包括总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旗、国徽、首都等4章106条。
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渐恢复,加强政治建设的任务也提上日程。1953年,《人民日报》在元旦社论《迎接一九五三年的伟大任务》一文中向_人民公布,“召集_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通过国家建设计划”是当年的三项伟大任务之一。1月11日,_召集党外民主人士座谈会,1月12日,周恩来召集政协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对召开_人民代表大会、起草宪法等事项的意见。当时,的确有些人对召开_人民代表大会和制定宪法的时间有所顾虑,认为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这样做有何根据?会不会遇到什么困难?
_后来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解释,他认为从_范围的情势来看,召开_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已经成熟。_说:“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可以更加发扬人民民主,加强国家建设和加强抗美援朝的斗争。”他还特别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府,仍将是_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统一战线的政府,它是对_人民都有利的。”对于选举面临的困难,_客观地分析说,与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三反五反”、恢复经济等事情相比,困难还是要少一些。他还举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例子来说明,困难总会有,但同样地,困难也可以克服。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的几天之内,便由各省派出代表制定了“临时约法”。_还指出“我们的共同纲领,经过大家讨论,实际上搞起来,前后也不过一个月。”由此可见,当时的_领导人对制定宪法下了很大决心。
1953年年底,_一行乘专列离京,前往杭州起草新中国的第一部宪法。在列车上,_曾对随行人员说:“_,须有一部大法。”此行的目的就是为了集中精力做好这件立_邦的大事。由于起草宪法的人员都是环西湖而居,所以也有一种说法,把“五四宪法”草案称为“西湖稿”。
1954年6月,_主持召开_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和关于公布宪法草案的决议,要求_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立即在人民群众中组织关于宪法草案的讨论,发动人民群众积极提出修改意见。6月1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宪法草案全文并发表了社论号召开展广泛讨论。一场轰轰烈烈的宪法草案讨论随即遍及_。根据一些亲历者的口述,讨论正值夏季,洪涝灾害严重,有些地方的群众只能在防洪大堤上开会,场面热烈又感人。因为交通受阻,征集到的成千上万的意见只能用油纸打包后靠飞机运送。据统计,参加讨论的人数达1.5亿,约占当时_总人口的四分之一,征集意见118万多条。
第二部宪法:1975年1月17日第四届_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部宪法。这部宪法诞生于“文化大ge min”后期,是在“左”的思想指导下形成的,以“四个存在”、“阶级斗争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基本路线”以及“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学说”为理论指导,是一部在特殊时期产生的宪法。如把“_”产物“四大”写进宪法第十三条:“大鸣、大放、大辩论、大字报,是人民群众创造的_革命的新形式。国家保障人民群众运用这种形式”。第二部宪法共4章30条。
第三部宪法:1978年3月5日第五届_人大第一次会议通过、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部宪法。这部宪法把中国_第十一次_代表大会规定的_人民在新时期的总任务“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开展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在本世纪内把中国建设成为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伟大的_强国。”用法律的形式肯定下来,记载在序言中。这部宪法比1975年宪法有了重大变化,但仍然存在许多缺陷,它肯定了“文化大ge min”的成果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第三部宪法 ……(未完,全文共13146字,当前仅显示3127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宪法知识专题讲座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