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乡镇社区/统战民政/服务/调研报告/毕业论文/>>正文

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

发表时间:2023/3/18 15:08:35

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 ——以**市**社区为例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截止2020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以达到2.64亿。2019年国家卫健委、发改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建立完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2019》)要求要不断激发市场活力,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要引导全社会广泛参与,共同促进老年健康服务的有序发展,以解决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不健全,有效供给不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受疫情期间养老院封闭管理无法探访等因素影响,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将养老方式选择的目光又转回社区,社区居家养老不仅能满足老年人养老的基本物质需求,也能满足老年人被子女探亲、和子女亲近的情感需求,因此广为大家所接受。
在我国“未富先老、未备先老”国情下,与逐步提高的生活水平相比,养老需求也逐渐多元化、个性化。与庞大的养老需求相比,养老服务人员数量紧缺、服务水平质量欠佳以及专业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迫在眉睫。尽管目前政府也加大资金投入,鼓励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并推出相关政策法规,实行倡导积极老龄化、引入市场机制等措施,但仍旧难以满足老龄化进程之下日益多元化的养老需求。
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在十三届_人大四次会议表决通过并批准执行,其在“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部分明确提出“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支持和发展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壮大志愿者队伍,搭建更多志愿服务平台,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同年7月,《___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发布。其中明确提出“发展公益慈善事业。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激励政策,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的联动机制,支持建立乡镇(街道)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制和设立社区基金会等协作载体,吸纳社会力量参加基层应急救援。完善基层志愿服务制度,大力开展邻里互助服务和互动交流活动,更好满足群众需求”。这说明无论是志愿者还是志愿服务组织和其他组织,都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行动主体。这就意味着,志愿者是推进基层社会协同治理的重要力量。因此,将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提上研究,一方面促进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另一方面也营造出浓厚、和谐的互助养老的社会氛围。同年11月24日__、_印发了《关于加强_老龄工作的意见》(简称《意见》),再次强调积极老龄观和健康老龄化。《意见》强调,要加快推进优质资源向老年人身边、家边、周边聚集,建设“15分钟养老服务圈”,全力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意见》要求,要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把“老有所为”和“老有所养”结合起来,深入开展“银龄行动”,引导老年人以志愿服务的形式积极参与几层民主监督、移风易俗、民事调解等活动。一众政策与指导意见的发布为我们打开了社会居家养老的新篇章。
1.1.2 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作为社会工作者开展服务的重要伙伴与推进基层社会协同治理的重要力量,志愿服务不仅影响社会工作服务的质量,更影响着社会治理重心下移的进度与质量。以往学者关于志愿者与社区居家养老的研究关注点大多是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的可行性与优势分析,部分学者采用以优势视角、社会交换理论为理论基础加以分析。本研究主要是以生态系统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老年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与深度访谈志愿者,以社会工作专业视角分析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志愿
……(新文秘网http://www.wm114.cn省略2383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2022)的研究中,他认为志愿者是一个非常多样化的_,不同的志愿者所携带的资源不同,只有充分了解才能做出效果最大化的部署,达到志愿服务水平的最优化。
因此,志愿者的管理与培训对于志愿者提供更优质、更高水平的志愿服务有着重要影响,也影响着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志愿者的留存、志愿组织的培训与管理、志愿者的激励对志愿者本身以及志愿所关联的资金,都对志愿服务水平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1.2.2 国内研究现状
近年来,在老龄化的背景之下,社区居家养老因符合国情和养老传统而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推崇,因此国内学者逐步对其展开研究,相较于已经发展较为完善的西方国家,我国在“社区居家养老”方面仍处于探索阶段。根据文献可视化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我国学术界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的探究集中出现于2010年后,其研究成果大题可分为三类:
(1)以某一地区、单位或机构作为研究案例,对该案例中养老服务的整体发展状况进行研究,指出其问题与不足,并提出优化方案或建议;
(2)以多元主体参与为研究前提,对某一特定_参与社区居家养老的必要性、合理性进行研究,构建特定_参与的重要意义,并对其提出可实施性建议;
(3)对标发达国家或国内成功案例,对国内社区居家养老发展现状进行总结,比较国内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性质之间的差异,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笔者根据本论文研究中心,在梳理文献过程中,国内文献梳理主要研究针对社区居家养老、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五社联动”中的志愿者几个方面,意图为有“五社联动”作为合力背景的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探寻更多思路与经验。
1.2.2.1 关于社区居家养老的研究
目前我国现有的养老方式中,家庭供养由于是基于地缘、血脉和业缘所形成的差序格局上所建立的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不近沿袭传统的“孝道”文化,更为老年人提供一个熟悉、便利的养老环境,因而成为主流养老模式中的一种。但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随着退休、搬迁、子女离巢等各种因素,加之市场化的冲击削弱了家庭养老功能,养老服务的供给方由家庭个体逐渐社会化、市场化,而原先的养老服务对象也逐渐扩大,不再仅针对“三无”和“五保”老人。
在众多养老方式中,社区居家养老因兼具家庭供养与社会供养的优点应运而生且逐渐走近大众视野。基于这种定义,我们可以发现社区居家养老的独特优势,是比商业养老院、敬老院更具有人文关怀。这点,也有学者做出了相应研究作证。**(2019)在研究中指出,老年人的安全感来自于熟悉的环境,现在“居家养老”不仅仅是在家养老,更包含着享受相应的社区的配套服务。**、**(2019)也在研究中提出了“在地老化”这一概念,他们认为“在地老化”是有机地将养老社区化、养老不离家、居家养老和社区服务结合起来,在以**市**区、**区为典型的“虚拟养老院”的实例中,当地通过手段科技化、管理信息化、运作市场化和服务标准变化,实现居家养老与智慧养老相结合,达成“在地老化”的目标。“在地老化”这一概念也与韩国学者**等人试点研究CBI**模式不谋而合。
由此可见,社区居家养老是社区现有资源的整合和协调的关系,结合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为老年人提供人性化服务,是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由家庭和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照顾服务,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社区居家养老介于传统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之间,在居住方式和养老资源组合方面具有显著特点,属于“家庭供养+在家居住+社区服务”的局部社会化养老模式。
**等(2021)在做以我国老人居家养老现状和热点为主题的可视化分析时,也提到“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要以居家为根本立足点、依托社区为主要力量、机构为辅助力量从而建立起一整套多层次的社会养老保障系统。这种政策导向支持也为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推波助澜,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关于社区居家养老的研究中。当然在积极推进发展、不断探索的我国社区居家养老的进程中,也出现了一定的风险与问题。
**、**(2020)在以保定为例的调研分析中指出,在社区居家养老方面的资金投入不足致使养老服务的供给方设备简陋、项目单一,难以达到理想的服务效果,最终陷入社会资本不愿参与涉足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的恶性循环。**、**(2018)也在研究中指出,部分地区虽然有日间照料中心,看似设施齐全,但实际由于运营不当与维护失责,硬件设施已有破损,是无法满足当下老年人使用的需求。**(2020)也在研究中指出,配套设施不齐全、场地“老破小”、知晓率低致使社区养老服务站难以发挥实效,加之相关工作人员服务意识不足,又没有专业团队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堪忧。
不难发现,专业团队介入好像已经成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水平提升的“最后一环”。人才,也是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的重要一环。**(2022)在研究中指出,复合型人才不足成为现阶段社区居家养老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从事养老产品设计的相关人员不如一线社工了解养老需求,一线社工也不是永远 “万能”,前期服务效果不显著,则失去选择社区居家养老的吸引力。
由此可见,人才、资金、配套设施都成为影响社区居家养老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人才短缺、资金不足、配套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区居家养老的发展,这也侧面印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需要一个协同机制。**(2019)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各方社会力量协同完成。
1.3.2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万方数据库、知网数据库等相关文献、期刊的研究,找到有关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找到其相关前期成果,汲取成功案例的经验,总结前人研究成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
2.问卷调查法
通过年龄分层将**市**社区辖区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的老年人分为“55-65岁”、“65-75岁”、“75-85岁”及“85岁以上”四个层次,根据辖区内老龄人口总数进行分层抽样,共计发放调研问卷280份。通过调研问卷,对辖区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状和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调研并进行分析。失能、失智的老人在意识清醒的情况下可由他人协助完成,如若有意识不清醒的老人作为抽样样本参与调研,则该样本作废。
实际调研**市**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志愿服务的情况;通过“五社联动”项目实习时对社区志愿者概况的了解,最后确定对62位涉及、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志愿者全员进行问卷调查,采取问卷的方式收集资料,为现状分析提供详实、可靠的数据基础。
3.观察法
笔者通过直接到**市**社区,针对志该社区愿者的提供志愿服务活动时进行观察,收集、记录有关志愿服务内容、服务间的相互关系、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的关系以及社区环境、条件等信息,并用文字或图标形式记录下来,然后进行分析与归纳总结。

第2章 概念界定和基本理论
2.1 概念界定
2.1.1 志愿者及志愿服务
关于志愿者(Volunteer)的定义,这一词最早源于拉丁文的“Volunta**”,意为“意愿”,进而引申为“_意志”。在中国有“志愿者”、“义工”、“志工”的说法,虽然目前有很多不同的术语,但就其内涵而言大致相同。《中国注册志愿者管理办法》对志愿者的定义为,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利用自己的时间、技能等资源,自愿为国家、社会和他人提供服务的人。志愿者在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的活动中,是以不计报酬、不求名利、不要特权的形式参与。志愿者是新时期_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实践者,是良好社会风气的倡导者。社区志愿服务是以社区为依托,以社区公共服务为主要领域,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围绕居民个人、家庭生产的基本和社会公益开展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自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和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志愿服务精神,是新形势下时代精神的凝聚,是群众参与精神文明创建的有效途径。
2.1.2 社区居家养老
**、**(2017)对社区居家养老进行整体定位,其认为社区居家养老以社区服务为纽带,连接家庭和机构实现养老服务社会化,重新将社区服务定义为社会化养老的末梢神经。由此可见,社区居家养老是社区现有资源的整合和协调的关系,结合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为老年人提供人性化服务,是让老年人在熟悉的社区环境中,由家庭和养老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照顾服务,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社区居家养老介于传统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之间,在居住方式和养老资源组合方面具有显著特点,属于“家庭供养+在家居住+社区服务”的局部社会化养老模式。
本文所指的“社区居家养老”,具有“家庭供养+在家居住+社区服务”的特点,并强调“五社联动”中各要素的联动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的提高。
2.2 基本理论
2.2.1 生态系统理论
1979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Bronfenbrenner)提出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其认为个人与环境间的互动应该是双向的,并将个体所处的社会生态系统分为微观系统、中观系统、宏观系统以及外围系统与长期系统及时间维度,其中微观系统是生态系统中最里层的系统,与个体直接接触或作用,并对个体影响深远;中观系统是之个体所处的不同微系统之间的联系与互动;外围系统指那些个体不直接参与但却对个体的发展产生影响的系统;宏观系统是指个体成长发展所处的整体社会环境,对个体成长经历与感受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生态系统理是由生态学和系统理论整合而成,用以考察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交互关系,描述和分析人所处的复杂网络力量如何正向地影响人们与其行动的场域,也帮助社工理解阻碍人们成长、健康与社会功能的负向社会环境。该理论重视建构“人在情境中”的理念,为社会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整合的知识体系。
结合研究主题,运用该理论对志愿者的生态系统阐述:
微观系统(micro**y**tem)指个体直接接触或作用的系统,如志愿者所在社区、组织(包含社区社会组织)、所辅助的社工等。
中观系统(me**o**y**tem)指各微系统之间的联系或相互关系,如志愿者-社工、志愿者-志愿者组织、志愿者-社区等系统间的互动过程。
外围系统(e*o**y**tem)指那些个体并未直接参与但却对他们的发展产生影响的系统,如社区工作人员、社区“f_hj”工作队、大众媒体、社工机构的其他成员(含督导)等。
宏观系统(macro**y**tem)包括各个层面和领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政策(譬如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文化传统、价值观念(譬如居民对于接受志愿服务的认可、居民对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认识)等。
2.2.2 协同治理理论
从学理上说,协同治理既有自然科学协同论中的含义也有社会科学中治理理论的含义。协同治理理论主要研究的是组织系统内部从无序化到有序化的一个过程。这种转变的实现主要是依靠组织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的互相协调合作,从而产生协同作用。协同治理运用到管理学中,则是为了避免政府、社会、市场以及个人单一主体在处理公共事务过程中的弊端和缺陷,协调各个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从而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公共事务的处理效率。
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领域,志愿者这个组织系统,通过与政府、社区、其他社会组织等协同合作,共同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实现资源共享。这种协同合作的治理模式不仅能够满足老人的各类养老需求,提升养老水平,还能够使各方获益并使系统的整体性加强。
2.2.3 福利多元主义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公共福利的来源应该由政府部门、营利部门、家庭社区、非营利部门等共同来承担,而不应该仅依靠单一的政府部门。政府应该逐渐将角色转变成社会公共服务政策的制定者、购买者和监督者而不是服务的直接提供者。福利多元主义理论融合了新_主义的有关思想,20 世纪 70 年代的石油危机是该理论产生的助推剂,当时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施行的就是政府提供社会福利的全覆盖政策,在危机下,这种方式的弊端就是国家财政异常紧张。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弗里德曼、哈耶克等学者则指出政府的过度干预不符合市场的发展规律,应该要调动社会和个人的力量和责任。随着政府一系列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学者罗斯具体的提出了福利多元主义理念,他认为社会总福利是国家福利、市场福利、家庭福利相加所得。随后,德国学者伊瓦斯在罗斯福利多元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总福利来自于市场、国家、社区和民间社会,这就是福利四分法。他指出,民间社会力量在社会公共福利的供给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也作为一个“中介”联系着 ……(未完,全文共37213字,当前仅显示6693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志愿者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