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心理转化与开展文体活动的探讨
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的人。残疾人作为社会_中的一个特殊人群,因其自身的特殊原因,难免在社会上与健全人存在差距,我们残疾人工作者,对残疾人除在康复、就业、教育等方面呼吁社会各界予以更多的重视和关注外,文体活动的开展也应更加重视和完善。
文体活动具有恢复和增强人体各系统器官机能,发挥机体功能的代偿作用,同时对残疾人情操的陶冶、心情的调适都能起到积极的作用。充分发挥文体活动对残疾人心理特征的转化作用是当前我们残疾人工作者应做的重要工作。残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543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换积分(积分可提现)
注册 登陆 用订单找账号 对外界的情绪反应强烈,容易与别人发生冲突。残疾人对自己的同类有特别深厚的同情心,与不是同类的人却很少交流,如盲人很少与聋哑人交流,更少通婚。这主要是因为残疾类型不同,交流起来很不方便。
6、渴望关注
身残之后,往往在自卑之中产生自怜,希望获得人们的关注、同情和帮助。性格内向不愿表露者,在得到帮助后,往往会产生“心怀感激“的心理。
7、不同类型残疾人的性格特征
残疾人交往的圈子比较小,周围环境与普通人不同,于是就形成了某些特殊的性格特征,每一类残疾人又有其独具的性格特征。
盲人性格内向,温文尔雅,有丰富的内心世界,情感体验深沉而含蓄。由于没有视觉信息的干扰,而形成了爱思考、善思考的习惯,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比较发达,言语听觉能力发达,记忆力比较好,词汇比较丰富,促成了他们语言能力强的特点。探索问题深刻、健谈、说话有条理、词汇丰富、语言生动、说理充分。
聋哑人与盲人不同,他们性格外向,情感反应强烈,频度高但持续时间短,性格豪爽耿直。他们通过兴趣、具体行动和自己的情感表达来分析生活,观察问题往往只看到表象,不太注意内在联系,多倾向于眼前世界,较少考虑长远利益。
肢体残疾者性格特点主要表现为屈强和自我克制,可以忍受一些不平和怨恨,只有在忍无可忍时才会爆发。
智残人由于心理水平低下,因而不能形成完整的人格,特别是严重智残者,只能由生物本能来支配自身的行为。
随着残疾人心理问题的增多,积极转化残疾人心理成为我们残疾人工作者的首要任务。残疾人心理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缺乏广泛的心理沟通与和谐多元化的交往活动,笔者认为,转化残疾人心理除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外,更应增多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以增强他(她)们对自身的认同感和对社会的融入感。
1、文体活动有助于增强残疾人的自信心
文体活动能够培育锻炼人的情感,陶冶情操,增强生活信心和勇气,带来流畅的情绪体验,并能培养主体意识和活泼愉快、积极向上的精神。当残疾人进行文体活动时,他们会发现自己还有能力学习和掌握文体技能,还有能力参与到社会生活中来,他们能从文体活动中找到和发现自我的价值,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对自己的满意度。自信心增强了,那么他的自我效能感也随之增强,而且自我效能是一个对自己能否成功地完成一项任务所持的信心和期望,以及对自己成功完成一项任务所具备的潜能的认识。而残疾人把这种高自我效能感转移到生活中,那么他们就会对生活更加充满信心。
2、文体活动有助于培养残疾人的进取精神
残疾人从事文体活动既要克服客观困难,又要克服主观困难,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在克服困难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当残疾人参与文体活动时,他们必须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长期参与文体活动,不仅能培养残疾人积极进取,参与探 ……(未完,全文共3020字,当前仅显示1525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残疾人心理转化与开展文体活动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