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地位
(一)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
(二)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保障
(三)农业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目标
二、农业现代化的建设重点
(一)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二)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三)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四)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
(五)走高效生态的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
三、农业现代化的实现途径
(一)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
(三)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四)坚持城乡发展一体化
(五)走“大农业”发展道路
(六)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
四、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
(一)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坚持党的领导
(二)推进农业现代化既要靠农业专家,也要靠广大农民
……
市农委关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专题宣讲稿
各位领导、同志们: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不仅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需要,也是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党的
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推进新型城镇化_机制,巩固和完善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补上农业农村短板、建设农业强国,指明了方向和路径。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业现代化重要论述精神,为实现
乡村振兴提供了行动指南,为我国实现从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转变提供了理论指导,为新时代实现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行动纲领。
下面,按照会议安排,我作主题宣讲。
不对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地位
农业是人类衣食之源、生存之本,是一切生产的首要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农业现代化作了更全面、更长远、更细致的规划,深刻阐释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地位。
(一)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现代化离不开农业现代化。”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出路,而农业又关系到整个国家人口的温饱,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因此农业现代化的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的目标进度和质量成色。所以,要想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强国,农业必须强。
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四化”中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都取得了重大发展,但是与它们的发展速度相比,农业现代化明显滞后。当前,我国城市和农村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的现象。部分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都与城镇有较大的差异,农民的收入整体上也低于城市居民。因此,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是一个急需解决的大问题。同时,推进农业现代化也符合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使命。中国现代化的重要命题就是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共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避免二元对立、两极分化。
农业现代化这条“金扁担”,一头连着国家的“粮袋子”,一头连着农民的“钱袋子”。农业现代化的做大做强,正是针对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破解。因此,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上,加强农业现代化建设依然很重要,必须抓紧抓实,不可放松。
(二)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保障
粮食是人类最基本的生存资料
……(新文秘网http://www.wm114.cn省略1649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平总书记强调大力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农业必须注重农业的综合性开发,向农业多层次、深层次进军。地方特色产业具有独特的发展优势,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要按照“小品种、大产业”的思路,既要强调特色,又要突出优势。发展地方特色产业需要因地制宜,优化产业布局,统筹考虑农业资源、市场条件、产业优势及发展潜力等因素,走“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产业发展道路,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品牌。发展新型特色农业产业,必须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地
优势资源,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逐步形成产业化经营体系,突出当地农业特色。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注重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引领当地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在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能够为农民提供大量就业岗位,而且为农民增收注入强大动力。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是一个庞大工程,涉及企业、政府和农民。因此,培育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其一,提高企业本身优势。各地区农业龙头企业本身可以在充分挖掘自身产品优势的基础上,通过众多网络媒体宣传自家特色产品,形成区域特色品牌,不断发展壮大;其二,当地政府应提高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服务水平。在资金方面,政府应加强对农业龙头企业的资金支持和部分农产品的补贴力度,在
财政中增加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的扶持力度,重点支持对农户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开展技术研发、基地建设、质量检测,鼓励龙头企业在财政支持下参与担保体系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帮助龙头企业解决贷款难问题,为企业发展注入资金增长动力。在政策方面,政府应完善当地农产品经营政策,适当放宽限制,营造一个相对宽松的农产品贸易环境,畅通企业发展渠道,以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其三,农民作为农产品的生产者,应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发展农产品加工,让农民更多分享加工流通增值收益,优化农业产业化布局,充分发挥企业的规模化、标准化等优势。
第三,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保持粮食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各地要发挥自身优势,延伸产业链、价值链、打造供应链。202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要持续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具有很高的附加值,有助于推动当地农业发展。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要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因此,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要综合运用各种积极因素,通过充分发挥当地一、二、三产业的优势,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新产业新形态,保障当地农业产业竞争力持续提升。
(二)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科技对于农业发展具有重大促进作用。他认为农业的出路在于实现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是科技进步。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农业科技提升带来生产方式不断升级,推动了农业产业面貌变革,提高了产业竞争力,推动了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加速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当前,我国的农业科技整体水平不断提升,科技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驱动力,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引领产业发展的强劲引擎和根本动力。
第一,农业基础设施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装备,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必须注重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在2020年春季农业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加强高标准农田、水利、机械化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农业生产作为一种弱质敏感性产业,极容易受到气候的影响。加快发展农业基础设施可以降低农业自然风险对农业的影响,保障农民正常从事农业活动以及农作物正常生长;其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用人成本迅速提高,大多数农民没有足够的资金去雇佣农工帮助完成农业生产作业。农业机械装备作为农业现代化机器,在很多方面可以代替人工,它的使用可以有效减轻人工成本高这一负担。可见,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仅是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必然选择,也是农业生产的现实要求。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认为现代农业必须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和美丽乡村等概念,这些概念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保护生态环境的坚强决心。同时,他还提出了发展“绿色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的新思路,这既是他的生态文明建设思想在农业发展问题上的灵活运用,也是现代农业的目标要求。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明确指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拥有着占国土面积13.5%的耕地,所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对建设美丽中国来说非常重要。但不得不承认,当前我国的农业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环境污染问题。因此,我们必须做好农业环境建设工作,为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生态环境,打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
(三)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必须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针对乡村新业态转变、农村劳动力要素转移、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诉求增加、土地产权权能不够清晰完整、增值收益分配争议较多等新形势、新问题和新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宅基地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关于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政策改革。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十九大报告和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及农村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宅基地制度、征地制度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改革。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要“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此外,2019年至2023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出了以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为重点。
第一,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必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是一项重大战略,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民作为农产品的生产者,农业发展离不开农民。然而,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农村的许多年轻劳动力都转移到了城市,导致农村空心化现象日益凸显,“谁来种地”已经成为突出问题。因此,我国必须建立专门的政策机制,加大农业政策支持和补贴力度,吸引年轻人务农,并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
第二,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必须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户小规模分散经营在过去一直是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方式。这种农业经营方式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劳动生产率的有效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是一个涉及创新农业经营体系的工作,必须消除土地流转障碍,畅通土地流转渠道。同时,要把握好土地经营权流转、集中、规模经营的度,绝不能强制农民流转土地。因此,改变分散的、粗放的、传统的农业经营方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必须有足够的历史耐心,绝不能“一刀切”。
(四)推进农业科技现代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可见,农业科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第一,习近平总书记坚持把“强种”作为强农的源头。习近平总书记很早就认识到了“强种”的重要性。早在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他就强调,“从源头上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对于培育优良种子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性,在2022年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提出,种源安全关系到国j-a全,必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因此,我国应大力推进育繁推一体化,完善种业企业配套政策和设施,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
第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加快农业人才队伍现代化,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近年来,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很快,“谁来种地”问题已经现实地、迫切地摆在我们面前。建立一批数量足、素质高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队伍,对发展农业生产、推进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是一项重大任务,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建立合理的人才选聘机制;二是健全考评激励机制;三是建立有效的农技人员教育、培训制度。另外,在注重培养农业科技人才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当前,我国的农业发展方向发生了重大改变。过去,我国的农业发展方向是以追求产量为主,目的是尽可能满足国内需求,对资源的依赖程度非常高。现在,我国的农业发展以注重质量和效益为方向。目的不仅仅是满足国内需求,还为了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以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农业市场竞争力。
第三,习近平总书记主张 ……(未完,全文共14448字,当前仅显示4633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市农委关于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专题宣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