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 | 首页登陆 | 会员注册 | 欢迎投稿 | 本站帮助 | 站内搜索 | 保存桌面 | 浏览足迹 | 会员增值  
到新文秘网首页
您的位置:新文秘网>>县域/环保/生态/会议发言/>>正文

由景泰蓝与青花瓷的制作工艺看中国工艺制作的区域差异及生态影响(讨论课发言)

本文4积分 word文档下载 发表时间:2013/5/19 20:20:01 收藏此页 换稿提现 

由景泰蓝与青花瓷的制作工艺看中国工艺制作的区域差异及生态影响(讨论课发言)

由景泰蓝与青花瓷的制作工艺看
中国工艺制作的区域差异及生态影响
1 景泰蓝与青花瓷的制作工艺
1.1 景泰蓝制作工艺
景泰蓝在狭义上即指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瓷铜结合的工艺品。它“以铜作胎,掐铜丝勾画图案轮廓,然后填点各色珐琅彩釉烧成之。因为它盛行于明代景泰年间(1450~1456),而且通常都以翠蓝秞为底色,故俗称‘景泰蓝’”(王家树《中国工艺美术史》 )
景泰蓝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整个制作工序大致分为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磨光、镀金等多道工序(许文舟《闲话景泰蓝》 ),以冶炼、镶嵌、上秞、焊接、镀金技术为主。

1.2 青花瓷制造工艺
元代青花瓷的“青花”是对白地蓝花瓷器的一种专称。“青花”是指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上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蓝色花纹的釉下彩瓷器。
青花瓷的制作工艺相对来说则较为简单,可大致分为制胚成型、描图、彩绘加工、施釉、窑炉烧成五道工序。

2 中国工艺制作的区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729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换积分(积分可提现) 注册 登陆 用订单找账号 
青花瓷的制作工艺中,我们可以窥见中国文物制作工艺的大致情况。

3.1 中国文物的不完全分类
我以制作工艺为标准将中国主要文物类型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以玉器、石器为代表的打磨器;
(2)以陶器、瓷器为代表的烧制器;
(3)以青铜器为代表的冶炼器;
(4)以家具、漆器为代表的砍斫器(以竹、木等为原材料);
(5)以金银器为代表的锻打器;
(6)以书法绘画为代表的书绘文物。
同时中国文物还有一些多种器物共有的工艺技术,如抛光切割雕刻技术、镶嵌技术、釉彩绘画技术等。
以下就对这些制作工艺的生态影响进行分析。

3.2 中国文物制作工艺的生态影响
根据各种文物制作工艺的原料,我又将其分为两类:以土木为原料的制作工艺和以金属为原料的制作工艺。下面进行详细分析。

3.2.1 土木原料制作工艺的生态影响
3.2.1.1 烧制
传统烧制器皿多是以木柴或煤为燃料,在以砖砌成的窑炉中进行的。历史上烧制景泰蓝用的是传统火炉即“蓝货炉” ,以煤为燃料,因而人们需要大量采煤来满足燃料需求,根据煤是树木长期埋于地下隔绝空气所形成的产物,可将其归属于土木原料制作工艺;而另一类以木柴为燃料的窑炉则促使人们不可避免地上山大肆砍伐林木,斫木为薪。丘陵和山地植被的减少遇上雨水加剧了水土流失,河水泥沙携带量增多,易于形成河道的泛滥阻塞。
以砖砌成的窑炉则导致了粘土原料的大量需求,同样会使挖掘粘土在当地十分普遍。虽说粘土在古代随处可见,但长期以往的挖掘势必会改变一个地区的自然地貌。尤其在火药普遍应用后,就地取材的泥沙粘土生产效率更是大大加快。现在在中国的许多地方仍然可以看到:挖土机将河流两岸的泥沙挖出,并成堆由卡车运走,最后再由简陋的运沙船运到各地制成砖土。毫无疑问,这改变了当地的泥沙量,并使得被挖掘处的泥沙更加松软。
综合以上两点,原始植被的破坏和土壤的松软导致径流速度加快、泥土对植物根系的依附减少,加剧了水土流失、生态系统退化,甚至引发洪灾,对人类生存造成威胁。

3.2.1.2 颜料绘画
古代的许多器物有用颜料在其上用颜料勾画图案作为装饰的习惯,尤其是烧制器和砍斫器。但是也正是由于这些器物不仅在达官贵人中的流行也在平民百姓中的普及需要大量的绘画颜料,这些颜料的产地也加紧了开采,从而导致资源的枯竭,如精美绝伦的青花瓷器所使用的青料:万历三十五年六月乙卯,“工部右侍郎刘元震请罢新昌等县土青,不报。言浙江土青随矿暂采,无补于实用。在新昌本邑,则青竭而粗恶不堪。在东阳、永康,江山解折色,又力疲而输,将难继。加之赋役繁重,灾祲频仍。…… ”任何的自然资源都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无休止的开采去用如不得到合理的分配,则上文提到的情况不可避免。

此外同属土木原料制作工艺的还有书绘技术(宣纸需要大量的植物纤维)、镶嵌技术(粘结剂多从植物中提取,如景泰蓝以白芨粉 、糨糊、松香为粘结剂(唐克美,李苍颜《中国传统工艺全集 金银细金工艺和景泰蓝》))等。

3.2.2金属原料制作工艺的生态影响
以切割雕刻为例,人们通过生产实践,根据矿石的不同硬度对石器、玉器等进行切割、雕刻,如金刚石就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矿石,可用于雕刻其他矿石。限于科技水平,判别方法在当时仍以肉眼鉴别为主,从形状、颜色、硬度、解理等方面加以鉴别。
因此,人们就需要通过在山区采矿采石得到大量的矿石作为原料。尤其在火药发明以后,开山采石的效率大大增强,加快挖掘速度。唐朝中期的书籍里记载了制造火药的方法;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北宋政府设有专门制造火药的作坊,火药在军事上广泛使用。鉴于古代国家仍以战争的胜败决定强弱,军事更受重视,国家财政在军事上的支出应多于日常生活支出。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至少在北宋以后,人们开始用 ……(未完,全文共5828字,当前仅显示2046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由景泰蓝与青花瓷的制作工艺看中国工艺制作的区域差异及生态影响(讨论课发言)》
新文秘网温馨提示:
  上面为新文秘网原创文章,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加入正式会员方法:点此在线智能充值(自动瞬间开通) 或投稿换积分(积分可提现)
  如果已加入正式会员,请点此到本站首页填用户名和密码重新登陆,或者这里刷新此页试试
  如果您刚支付成功而忘记登陆账号,可这里用订单号找回。欢迎推荐本站给您的好友

   会员客服微信号:wm114cn
文章搜索

搜索方式:      
浣撹涓撴爮
琛屼笟涓撴爮
鑺傛棩涓撴爮
时政专栏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首页登陆 | 会员注册 | 投稿提现赚钱 | 写作指导 | 本站帮助 | 站内搜索 | 付款方法 | 免费加入会员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