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山洪灾害防治措施建设情况
(一)工程措施重点落实
(二)非工程措施全覆盖
(三)宣传动员深入人心
(四)预案体系较为完备
(五)协商应对机制完善
二、主要经验做法
一是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制度
二是建立四项体系,确保防汛工作全覆盖
一是建立预警体系
二是建立治理体系
三是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四是建立宣传动员体系
三是突出三个重点,确保万无一失
一是突出山洪和泥石流灾害防御
二是突出水库和河道防汛安全
三是突出城镇和行业防汛安全
四是抓好四个到位,确保关键时期拉得出,打得赢
一是组织领导到位
二是督查排查到位
三是预警机制到位
四是后勤保障和培训演练到位
三、2019年工作谋划
二是高标准建设**县山洪防御示范区
……
**县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总结
**县地处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南北分界线上,位于秦岭余脉,伏牛山南麓,境内地形复杂,沟壑纵横、坡陡谷深、河网密布,是典型的自然灾害易发区和生态环境脆弱区,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了全县群众主要依河而居,主要城镇依河而建,且极易发生局部的强降雨,山洪灾害频发。历年来,我县立足于“防大汛、抗抢大险、救大灾”的要求,按照“以防为主,常抓不懈”指导思想,积极落实上级安排部署,充分研判面临的防汛形势,提前预防、超前准备,全面实现了平安度汛目标。
一、山洪灾害防治措施建设情况
(一)工程措施重点落实。**县根据山洪灾害的成因、特点、自然经济条件、灾害的严重程度等,逐步通过以山洪沟治理、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中央特大防汛项目、应急度汛专项资金、岁修、维修养护、地质灾害治理、河道环境综合整治等多种渠道争取各级项目资金。近些年来,共争取各级项目200余个,资金3亿余元、治理河道200余公里,恢复增加水库库容2亿余立方米,通过山洪灾害易发区内的逐年工程措施实施,对我县境内的鹳河、淇河、蛇尾河、丁河、峡河等主要河道得到全面整治,桑坪镇万沟流域山洪沟治理项目得到实施,全县66座大小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基本完成,水毁工程得到修复,险工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836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防御知识宣传纸杯5万只、宣传手册20000册,发放防汛雨伞5000把。通过多年的持续宣传发动,已经形成了政府主导、群众主动参与的防汛抢险机制。特别是在2016年“7.19”洪灾中,全县19个雨量站平均达到180mm,部分地区超过300mm,强降雨造成北部山七区个乡镇受灾严重。我县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全面快速反应,科学组织调度,全力抗洪抢险,转移群众6300多人,66座水库无一溃坝,526条河流无一决堤,灾后群众很快恢复正常生活,实现了在特大洪灾面前无一人伤亡的效果。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广播电台、河南电视台、南阳日报、南阳电视台等中央和省市主流媒体对我县进行了集中报道,新华网、人民网、央广网、央视网、光明网、凤凰网等主流网站也进行了转载关注。本次洪灾的报道,大大提高了防汛抗灾的宣传效果和社会各界对防汛工作的重视,为夺取防汛抗洪抢险救灾的全面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四)预案体系较为完备。编制修改完善县乡村三级预案800份,其中包括修订各级各类防汛抗旱应急预案483件,完善乡村山洪灾害防御预案317件,基本形成了以总体应急预案为总纲,覆盖河道洪水调度运行方案、城市防洪排涝预案、山洪灾害防洪预案、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在建涉水工程应急预案、抗旱水量应急调度预案。组建了960名防汛巡查信息员队伍,建立汛情传递、河道巡查等常态化工作机制,提高汛情的预警能力,确保在突发情况时,群众能够紧急避险。实现了省、市防办的防汛信息平台共享,实现了省、市、县、乡、村、组和预警员、信息员的水情、雨情信息互通机制,实现了各级防汛工作人员能够及时掌握当地的雨、水情变化,为科学调度提供了有效数据支撑。
(五)协商应对机制完善。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注重统筹协调,加强上下级之间、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发挥整体功能。成立了由水利、气象、水文、国土、交通、住建等部门组成的应急会商机制,在异常天气和特殊时段,及时进行沟通会商研判,提出有效合理的处理意见,为防汛防旱指挥部科学调度提供了有效有力的技术支撑。与上游的三门峡市卢氏县、洛阳市栾川县、陕西省商南县建立了互通互联机制,可以随时掌握上游的雨水情变化,为我县进行汛情科学调度提供了依据。完善了以行政首长责任制为主的四级防汛指挥体系,进一步完善“县-乡-村-组”四级防汛组织机构,强化了24小时领导带班值班制度,保证了雨情水情实现实时监控、防汛会商系统及各种监测预警设备24小时在线值守。
二、主要经验做法
**县境内河流水库众多,是全县防洪工作的重中之重。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对原有的洪水预报系统作了进一步优化和升级,使洪水预报可靠性进一步提升,实现抢险救灾工作由被动向主动转变,时效性得到大幅提高,防御工作效率明显提高,实现了平安度汛的工作目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是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制度。县委、县政府对防汛工作高度重视、科学部署,县防指精心组织,沉着应对,各乡镇(街道)加强领导,靠前指挥,基层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取得了防汛工作全面胜利。全面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确保处处有人抓,段段有人管,保证防汛各个区域、各个环节、各个层面畅通运行、高效运转。实行领导包干责任制,严格落实县乡村领导包库、包河、包户制度,县领导包到乡镇、乡镇领导包到村,村干部包到组,组干部包到户,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建立县乡村组四级责任体系,做到人员到点,网格_,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制度。
二是建立四项体系,确保防汛工作全覆盖。一是建立预警体系。加强危险点和天气监控,提前预报预警。二是建立治理体系。对山体滑坡等大的隐患点,加强重点治理,及时进行加固,预防大面积滑坡,确保治理措施落实到位。三是建立应急救援体系。把握好风险点和避险点,确保在突发情况时,群众能够紧急避险。四是建立宣传
动员体系。加强防汛抗灾形势宣传,进村入户广范动员,让群众了解当前防汛防灾的严峻性,提高群众应急避险和自我防护能力。
三是突出三个重点,确保万无一失。一是突出山洪和泥石流灾害防御。针对山洪、泥石流是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最严重的灾害之一,我县认真制定避灾转移预案和措施,全面落实“乡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长和党员包户”防御责任制,逐级明确巡查、预警、抢险、转移等环节工作要求,从监测、预警发布,到组织转移、灾民安置,都有专人负责。坚决执行提前转移制度 ……(未完,全文共4645字,当前仅显示2346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县山洪灾害防治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