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交通/扶贫/农业讲话/调研报告/毕业论文/>>正文

交通建设与扶贫开发研究

发表时间:2005/4/8 19:50:24
目录/提纲:……
一、交通建设在扶贫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
二、贫困地区交通建设与扶贫资源的关系
一是要销毁原已修建但不合等级标准的路二是各项补偿费用过大
三是破坏了地表植被,造成水土严重流失
三、贫困地区交通建设的对策与研究
……

  交通建设与扶贫开发研究
  我县是“八七”扶贫攻坚时期国定贫困县,同时,又是新阶段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通过全县人民七年的艰苦努力,全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乡村公路建设更是成绩斐然,七年来全县共修通个村的扶贫公路,公里,通车里程达公里,公路密度达公里/百平方公里,面对新一轮的扶贫开发工作,公路建设仍然是扶贫开发工作重中之重,同时,它也仍然是遏制贫困的有效载体和扶贫开发的先导。为此,笔者试将交通建设与扶贫开发做一个尝试性的探讨,以飨读者。
  一、交通建设在扶贫开发中的地位与作用
  “要想富,先修路”。这一发展定律长期以来铭刻在广大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心里,这也是广大贫困地区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迫切愿望,实践证明,修通了公路的乡村经济发展速度明显高于不通公路的乡村,公路建设已经成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的“瓶颈”,加强公路建设对进一步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交通建设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用。
  长期以来,贫困地区由于受到基础设施建设的制约,其经济发展速度十分缓慢,首当其冲是公路建设的发展滞后,导致了贫困地区的通电难、通水难、通邮难、看病难、读书难、婚配难等一系列社会性难题。交通困难,一难变万难。尤其是各项基础设施建设,运进运出的物资多,运输量大,采取人工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895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贫致富的根本途径。贫困地区群众已经吃够了交通不便的苦头,看到城镇上的人们上下班、进出城都能够坐车,买东西也不需要肩挑背驮,思想上对公路建设的认识更加明朗、更加迫切,贫困群众想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的愿望更加强烈。
  三交通建设为贫困地区与较发达地区的沟通与发展起到了桥梁与纽带作用。
  贫困地区由于长期受到交通的制约,造成了当地群众信息不灵、沟通不畅,使得对外界的事物知之甚少,掌握和运用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十分有限。周坪乡钟山村距乡政府所在地有公里,对外只有一条年维修过的软桥,已年久失修,数次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因交通不便,该村近年来未出售过一头猪。周坪村是周坪乡政府所在地,该村有一个小地名叫烽火山的地方,海拨多米,当地群众到集镇办事、购物需走个小时的山路,年纪较大的老年人只记得国家领导人还是华主席,他们对外界所发生的事情一无所知,更不用说其它的信息了。公路的修通,从很大程度上加强了贫困地区与城镇的沟通与交流,无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都使得贫困地区的群众对知识、信息的获取量进一步得到增强,对外界事物的了解程度进一步得到扩张,对生产生活资料的交换进一步得到畅通。交通建设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显现。
  二、贫困地区交通建设与扶贫资源的关系
  年底,我县接受了省、市有关部门关于我县整体解决温饱的验收。验收结果表明,最突出而又直观的问题就是全县村通公路与脱贫的标准差距较大,同时,在乡村公路管理方面,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交通建设与扶贫资源的关系表现得日益突出。
  一贫困村地区群众的迫切需求与交通建设资金的不平衡性。
  截止年底,全县还有个村不通公路,不通公路的村主要集中在水田坝、屈原、泄滩等乡镇,尤为突出的是水田坝乡,全乡还有个村不通公路,同时,全县在已通公路的村中,还有个村只通村域,没有通达“村中心”。但是,贫困地区群众想修路、盼修路的迫切需求与有限的公路建设资金形成了不平衡,年全县扶贫公路建设资金只有多万元,但公路建设项目的投资达多万元,资金不足成为公路建设的主要障碍,加之工程投资过大,国家投入的资金又非常有限,因而影响了项目建设的质量度,形成了一些断头路、低等级路、不能发挥效益的路,从而造成了公路的使用效益差。如水田坝乡龙潭湾村,是一个有平方公里版图面积的大村,年从外村接线只修公路公里,通达本村村域,但距村中心点仍还有公里,而且公路的等级还很差,目前,全村仅有几个农户受益,多数村民只能“望路兴叹”。
  二公路的科学合理布局与地方组织盲目实施的不一致性。
  自年代初,农村实行包干责任制,农户“各挣各的钱,各种各的田”,不经过主管部门设计、批准,就擅自三户一群,五户一伙往自家修“蛐虫川路”,因而出现了规划设计不理想,线性差、路基差,等外级路多,使用效益低下等现象。据调查统计,在全县现有乡村公路中,能走“”型货车的仅占%,能走平头柴大型货车的仅占%,能走低底盘车的仅占%,同时,还有少数村甚至不作任务规划设计,不科学安排施工,修“断头路”、修“关门路”。如屈原镇天门垭村,三年前向上级有关部门争取公路“三材费”万元,先后组织群众投工多个,从村内向外兴修公路公里,因未作规划设计,无法与村外公路接通,到今仍是一条村内封闭公路,倘若政府主导高标准进行公路建设,势必造成一些不良因素:一是要销毁原已修建但不合等级标准的路;二是各项补偿费用过大。如青苗损失,经济林损失等;三是破坏了地表植被,造成水土严重流失。
  三贫困地区人力资源与公路建设管理的不规范性。
  在贫困山区,乡村公路兴修难,而养护维修更难。加之,部分村由于自身经济实力不强,班子战斗力较弱,致使项目资金不能全额用在公路建设上,对公路建设资金存在挤占、挪用的现象,导致公路建设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和效果,同时,部分村干部存在“等、靠、要”的落后思想,“给钱大干,没钱不干”,缺乏工作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不仅使公路的建设速度滞后,而且使公路的养护维修无法得到正常运行,因山区公路稳定性差,且因环山而线路长,因而公路的养护维修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如水田坝乡现有乡道公里,每年正常养护维修需资金万元,但交通主管部门只能补助万元,按规定在统筹提留中只可列支万元,每年还有万元资金缺口无法落实。乡道养护维修困难多,而村道养护维修难度更大。两河口镇白鹰观村(老村)是一个只有人个劳动力的小村,但全村有村道公路公里,每年维修养护需投工多个,劳平负担个,由于资金紧张,公路养护任务很难落实,因而多数路段基本无人养护,导致部分乡村公路质量差,沿路到处可见水沟不通、涵洞堵塞、路面低洼不平的现象,尤其是一遇大雨,车辆行驶更为困难而公路的运行质量和效益都很差。郭家坝镇大金坪村 ……(未完,全文共4974字,当前仅显示2512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交通建设与扶贫开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