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滨水古城门(墙)的基本现状
2、临江门:仅存门洞,半埋在管葡市场临江门路下
二、对保护滨水古城门(墙)的建议
1、强化保护管理
2、分类修缮保护
一是立牌保护
二是环境清理
三是修复重建
4、多方筹集资金
5、综合推进开发
……
在水美城市建设中彰显 古城门(墙)等传统文化元素
滨水古城门(墙)的现状及保护建议
建瓯是一座至今有着1822年建县史的历史文化名城,1999年,建瓯被评为福建省历史文化名城。2017年3月,铁井栏、紫芝街获得福建历史文化街区殊荣,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以铁井栏、紫芝街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现今留存4座古城门(墙),是保住建瓯历史文化名城荣誉的基本构件。建瓯素有“八出城门”之说,东面有通安门(后改为政和门、东门)、宁远门(后改为高门),西面有西津门(后改为威武门)、临江门,南面有建溪门(后改为广德门)、资化门(后改为通仙门),北面有朝天门。可惜的是,朝天门在1951年修建公路时被毁,政和门、宁远门在1967年修建公路时被毁,广德门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兴建江滨公园时被埋。这些古城门大都是是明代所建,清代略有修筑。
近20年来,我市虽然在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方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610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洞之下并直通河里,加上附近住户及管葡市场的生活、经营用水都排到城门洞里,形成一个露天污水沟,对临江城门造成极大的破坏。城墙遗址上严重乱搭盖,面目全非。据统计,城门楼上共有64栋房屋(即西马路1号至109号),现有住户86户,约200人。原先城门墙上的住户大多有一层的房产证,但现在所有房屋均是2层以上的,靠近临江门城门主楼城墙旁有10栋木制结构房屋属于违建房。
3、通济门:因防洪堤和江滨大道的建设增高及锦江片区开发的缘故,现通济门半陷于锦江滨江路的地下,已无舒展空间。城门周边场地已做为拆迁安置,归锦江物业部门出租经营。目前有一家“古城食荟”小酒家在城门周边经营,占地面积约800平方米(含城楼),海鲜摊点严重地影响了古城门的形象,有待改造。
4、通仙门:是全市4座城门楼中保存相对完好的一座,但门楼内供奉太保,信众燃香点烛,杂物横陈,管理混乱,存在很大的火灾隐患。
此外,从通仙门到东峰路2号,尚存古城墙遗址。从察院路99号大门进去还可看见一大段的古城墙,在东峰路2号附近可见大量完好的城墙头(隐藏在房屋后面),古时称“政和门”的城门石基。
二、对保护滨水古城门(墙)的建议
一个城市的发展必须具备鲜明的定位,建瓯的发展离不开“千年历史文化名城”这条主线。值此大力推进“三江六岸水美城市建设”之机,着手打造沿溪古城门(墙、楼)文化旅游带,浓墨重彩地推出建瓯古城门(墙)这张旅游名片。
1、强化保护管理。加大古城门(墙)、古街区、文化遗址等文物保护的宣传力度,引导广大市民加入到古城保护行列中来。着手划定古城门的保护范围,抓紧制订和完善古城门(墙)、古街区、文化遗址等地方性文物保护管理办法,严禁破坏古城门(墙)、古街区、文化遗址行为。
2、分类修缮保护。一是立牌保护。对无法在原址上恢复原貌的广德门、宁远门、朝天门遗址予以立牌保护,注明古城门的历史沿革。可将原下埋的广德门通往河边的门洞重现,与现江边市民休闲步道相配套,做为市民纳凉休闲之所。二是环境清理。对现存的临江门实行以门洞为中心辐射四周50米内的范围,拆除违章搭建,整治周边环境,结合临江门路段改造,做好附近污水的排污处理,还临江门以干净、沧桑的风貌。三是修复重建。鉴于威武门、临江门、通济门现存遗址已基本被现代建筑包围,无拓展空间,三门所面向的西溪滩涂确有腾挪拓展之地。威武门,可在原址上修复城门楼,重建单檐歇山式楼阁,与通仙门、鼓楼一样成为地标性建筑。同时,以城门为中心以“U”字形朝西向两翼建城墙,并与临江门连接;逐步挖掘和恢复威武门以北的城墙,该城墙将一直延伸到朝天门位置。临江门,可拆除水利局、西大村新建楼房和美食广场,还现临江门;或在原址往外位移重建,右侧朝北与威武门城墙相连,左侧通过新建城墙至水西桥头,与锦江城墙路形成统一风貌。通济门,可在原址往外锦江城墙滨江位置新建通济门城垛与门楼,恢复其如旧古风及登高观景功能。政和门,可借助通仙门、东峰路片区拆迁改造之机重建。鉴于政和门原址在紧临东溪的东峰路路段,在该片区改造中从通仙门往东沿江恢复古城墙至政和门,在原址附近新建政和门(含门洞、门楼)。当务之急是在拆迁过程中做好古城墙墙基、遗址保护,确立古城墙的范围。
……(未完,全文共2696字,当前仅显示1714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滨水古城门(墙)的现状及保护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