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事迹推荐/学习材料/申报材料/>>正文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

发表时间:2020/9/11 10:04:36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

***,男,1967年6月出生,大专学历,1992年3月入党,1992年3月任***镇***村社主任,2013年至今任***镇***村村书记。他团结带领党员干部和群众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和发展特色养殖,谋发展、促脱贫,全村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实现全村稳定脱贫。
一、加强队伍建设,切实发挥党员带头作用
***村是我市94个贫困村之一,位于***镇西南部,距市区51公里,距***镇21公里;西、南与新平安镇接壤,东、北与***镇相毗邻。总幅员面积11.94平方公里,共有2个自然屯(小东屯、贺家屯),总户数424户,户籍人口981人,常住人口167户、322人,非常住人口257户、659人。现有在册耕地面积198.2公顷(2018年土地确权面积286.7公顷)、草原160公顷、林地53.8公顷、吉林西部土地整理开发水田13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600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正让全体村民当家做主,让全体党员干部和群众群力群策为本村发展共同努力。
在***同志的带领下,***村建立了党建工作制度体系,一是“两委值班”制度,每天要求两委同志以身作则,轮流值班,接待群众来访,及时解决群众问题,保证有重大突发事件时随时可以找到能负责的人。二是“互联网反馈”制度,于2017年在全村普及WiFi信号,方便群众文娱生活的同时,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手段,通过“***村微信群”村民可以随时随地把遇到的问题,发现的情况通过拍照、摄像等更生动的方式及时反映给党员干部,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工作效率。三是“党员考评”制度,每年对全村党员进行两次考评,结果分为优秀、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并予以相应的奖惩。
***同志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团结带领广大群众,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使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使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使村党支部的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从入党积极分子、转业军人、致富能手中选出工作能力强和责任心强,具有开拓精神的人员加入到党员队伍中来。同时,***带动村两委成员发挥村级配套组织作用,建立和完善了以党建、维稳、计划生育、经济发展等工作制度,使村干部责任明确,各项工作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使村组织管理形成了“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运行机制。
二、全力发展产业,提高生活水平
脱贫攻坚,产业支撑是_。***村没有什么工业,也没有形成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农民收入基本上靠农业种植和外出务工。面对人均耕地少如何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成了他的一块心病。针对***村的贫困落后面貌,***代领村两委班子人员多次入户调查,询问贫困户脱贫需求,会同省、市包保部门认真研究脱贫规划,落实帮助贫困户脱贫的具体的措施和项目。经过科学论证确定了发展棚膜经济、肉羊、生猪三条脱贫路径。养羊产业是***村传统养殖项目,养羊户较多,为带动贫困户壮大养羊产业,2016年,市财政局投入资金帮助***村建设养殖小区一处。他组建了新新养殖合作社,共带动57户贫困户,2016年加入的27户贫困户三星户年底分红1015元,二星户年底分红580元;2017年新加入的32户贫困户,年底统一分红1000元。2017年,在原有饲养基础母羊的基础上,开始发展育肥羊项目,投入20万元为养殖小区进行育肥羊舍改建,投入7.5万元购置饲料搅拌机,购买优良种羊18只,合作社全年毛收入超过110万元。
为了提高经济效益,增加产出,***同志日夜钻研羊的品种改良,并多次联系吉林省农科院畜牧所,在国会同志的锲而不舍下,畜牧所的同志终于答应帮助一同开展“母羊品种改良项目”。
种养殖业都是靠天吃饭的产业,为了增加***村抵御市场波动风险的能力,国会同志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本着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原则,在开展养殖业的同时也大力发展棚膜经济。这几年在多方帮助下,***村共建设了日光大棚34栋、温室大棚8栋,每栋棚占地500平方米。并于2016年陆续投入使用,通过香瓜、晚瓜、西红柿和 ……(未完,全文共3335字,当前仅显示1684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脱贫攻坚事迹材料》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