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乡***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说变化、话未来”读本
***村位于***县西南部,距县城3.5公里,东邻***镇上**村,南邻***乡***村,西邻***村,北邻***村。因早年间藏族聚居,村上生长了许多灌木植物(简称毛刺)故藏语取名***。全村共有12个村小组,分别为**、**山、***、***、...、...、....。
全村共有户籍人口480户2699人,建档立卡户212户1239人,是一个纯少数民族村,有回族、东乡族,撒拉族,各民族分别占全村人口的94%,4.8%,0.75%。现有1个党支部,共有党员35名。耕地面积1812亩,人均耕地0.68亩。建档立卡人口212户1237人,**年底贫困发生率为46.1%,于2020年整村脱贫退出,212户1236人已全部脱贫。2021年新纳入“两类户”4户。
***村现有小学一所附带幼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609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带动劳动力380人,年创收2030万元。通过产业,群众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的3105元提高到现在的6694元,老百姓的生活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基础设施改变了穷旧貌:以前,***村没有硬化路、群众住的是土胚房、喝的是泉水、井水。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特殊关怀下,借着脱贫攻坚伟大工程的东风,***村实施了一大批基础设施项目,村上先后投入1150万元,实施了硬化道路16.5公里、渠道衬砌5500米、危房改造171户、修建自来水管网3000米,全面实现了硬化路通村、社、户全覆盖,自来水入户率100%、电网改造率100%。全村建有二层以上小楼或别墅的120户,本村群众在村外拥有商品房48户,走进***村,原先的土坯房、茅草屋消失的无影无踪,上山一望,到处是红瓦盖顶、绿树成荫,别有一番风味。
村上有摩托车、三轮车等交通工具的群众有480户,有小汽车的群众180户,在宽阔的水泥路上车来车往,尤其遇到赶集日,人们手拎大包小包,无一人空手而归、欢声笑语充满了小山村。***村群众“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一座座山清水秀、整洁漂亮的村庄静静安卧在美丽的大力加山麓。
——公共服务架起了幸福桥:继续改善
农村义务教育、学前教育条件,全村建有不完全小学1所、幼儿园1所,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541人、学前教育34人,同步落实了“两免一补”“营养餐”“雨露计划”资助等各项政策,同时
动员16名“两后生”继续接受职业教育,实现了全村无一适龄人员因贫失辍学。全村建有标准化卫生室1所,配备了1名村医和必要的医药设备,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医疗缴费率达到100%,报销住院费用17万元,切实解决了群众看病贵的问题,全面落实医保政策,力争做到应保尽保,不落一人。今年全村已纳入兜底保障范围27户90人、特困供养7户7人、残疾人73人,实现了因保尽保,不让一户群众因困难而返贫。
——基层党建引领了新发展:以前,村级活动场所面积狭小,村干部能力素质不高,村级组织党内组织生活不规范的问题比较严重。**年村党支部严格贯彻落实农村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新建了***村党群服务中心建设项目,新建办公用房140平米,占地2800平米,配套建设了文化广场、卫生室、图书阅览室,帮扶单位捐赠配备了办公设施,有效改善了办公条件,方便了群众办事。全村共有党员33名,其中女性党员2名、高中及以上学历党员9名,党员平均年龄48岁。通过两委“换届”,村干部平均年龄下降到32岁,村干部学历达到大专及以上,使村干部年龄结构和学
历结构趋于合理,并完成了书记、主任“一肩挑”,配备了专职文书;大力提升村干部报酬,2020年每年3万元,比**年提高了2.4万元,村干部报酬的逐步提升,极大地提高了工作的积极性;大力发展村级集体经济,2020年年收入3万元,比**年增加3万元,增强了村级组织的服务功能;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制度,每月召开村民知情大会,及时通报村级相关事项,征求老百姓的意见建议,使群众的满意度大幅度提升;大力实施农村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全面推行“甘肃党建”信息化平台,目前,“三会一课”落实率100%,彻底解决了党内组织生活不到位、不规范的问 ……(未完,全文共3385字,当前仅显示1709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说变化、话未来”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