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学校/毕业论文/文教论文/建筑/城建讲话/>>正文

课程论文:浅谈“再生型”博物馆建筑

发表时间:2013/5/22 15:19:26


重塑风情
——浅谈“再生型”博物馆建筑
摘要:博物馆建筑作为一种独立的建筑类型,是从近代形态博物馆出现之后,逐渐发展起
来的。很多博物馆与宫殿、城堡、教堂等既有建筑有着天然的联系,大多是都这些建筑的“再生型”博物馆建筑。随着以强调实用性为特征的现代建筑思潮的兴起和博物馆界对博物馆自身功能定位的明晰化,博物馆建筑的面貌出现了显著的变化,出现了专门的博物馆建筑,但是尽管如此,在当今的博物馆中,“再生型”博物馆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中,笔者将以绍兴鲁迅纪念馆为典型,来探究“再生型”博物馆建筑。
关键词:绍兴鲁迅纪念馆 “再生型”博物馆建筑

当今的世界,博物馆的普及和流行成为了一个焦点,似乎到处在建设或者扩建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509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要包括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和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几部分。在这其中,鲁迅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都是在原有旧址的基础上进行保护和修缮而成,里面的陈设、装潢几乎全部按照当时的资料以及鲁迅先生本人在作品中的相关描述进行了复原。除此之外,鲁迅纪念馆设立生平事迹陈列厅,并在故居、百草园、三味书屋的附近模拟了鲁镇的景观。可以说,鲁迅纪念馆通过对旧址的修缮、扩建,完满地向游客展现了鲁迅的家庭、童年鲁迅生活的场景、他笔下的鲁镇以及鲁镇中生活着的阿Q、孔乙己和祥林嫂,这本身就是绍兴这座城市“鲁迅文化”这一文化特征的一种淋漓尽致却又恰到好处的展现。
二、“再生型”博物馆建筑与文化遗址的保护
联系前文所说绍兴鲁迅纪念馆的尝试,笔者对于“再生型”博物馆建筑有关文物古迹保护做一个小小的总结
第一,“再生型”博物馆建筑的工程一般都被定义为:为实现文化遗产的社会效益而进行的展陈建设。既然如此,就必须做到对原有建筑的最完美的保护,这点在《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的出台可见一斑。这部法规所要求的最低限度和必要的干预、利于还原和可逆的建造、传递真实和可靠的信息、反映时代和可读的增建、尊重整体和全面的原状 等等都可参照为在进行“再生型”博物馆建筑的基本原则。不仅仅是我国如此,国外亦然,贝聿铭先生之所以将卢浮宫的入口设在建筑外面,正是出于对卢浮宫的保护。
第二,要保证整体的和谐。其实这点不仅仅是针对于“再生型”博物馆建筑而言的,对于所有的博物馆建筑来说,外部大环境、建筑本身和游客感受三个层面的整体和谐都是其追求的至高目标。笔者通过一些资料的阅读和比较发现,尽管严格来说随着近代形态博物馆的出现而产生的“再生型”博物馆建筑最早出现在欧洲,但是在这方面日本的一些具体做法更值得借鉴。他们完全尊照了东方建筑文化中表现出的等级化特征,将新的建设弱化于旧建筑中甚至完全消隐以取得新旧和谐的状态,墙体、院落等建筑元素都成为完善整体的必要语言 ,以达到完美的融合。我国的苏州园林博物馆就非常好的达到了这样一个境界。由于它在改建和扩建后与拙政园仅仅一墙相隔,因而在改造过程中设计人员就干脆保留了它本身的格局,保留了其沿街建筑并分别针对各建筑进行了不同的修复,使之有效地成为了博物馆的一部分,同时能够将拙政园的平面轮廓依然十分清晰地展示出来,达到了与其自然地融合,很好地展现了苏州原汁原味的园林文化。
这样的整体和谐,就要求在对建筑进行“再生”的时候,对改建部分的演绎要严谨。换句话说,我们需要用一种谦逊甚至敬畏的心态客观地以当时代的方式和语言来演绎建筑的造型 。尽管“再生型”博物馆建筑与文化保护的关系重大,甚至可以说他们本身也是作为一 ……(未完,全文共2249字,当前仅显示1430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课程论文:浅谈“再生型”博物馆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