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民族宗教/学习材料/申报材料/>>正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材料

发表时间:2021/8/4 17:01:17
目录/提纲:……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五个基础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五个着眼点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然要求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促进民族团结的必然要求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一)着力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
(二)着力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
(三)着力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四)着力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
(五)着力提高民族事务法治化水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
……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材料

__以来,__立足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战略,多次谈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从_第二次_工作座谈会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_民族工作会议要求“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__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作为____思想的重要内容写入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_的共同意志和基本遵循。 学习的内容包括三个部分: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五个基础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五个着眼点
第一部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
(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官方定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获得认定的56个民族的统称,中华民族是代表中国现代民族的共同体名称。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我国各民族在中华大地上,“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民族共同体,是建立在共同历史条件、共同价值追求、共同物质基础、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862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了国家统一。1946年4月3日,东西部蒙古族革命组织在承德共同召开“四三”会议。会议协商撤销“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各方同意放弃“独立”的目标,在_领导下实行民族自治,实现东西蒙的统一。作为祖国大家庭的一员,在_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也为国家做出巨大的贡献。“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最好牧场为航天”的场景,这些都是内蒙古作为“模范自治区”的生动写照。
(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_各族人民的伟大梦想、共同夙愿。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确立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第一个百年,中国_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第二个百年,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_现代化强国。__强调,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中华儿女为此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中国梦的实现,也必将进一步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荣誉感和民族自信心,从而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路径选择。国外__的颜色革命影响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巩固。近年来,西方__利用我国边疆地区的跨界民族,以z-教_为掩护,以民族问题为借口,加大了颜色革命的力度。比如_问题、_问题、香港台湾问题都是有外国_的参与,目的就是像通过颜色革命分裂我国,遏制我国发展。“三股_”也有所抬头,影响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巩固。所谓“三股_”,是指暴力__、民族分裂_和z-教极端_。“三股_”的表现形式虽有不同,但本质上是一致的。就是打着民族、z-教的幌子,_民族仇恨,制造z-教狂热,鼓吹对“异教徒”进行“圣战”,大搞暴力_活动,挑起bao luan_,制造社会恐慌,破坏安定团结的局面,企图在乱中实现分裂国家的目的。我国某些地区存在的泛伊斯兰主义和泛突厥主义,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大搞_活动,制造社会dong luan和民族仇恨,以消解日益稳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二部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五个基础
(一)着力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 民族区域自治是以国家大统一为前提,加快民族发展为目标,民族关系良性互动为_。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要坚持统一与自治相结合。没有国家的统一,就谈不上民族区域自治,因此要在确保国家政令和法令实施的基础上,保障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给予自治地方特殊支持,解决好自治地方的特殊问题。既要保障自治民族的自治权利,也要保障非自治民族的合法权益;既要保障聚居民族的自治权利,也要保障散居民族享受到自治权利。总之,在自治地方要营造各民族共建共享建设成果的良好氛围。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民族区域自治在_第一个得以实现,为我国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树立了典范。从茫茫草原出发,民族区域自治这一具有开创性的制度设计,为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发展与团结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彰显了中国_走_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信心与定力。
(二)着力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是坚持中国_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原则的根本体现。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作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_协调各方力量,从资金、政策、人力等多方面给予倾斜帮扶,促进了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虽然解决的是物质力量的问题,但根本上是做了凝聚人心的工作。由于我国少数民族多处于边疆地区,区域发展相对落后弱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大多集中于西南、西北、东北地区,因为边疆民族地区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经济水平较低,科技教育文化水平也都比较落后,这些因素都严重限制着边疆民族地区的发展。尤其改革开放之后,区域差距进一步加大。那么如果少数民族地区与其他地区在经济结构、社会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等方面的区域差异逐渐扩大,就容易加深社会发展的地域分化,不利于团结,就必然会弱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所以为了加快边疆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缩小地区之间差距,国家出台实施了一系列政策如“西部大开发”战略、“兴边富民”“对口支援”等,可以说我们少数民族地区迎来了社会发展的机遇期。但因 ……(未完,全文共4790字,当前仅显示2419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