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消防/公安/改革/改革开放/计划规划/>>正文

全省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改革三年行动方案

发表时间:2024/7/13 15:35:13
目录/提纲:……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一)问题导向,攻坚破题
(二)实战牵引,提质增效
(三)改革思维,创新发展
三、建设目标
四、组织领导
五、主要任务
(一)提升组织指挥能力,建设指挥体系现代化
(二)提升遂行作战能力,建设力量体系现代化
(三)提升应急通信能力,建设通信体系现代化
(四)提升战勤保障能力,建设保障体系现代化
(五)提升安全_能力,建设职业健康现代化体系
六、推进步骤
(一)部署推进阶段(2024年6月上旬完成)
(二)全面攻坚阶段(2024年6月至2024年12月)
(三)建成验收阶段(2025年6月前完成)
七、工作要求
(一)提升站位,凝聚共识
(二)强化领导,落实责任
(三)明确任务,扎实推进
(四)完善措施,狠抓落实
……
全省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改革三年行动方案

为贯彻落实应急管理部和国家消防救援局关于加强灭火救援工作的统一部署,深入推进**省消防救援队伍灭火救援现代化建设,努力走出**特色消防救援新路子,更好履行应急救援主力军和国家队职责使命,全面适应建设更高水平平安**的现实需要,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总书记授旗训词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十四五”国家消防工作规划》和《**省消防救援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实战引领,加大改革创新,提升软硬件实力,全面加快灭火救援现代化建设进程,努力建设一支走在全国前列的现代化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
二、基本原则
(一)问题导向,攻坚破题。充分分析**消防灭火救援工作存在的问题短板,坚持强基层、强基础、补短板、补弱项,制定落实“一问题一对策”,着力解决应对高层、地下、化工、大体量建筑以及新能源领域等新型灭火救援难点问题。
(二)实战牵引,提质增效。突出灭火救援实战需要,规范灭火救援工作机制和规则,加强针对性专业培训,升级装备配备,提升新时期灭火救援实战能力。
(三)改革思维,创新发展。着眼**消防救援事业长远发展,立足**实际,创新灭火救援理念、模式、流程、方法,推进灭火救援现代化建设。
三、建设目标
到2025年,全省灭火救援工作初步完成数字化转型,搜集、传递、分析和处理指挥决策信息手段多样化,灾害现场发展态势感知可视化、透明化,指挥决策方案实现智能化推送
……(新文秘网http://www.wm114.cn省略986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防火监督处、法制与社会消防工作处、火调技术处、后勤装备处、财务处)
3.加强现场指挥部建设。升级总队指挥车,建设与后方指挥中心数据互通、具备现场指挥调度功能的移动指挥系统,配置现场信息汇总、态势标绘、力量信息显示等功能的现场指挥终端;规范现场指挥部响应条件、功能分区、工位分布、成员构成,提升硬件配置水准;修订完善现场指挥部信息搜集、传递和记录规程,明确信息报送流程和内容,落实专人记录指令信息,并依托信息化手段研究自动记录指挥指令信息。(责任单位:指挥中心、各支队;配合单位:信息通信处、“一部六组”相关处室)
4.建立区域指挥力量响应机制。划分全省指挥片区,选拔战训骨干担任片区指挥员,实行片区指挥员带车制度,落实出警车辆等装备保障,建立灾害处置战训骨干就近快速响应机制;推行支队战训骨干属地化任职,支队灭火救援指挥部部长以及作战训练处(科)长原则上在家庭所在地或周边区域就近任职。(责任单位:作战训练处、人事处、各支队;配合单位:指挥中心、后勤装备处)
5.加强专业化指挥调度队伍建设。加强支队级班子战训人员配备,三类以上支队班子中至少有3人、四类支队班子中至少有2人熟悉灭火救援工作、具有较丰富的实战指挥经验;选拔配强两级机关灭火救援指挥部,领导岗位足额配齐,整体人员编配比例不低于90%;选调机关干部原则上要有3年以上基层消防救援站任职经历;优化总、支队两级战训人才梯队结构,3年内培养不少于100名战训骨干。优化总、支队指挥中心多班轮值工作机制,科学规划接警调度、通信保障岗位设置和人员编配,总队指挥中心每班接警调度员不少于3人;武汉指挥中心每班不少10人,其他支队指挥中心按照不少于5人配置值班人员(含专职干部1人)。(责任单位:指挥中心、作战训练处、人事处、各支队;配合单位:队务处、后勤装备处)
(二)提升遂行作战能力,建设力量体系现代化
6.建强灭火救援攻坚队伍。加强攻坚队、班、组人员配备,将特勤消防站建设成为45人攻坚队,一级消防站建设攻8人攻坚班、普通消防站建设4人攻坚组;加强攻坚队伍专业建设,攻坚队重点加强高层、地下、化工、水域、大体量建筑灭火救援专业处置,攻坚班组重点加强侦察、搜救、内攻等环节处置;研究出台攻坚队员选拔、任用和激励政策,优化攻坚队员成长路径和骨干保留渠道。(责任单位:作战训练处、人事处、队务处、各支队;配合单位:信息通信处、后勤装备处、财务处)
7.分类组建专业救援队伍。优化特种灾害救援力量体系,各支队按照灾害类别组建地震、水域、危险化学品处置专业消防救援站,探索设置政府专职消防员岗位,分片区、分灾种建设消防救援机动力量,按照类型灾害事故救援模块建设需求,配齐人员、配足装备,打造专业救援补充力量;武汉支队落编组建工程机械大队,配置“挖、拆、铲、抓”体系化工程装备及配套运输车辆,通过“内部培养+外部聘请”培育专业操作人才,强化社会实训和专业培训,破解建筑火灾扑救现实难题;推进社会救助分队建设,各支队结合辖区特点建设1-2支救助分队,形成布局合理、专业高效的救助力量体系。(责任单位:作战训练处、指挥中心、各支队;配合单位:信息通信处、人事处、队务处、后勤装备处、财务处)
8.加强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建设。建立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实战调度、前置驻防和区域联动机制,将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统一纳入实战指挥平台,定期开展执勤战备检查;优化多种形式消防队伍练兵模式,建立练兵指导、检查和考核标准,综合运用上门送训、集中培训等加强微型消防站队员培训,每年培训覆盖率不低于50%;探索在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企业单位依托当班员工建立应急快速响应处置队伍,加强第一时间处置、报警、救援指引和协同处置。(责任单位:指挥中心、作战训练处、各支队;配合单位:队务处、法制与社会消防工作处)
9.建立执勤岗位人员能力考核制度。利用三年时间编制《执勤岗位人员能力达标考核办法》配套考核标准,完善理论、装备、技能和实务考核方式,组织执勤岗位人员能力考核,建立考核档案;建立实战化练兵考核模式,围绕实战设置综合性考核科目,探索指挥、装备、保障等一体化模拟考评,并将考核结果与指战员个人绩效和评优评先挂钩,强化考核结果运用。(责任单位:作战训练处、各支队;配合单位:指挥中心、信息通信处、人事处、队务处、后勤装备处、训练与战勤保障支队)
10.改革作战编成。针对辖区实际,科学估算作战力量,依据现有编制岗位,立足专业处置程序,应对实战任务需求,坚持“一专多能、专常兼备”的指导思想,按照模块化编组、积木式组合、任务式联合的编成方式,建强队站基本作战单元、建实专业作战分队、建活团队作战编队三级编成模式,引导队伍编成结构向依网赋能、弹性编组、跨域聚能方向发展。(责任单位:作战训练处、各支队;配合单位:指挥中心、信息通信处、人事处、队务处、后勤装备处、训练与战勤保障支队)
11.改革训练模式。自上而下建立基础训练自主负责、专业训练集中组织、实战训练模块组合的方式设计训练模式,优化训练清单,分类区分训练科目,实行“必训+选训”制度,自下而上系统训练。(责任单位:作战训练处、各支队;配合单位:指挥中心)
12.革新实战训练内容 ……(未完,全文共8263字,当前仅显示2770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全省消防救援队伍作战训练改革三年行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