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指导 | 首页登陆 | 会员注册 | 欢迎投稿 | 本站帮助 | 站内搜索 | 保存桌面 | 浏览足迹 | 会员增值  
到新文秘网首页
您的位置:新文秘网>>干部/组织讲话/党会报告/学习体会/学习材料/七一党建专题/>>正文

干部学习讲稿:红军长征与长征精神(下)

本文8积分 word文档下载 发表时间:2016/11/9 12:10:10 收藏此页 换稿提现 
目录/提纲:……
三、长征胜利的原因
(三)苏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援
(四)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之间真诚、有力的战略配合
(五)蒋介石策略的失误和国民党营垒内部的派系斗争
(六)以_为实际核心的领导_的构建及卓绝领导
1、实行了黎平转兵,红军长征进入一个新的起点
2、召开遵义会议开始了长征胜利和党的历史伟大转折
3、粉碎了张国焘的反党分裂阴谋,维护了主力红军的团结统一
四、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
干部学习讲稿:红军长征与长征精神(下)
孙伟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副教授

三、长征胜利的原因
(三)苏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援
第三个原因,苏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长征出发前,原中央苏区的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纷纷参军。出发前有八万六千余人,赣南籍的就达到五、六万人,他们还提供了大量的军需物资。比如兴国,兴国在长征途中牺牲了一万两千人,也就是每前进一公里就有一个兴国籍的战士倒下,兴国县也成为后来著名的将军县。
同样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红军经过了十多个少数民族,比如我们前面说的阿坝地区,三大红军主力在这里,由于种种原因,停留了16个月之久,可以说将当地群众的粮食都吃光了,正是在他们的帮助之下,为红军征服雪山、草地提供了基本的物资基础。为什么少数民族群众会支持红军呢?这跟红军的民族政策是分不开的,之前红军也有民族政策,但都是写在纸上,没有真正实施,大部分还是照搬苏联的经验,这次长征,大部分经过的都是少数民族地区。
比如1935年5月,朱德总司令发布的一份中国工农红军布告,其中这样说道:“中国中农红军,解放弱小民族;一切彝汉平民,都是兄弟骨肉。”也就是民族平等,我们是来解放你们的。还有红军万里长征所向势如破竹。以前我们说叫西征,叫转移,在这个地方,第一次正式使用万里长征一词。尊重彝民风俗,军纪十分严明,不动一丝一粟。红军纪律很严明,也尊重当地的风俗等等。与_的国民党军阀相比,红军的到来真是天壤之别,当然红军的这些民族政策不仅是写在纸上,贴出来,更多的是执行。否则的话,后面的红军过境的话,就不会得到群众的支持,一定要执行得好。
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就是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1128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换积分(积分可提现) 注册 登陆 用订单找账号 
面的帮助是物质上的帮助,比如爬过雪山的红一方面军的战士,面黄肌瘦,极度疲惫,迎接他们的红四方面军带来了大量的粮食、盐巴、炊具、蔬菜等物资进行慰劳,这让红一方面军得到了物资补给和休养生息。我想广大红军将士一定会说一句话,那就是天下红军是一家。
长征期间三大红军主力相继会师,比如红一、四方面军于1935年6月12日在四川懋功地区会师。1935年10月19日,在陕西吴起红一方面军与红十五军团会师,红十五军团后来并入了后一方面军。1936年7月1日,在四川甘孜二、四方面军会师。
还有两次著名的会师,1936年10月9日,在甘肃会宁红一、四方面军会师,不久之后的10月22日在宁夏的将台堡红一、二方面军会师。当时中央为庆祝一、二、四方面军会师发布了一个通告,由于种种原因,并没有出现一、二、四方面军在同一个地点的会师,但没有关系,虽然美中不足。三大红军主力会师之后,中国革命的前途一片大好。
(五)蒋介石策略的失误和国民党营垒内部的派系斗争
第五个原因,蒋介石彻底的失误和国民党引领内部的派系斗争。现在网上有一种观点,说蒋介石对红军长征叫放生,或者放水,故意让红军走,我觉得这个观点不正确。蒋介石在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后一个月,它才知道红军的真正去向是湘西,这样他沿路派国民党地方军阀进行围追堵截,设立了多道封锁线,发出了悬赏朱毛等人的通令,在他看来不要放过朱毛,不要放过一个红军将士。
然而蒋介石他太精明了,他打得算盘太多,比如他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这个内不仅是指红军,而且指国民党地方军阀,特别是那些不听话的军阀。碰巧,红军这一路上经过的西南、西北地区,大部分都是不听他话的军阀。所以蒋介石希望借刀杀人,通过追红军,顺便解决这些不听话的军阀,这所谓搂草打兔子,所以也会出现一种状况,就是国民党中央军离红军总是有那么几天的路程,他就是不追上。同时蒋介石他的指挥失灵,经常越级指挥,他甚至调动国民党地方的一个师、一个旅的布防。所有这些都为红军突破提供了机会。
首先我们来源看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最开始破裂的是国民党广东军阀南天王陈济棠,第五次反围剿后期,蒋介石把军队从北、西、东都往南压,在陈济棠看来,这分明是要把红军全部压到广东区内,这是他绝对不允许的,所以他主动与红军进行谈判,伸出了橄榄枝,当然红军是求之不得。何长工等人与陈济棠部下达成五项协议,其中一条相互借道40华里,在快要结束的时候,周恩来发了一封明码电报,四个字,鸽子飞了。对方很警惕,什么意思?你们是不是要走了?何长工说没有的事,鸽子飞了就是祝我们谈判成功,和平的意思。何长工当然自己心里清楚,签完协议之后,赶紧追赶大部队进行转移。
中央红军冲破了国民党四道封锁线,抵达湘江的时候,这时驻防的主要是李宗仁的桂系,他也为了保存实力,将驻守湘江的部队后撤上百里,有几天的时间。红军知道吗?当然知道。但是由于红军机动性太差,战线太长,慢慢腾腾的,当湘江边的时候,国民党军又把这个口子给封上了,怎么办?桂系后台提出,不拦头、不斩腰、只击尾,当时各派军阀心照不宣,他们的政策是送客式的追击,就把红军当做客人送走。另外一个较是敲梆式的防堵。敲梆是什么意思?在中国的西北地区大山里面,经常会出现一些野兽,所以当地群众就用敲梆子方式敲得怦怦响,把这些野兽赶跑,这也反映了这些军阀的心态,你红军不要来我的地盘,送你走,请你走总可以吧。
(六)以_为实际核心的领导_的构建及卓绝领导
第六个原因也是深层次的原因,就是以_为实际核心的领导_的改构建及其所有领导。党的领导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红军长征并非人们所最初设想的一帆风顺,也并非我们所认为的_一个人力挽狂澜,此时_他是核心,他与张闻天、周恩来等人共同发挥了合力的作用,这些人都对中国革命的进程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这么一个特殊的领导_,为红军长征胜利提供了有利的组织保障。
1、实行了黎平转兵,红军长征进入一个新的起点。大家会关注一个问题,长征期间_的心路历程,当然他不会轻易的袒露出来。_的秘书兼俄文翻译师哲曾经回忆,_认为张闻天在中央在相当一部分中间是颇有影响的人物,不只是因为他的地位和身份,还有他个人的为人和修养,所以才用很大耐心,隐忍了种种痛苦,极力接近张闻天,只要能说服和争取到张闻天,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可能在_心中,这些喝过洋墨水的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和自己有太多的不同,思维方式、语言习惯、知识背景,连开的玩笑都不一样,怎么办?后来贺子珍回忆,_在长征期间,特别是遵义会议前后思想上更加成熟,更加会团结人。的确,_虽然感觉到张闻天等人和自己不同,但必须要团结他们,希望他们支持自己,这就是_当时的一个心态。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而且他成功了。
红军长征出发前,本来博古是把_等人分到各个军团中去的,这遭到_的强烈反对,他说不管别人怎么样,我们三个人要在一起,我和张闻天、王稼祥要在一起。后来博古一想,让_等人到兵团里面去,到部队里面去,可能有碍自己指挥部队,所以就答应了。这便是称为担架上的阴谋,为什么呢?因为_身患疟疾,行动不便,只有坐担架走,王稼祥腹部受伤,也坐着担架走,张闻天身体不大好,有时候骑马,有时候步行,他们三个人形影不离,白天一块行军,晚上住在一起。他们说些什么呢?
据张闻天后来回忆,长征出发后,我同_、王稼祥二同志住在一起,_同志开始时对我们解释,第五次反围剿军事领导上的错误,我很快就接受了他的意见,并在后来反对李德、博古的斗争,一直到遵义会议。也就是_争取到了张闻天的支持,这非常重要。
湘江战役之后,中央的状况是,博古无能,李德无谋,_无权,苦苦支撑危机的是周恩来,周恩来的态度,他的想法至关重要。
1934年12月12日,红军抵达湖南通道,在这里召开了会议,_打破了自中央苏区后期被剥夺军权的靠边站的这种_,_有话说,他提出不能再按原 ……(未完,全文共13318字,当前仅显示3168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干部学习讲稿:红军长征与长征精神(下)》
新文秘网温馨提示:
  上面为新文秘网原创文章,稍加修改便可使用。只有正式会员才能完整阅读请理解
  加入正式会员方法:点此在线智能充值(自动瞬间开通) 或投稿换积分(积分可提现)
  如果已加入正式会员,请点此到本站首页填用户名和密码重新登陆,或者这里刷新此页试试
  如果您刚支付成功而忘记登陆账号,可这里用订单号找回。欢迎推荐本站给您的好友

   会员客服微信号:wm114cn
文章搜索

搜索方式:      
体裁专栏
行业专栏
节日专栏
时政专栏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首页登陆 | 会员注册 | 投稿提现赚钱 | 写作指导 | 本站帮助 | 站内搜索 | 付款方法 | 免费加入会员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