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受体”的含义及“受体意识”的作用
二、“受体意识”表现之一:传输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一)直接传授知识
(二)间接传输知识、趣味
三、“受体意识”表现之二:向受体发出指令,施加影响
二、南京大学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实行教育部和江苏省共建共管的_
三、南京大学校级领导班子的管理和任免,按中共中央组织部有关规定执行
四、“受体意识”表现之三:以高尚的写作陶冶受体情操
一、求知受益心理
二、猎奇探秘心理
三、平等对话心理
四、介人互动心理
一、媒介传播方式改变着受体与写作活动的关系
(一)变化之一:追求零距离
(二)变化之二:追求超前介入
(三)变化之三:追求可读性
二、受体影响写作活动的方式与要素
(一)阅读反馈的影响
(二)年龄与性别意识的影响
(三)职业与文化差异的影响
……
写作学讲座第四讲—写作活动中的受体因素(共320页电子版)
第四讲 写作活动中的受体因素
〔本讲导引〕写作受体的主要“职责”是阅读,是
写作主体劳动成果的接受者,这与“读者”的身份是一致的。但为什么现代写作学要强调“受体”的概念,格外重视“受体”在写作活动中的影响作用?“受体”与“读者”的区别在什么地方?
如果说写作主体是写作活动的主宰,那么是否意味着写作活动只是和写作主体有关呢?一篇文章定稿了,发表了,这一次的写作活动就结束了么?有的文章或作品发表后无声无息,很快被人们忘记,而有的文章或作品发表后却能在世上长时间受关注受欢迎,甚至成为“经典”之作。这仅仅是由于“写”得好么?
与传统写作学相比较,现代写作学更加注重主体与受体的“互动”,写作主体一方面要有强烈的“主体意识”,另一方面也要有强烈的“受体意识”。那么,受体因素对写作活动究竟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应该如何正确利用写作主体与受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升写作活动的质量?主体除了顺应受体需求,还应当承担什么责任?本讲将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
第一节写作主体的受体意识
一、“受体”的含义及“受体意识”的作用
重视写作的受体,是写作活动的社会性特点所决定的。_一些持“艺术至上论”的学者认为,最好的写作是自言自语。他们只看到了写作对于个人的价值,而忽略了它的社会意义。现代写作学认为,写作是“发抒自我”与“沟通社会”的统一,不应强调一个方面而无视另一个方面。按照现代写作学的观点,一个完整的写作活动过程,可以大致上分解为“谁来写”、“写什么”、“怎么写”、“为谁写”这样四个方面的架构。传统的写作学比较注重“写什么”和“怎么写”,也即注重题材与体裁、内容与形式、语言与结构等问题,这固然是组成写作活动的两个很重要的方面,但仅限于此却是不够的。当然,在关于写作的社会效果的认识上,传统写作学对写作的“受体”问题也间接地有所涉及,比如古人就很强调“文需有益于世”,但这只是一个基本的原则,说的是最终的社会效果而不是具体的实践方法。现代写作学大大拓宽了研究视野,认识到只有通过“受体”才能使写作对“世”(社会人心)发生有益影响,因此对“谁来写”(写作的主体)和“为谁写”(写作的受体)这两个方面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研究,形成了明确的“主体”、“受体”意识和具体操作方法。如果说注重对写作主体的研究,有助于揭开写作活动中过去一直处于“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前写作”的秘密,那么,注重对写作受体的研究,则显然是为了将“后写作”纳人写作活动的有机整体中,这将更加有助于全方位、科学地研究写作活动的规律,对初学写作者有着更具体全面的指导和更有效的帮助。
不妨先从读者的概念说起。读者,是文章或作品的阅读者、消费者。写作活动不仅是“为我”,同时也是“为人”。前辈学者十分重视写作的“读者意识”。例如朱自清、朱光潜等名家就曾主张用报章文章作为学生写作训练的目标,其实他们很清楚,报章文章时效性太强,难以有长期的影响力,从一般国文教育的立场看,选报章文并非上策。但从学习写作的角度看,报章文有贴近读者的长处,因此以报章文章作为学生写作的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写作的读者意识。
朱自清曾在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2085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杀率高于男性的国家。世界卫生组织确定2003年9月10日为第一个“世界预防自杀日”。但对这样严峻的、经常发生的事实,社会大众迫切需要从病理学角度正确地认识自杀,从而正确地实施防范。下面的一段文字就为大众提供了这样的解说:
自杀行为包括自杀姿态、自杀企图和自杀成功。不大可能导致死亡的自杀和行动被称为自杀姿态。想结束生命的自杀行为则称为自杀企图。有些企图自杀的人并不是非常想死,他们没有自杀死亡,是因为内心存在强烈的生存欲望,想通过自杀的方式获得同情和帮助。成功的自杀常常导致死亡。所有的自杀意念和行为,无论是自杀姿态或自杀企图,都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
自杀行为常常是由于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而致。
精神障碍——原发性抑郁和药物滥用
社会因素——失望、丧失和缺乏社会支持
人格障碍——冲动性或攻击性人格障碍
不可医治的躯体疾病
即使是对亲近的亲人、朋友和同事,自杀或企图自杀有时发生得非常突然,令人惊讶。但大部分自杀事件发生之前都显现出一些预兆,因为多数自杀者均患有抑郁症,正确的诊断和处理,是对自杀进行有效干预的重要环节。但是在治疗抑郁症的初始阶段,病人的自杀风险实际上是在增加,因为表面上病人变得主动和活跃,其实仍然处于抑郁状态。
为了预防企图自杀者以后再产生自杀企图,对其给予精神上和生活上的关心极为重要。由于很多自杀者以前均曾有企图自杀的历史,因而对有自杀念头的人要立刻进行心理评估,通过心理评佑帮助医生了解病人存在的问题,从而合理安排治疗计划和措施。《默克家庭诊疗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年版,第316 -319页
从中可以看到来自专家的从病理学角度对自杀行为所做的解释和分析,这不仅可以帮助有关读者学习相关知识,而且为全社会防范自杀行为的发生提供了可资参考的方法和手段。这就是写作主体发挥自己的智慧,借助写作直接向受体传授有关知识。在实际生活中,这种性质的写作活动比比皆是,这类文章、书籍可谓汗牛充栋。
(二)间接传输知识、趣味
任何一篇文章中都包含着这样那样的知识,写作的过程也就是知识的展示过程,但支持写作行为发生与完成的不是单一的知识,而是各种知识的综合作用对写作主体发生影响,诸如政治、历史、科学、文化、美学、逻辑、语言等。写作主体不仅可以直接地将某种内容或某个观点诉诸文字,而且可以隐性地将自己掌握的其他知识_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因此文章一旦与受体见面,受体在阅读过程中自然能够从中获得教益。退一步说,即使写作受体不抱着学习专门知识的目的来阅读,至少可以从阅读中潜移默化地获得关于历史文化、思想品德、文章架构、语言运用等方面的知识。例如著名戏剧家陈白尘在《我的故乡》一文中有这样一段叙述:
那么,我的故乡淮阴有什么可以夸耀的呢?不用说,但凡读过点历史的人都可以举出被封为淮阴侯的韩信来,他应该是道地的淮阴人。太史公亲自到淮阴访问过他故里,并观察了韩信母亲的坟墓,都说明这是“铁证如山”的了。但是我这个淮阴人要提出两个疑问:第一,韩信既是淮阴县的人,怎么他乞食于漂母的漂母祠,倒在现今的淮安县内河下镇呢?第二,既然说是“淮阴屠中少年”侮辱韩信,让他受跨下之辱,怎么胯下桥又在淮安城内?我真想把韩信的籍贯改成淮安。因为我对于此公甘于受辱,颇不谓然:你既然“好带刀剑”,怎么不对那班屠中少年砍杀一番?如果你也来一场《胯下之战》的武打,岂不可以让我们江苏电视台为我的故乡生色?自然,韩信之不可爱,还不在此。生前不听蒯通之言,而“天下已集,乃谋畔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太史公评价得当,我对这位古之同乡,是颇为不敬的。
西汉时还有一位词赋大家枚乘,也是淮阴人,足以为吾乡增光的。但他的著作可惜只剩下《七发》三篇,出不了《枚乘全集》。出不了全集的作家算不得大作家,如今是有一定之规的。我怎么敢于拔高这位老同乡的地位?
这一文一武之外,我们淮阴也还产生不少知名之士。但与这二位相比,总觉是“自都以下”了。那么,曾经寄寓过淮阴的名人,是否也可以让我们沾沾光辉?这很多。比如那位哀术曾当过两年短命皇帝,但他即位于寿春,在淮阴不过是位过路客,而且名声很坏。又比如南宋的抗金名将韩世忠曾在淮阴的清河口抗拒金兵,但他有名的抗金战役是在黄天荡,硬拉关系,也不妥切。想来想去,最为确切而且是如今妇孺皆知的,莫过于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了。据自述,他的生母万氏是淮阴人,因而“幼居袁浦”,这是铁证。而且淮阴河北十里长街西头陈家花园里他那读书的书房幸而仍在,更是物证了。前几年的清江市曾将这书房修葺了一下,但不知为什么却没有开放。淮阴的父老告我:在那书房的窗外,有株古腊梅,那是总理幼年读书时的伴侣。总理生前曾问过淮阴人:“那裸腊梅如今还在么?”她如今不仅健在,还年年怒放,香飘十里!淮阴人曾请植物学家来鉴定,说她已年遗百岁,确是总理当年读书时的旧侣!而从那时起,就有一位退休老工人,当起义务的“护梅使者”来。他终年守护着这株腊梅,不使任何人攀折、伤害,还为她修剪枝叶,锄草施肥,使她每年在严冬中怒放飘香!如今我书房旁墙壁上就有一幅她的“倩影”,花枝布满画面,背景就是那古老的书房,这是淮阴人送我的珍宝!可惜它是张黑白片,看不出那朵朵的嫩黄。但这也好,当年“四•五运动”中朵朵小花不也都是白色的么?即使读书处不开放,就凭这张照片,还有那“护梅使者”退休老工人,不也足以为我的故乡夸耀了么?陈白尘:《寂寞的童年》,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5年版,第1页
这段文字的本意只是想“忆旧”,从中向读者介绍自己家乡的“名人”,但字里行间却把作家对于家乡有关的历史掌故的了解尽呈于读者面前。只有对自己家乡的好与不好都能如数家珍的人,才能谈得上对家乡的真爱。因此,作家在这里的“忆旧”实际上折射了作家对故乡的眷念和热爱,同时,作家采用欲扬先抑的方法,在对历史人物的减否中表达了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非常自然质朴。写作主体在自觉地传输某种知识或信息的同时,也无意地或不自觉地传输出其他的知识或信息,这就是间接的知识传输,受体同样能够从中获益。
实际上,上述的直接的知识传授和间接的知识传授,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这就是“写什么”和“怎么写”,前者是直接的知识传授,后者是间接的知识(技能、技巧)传授。凡是优秀的文章作品,不但在内容上让受体增加知识,获得思想启迪,而且在形式上带给受体美感,获得审美愉悦。阅读的过程成为精神享受的过程,这是很多人在阅读优秀作品时都有过的感受。
三、“受体意识”表现之二:向受体发出指令,施加影响
如果说大多数文章中的知识主要是隐含性的而不是直接性的,那么,有一类文章则是以其直接、明显的知识信息对受体产生影响。有的是写作主体借助它向特定的受体传达指令、部署安排、指导行动,推动科学化、现代化的管理,如公务文书;有的是传递信息、提供帮助,促进社会的沟通交流,如新闻作品;有的是对受体专项辅导、细说分明,促进社会的科学进步和文明发展,如产品说明书;有的是主体自己(这种情况下主体与受体合而为一)借助文章记录有关信息,以备查考,如日记、笔记;有的是表述学术心得,以供交流,如学术文章;还有的陈述事实理由,辨明是非,如调查报告、评
论文章等等。总之,让受体从文章中直接获得实用信息,甚至是可操作式的帮助,也是写作主体的“受体意识”的表现。
2004年5月29日南京《扬子晚报》刊登了一篇文章,全文如下:
天热容易丢手机
—提醒市民妥善保管别当“马大哈”
昨日,记者从南京市公交治安分局所属的南京客运行业报失服务中心了解到,从今年1月至今,该中心共返还市民失物331起,其中手机就有96起。此外,就本报“失物招领台”栏目接到市民在公交车上的失物信息来看,除了公交IC卡,就属手机“出镜率”最高了。报失服务中心的警官提醒:夏季是手机丢失率最高的一个季节,请市民注意保管好自己的手机。
丢了手机要及时寻找
南京是“火炉”,夏日,人的急躁与气温成正比,无论坐公交车还是出租车都希望能快一点到达目的地,放在裤袋里的手机最容易被急着下车的主人遗忘在椅子上,甚至原本拿在手上的手机都会被无意中随手放在持子上忘了拿。
[提醒」下车时,记得先检查一下手机是否带在身上,下出租车一定要索要发票。随着近两年手机的普及,大家已经不再把手机“放在心上”,很多人丢掉手机后不报失,或者未能与所乘坐的公交车队及时取得联系,手机一旦没电就无法查找失主。这些“无主”的手机在检到一年后会进入拍卖公司,上缴国库。
“多机在手”更要注意
小石是南京某公司的业务员,每天最多的时间就是和客户打交道,为了不遗漏任何一个电话,他买了两只手机,联通、移动各一张卡,而且都在包月,经常是左右手各持一部手机“开工”。像小石这样的消费者不在少数,也有很多人选择小灵通打电话、手机发信息的“多机在手”搭配方式。
[提醒]有了两只手机,联系确实更方便了,但夏季服饰的口袋比较少,两只手机都放在身上很累赞也很显眼。建议将两只手机分开放,减小丢失的风险,比如一只放进随身的包里,一只挂在脖颈上,还要牢记自己今天带了几只手机,以免手机丢了都没感觉。 (杨娟)
像这样的文章,不仅提供了人们关心的新闻信息,反映了城市生活发生的新变化,满足了受众的“新闻欲”,而且能够有效地为受众提供信息服务和生活指导。目前,类似这样的文章,已经成为大众传媒每天必不可少的内容,借此体现信息服务以人为本,也体现了媒介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时代,如天气预报,停水、电、气的通知,生活小窍门,公益性广告,各类招聘信息等。南京某电视频道新闻栏目的广告宣传用语就是“好看又有用”,把功用放在显著的地位。
再比如法律文书的写作,不管是检察机关的公诉书还是公民的自诉状,不管是律师代理的文书还是法院的判决书或裁定书,所有的法律文书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为了维护法律的公正和尊严,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而对受体施加具有强制力的影响,使受体必须做出相应的行动,如答辩或辩护、上诉或申诉、接受或服从。
再来看下面的例文:
关于重点共建南京大学的决定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教育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以下简称江苏省)经协商,决定重点共建南京大学。
一、重点建设南京大学是要促使该校加快改革和发展的步伐,适应21世纪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经过建设和努力,使南京大学的教育质量、学术水平和整体办学实力有显著提高,在高水平专门人才培养、高新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作出积极贡献,成为我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并努力成为世界知名的高水平大学。
二、南京大学为教育部直属高校,实行教育部和江苏省共建共管的_。
在共建方面,南京大学的改革和发展,同时列入教育部 ……(未完,全文共32560字,当前仅显示5856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写作学讲座第四讲—写作活动中的受体因素(共320页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