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全球化国际贸易中的收获和代价
【内容提要】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各国之间的交流越发频繁,分工越发精细,关系也越发紧密。每个国家在得到发展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各种考验和挑战。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收获并不是免费的午餐。中国作为最受世界瞩目的发展中大国,也正积极加入到经济全球化之中。而在中国投身经济全球化的另一面,中国也正在为这种飞速发展付出代价。中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收获和代价到底有哪些呢?中国应该以什么样的心态融入这种潮流中去呢?本文将对此做出评论和思考。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 中国 收获 代价
【正文】
“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和趋势,已经越来越多的受到人们的了解和关注。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很多,总体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朝更优化配置的方向流动,国际分工产生并不断细化。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世界经济突破发展瓶颈的手段,对每一个参与其中的国家来说,这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受人瞩目的发展中大国,其融入经济全球化,无论是对自身还是对全世界来说,都具有重大的影响。就像大多数的事物一样,这种影响也无疑具有两面性,加之如今的经济全球化早已不再仅仅包含资本实体上的流动,这种影响又自然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892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换积分(积分可提现)
注册 登陆 用订单找账号 大规模的利益索取,这对于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很可能是不公平的——虽然我们可能也在积极融入全球化。最明显的是大规模跨国公司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市场资源占有,据统计表明,国外软件公司占据中国软件市场份额超过95%,胶卷行业占有率达75% ,随之而来的是各种收购和吞并,而这只是众多行业中的冰山一角。虽然我们并不能以所谓的民族产业振兴和新兴产业保护的理由来反对国际贸易和市场开放,但跨国大公司对于中国市场的占有甚至垄断倾向已经不再含蓄了,“处于垄断地位的跨国公司……通过广告等形式来诱导发展中东道国消费市场的早熟,即脱离我国的实际经济生活水平的超前消费。消费早熟将误导发展中东道国的引资方向和产业选择与技术选择,增加奢侈品的消费,从而在既定的收入水平下挤占储蓄资金乃至生产资金,影响资金配置效率”③。可以想象,国内很多行业的发展因此受到阻碍,而在这之中所产生的价值和利益大多被跨国企业获得,能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或社会问题改善的资源并不多,这对中国本身的发展助益甚少,而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_。近年来房地产的价格问题其实也与国外注资有着密切关联,“山寨”的风起云涌与国外高科技产品的注入和垄断也密切相关,这在资本利用和本国的技术进步创新上都多少有着负面作用,在此不再赘述。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就在于此,我国要根据长远的考虑,有选择地引进和利用国外资源,以及通过鼓励资源间竞争,加快自身产业的发展等各种手段,加强自身在经济全球化这一“游戏”中的竞争力,而这需要艰辛的探索和努力。
精华还是糟粕?模式和制度的转型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中国在经济总量上的飞跃,同时也促进了中国在经济模式,社会制度,以及产业结构等方面的改革。中国没有经历过资本主义的历史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不可能不给中国留下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全球化带给中国更多与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交流沟通的机会,他们拥有发展了几百年规模庞大的贸易和金融市场,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先进的宏观经济调控和微观经济管理的理论和思想等等,这些都是发展中的中国所需要的。我国市场经济体系制度的建设,现代金融市场的改革和完善,现代企业法人制度的建立,以及各种经济法的不断出台,都离不开对于发达国家的参照和借鉴。这种借鉴的主体不仅是国家和政府,也可以是企业或者个人。虽然不能说这些制度和思想中没有糟粕,但中国完全可以取其精华。这些经验和教训,可以让我们少走不少弯路。此外,全球化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也给国人更好的发展空间,以及相对先进的社会观念。这些对社会的稳定是有益处的,也为社会制度的进步提供了契机。
制度和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在为社会提供发展契机的同时,无疑会带来阵痛,从古至今这种阵痛从来不曾避免,而且影响深远。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的优势决定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我国GDP的增长很大一部分是依靠外贸出口,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外贸出口以年均14.9%的速度增长,到2004年进出口总额达到11548亿美元,占世界出口总额的6.2%①,近年收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外贸总额有所下降,但仍占到GDP 70%左右,贸易顺差占GDP比重也达10%左右。而我国的外贸出口主要是靠低价竞争和大量低附加值的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为特点,这在一些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一,我们从之前的定义中注意到“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中国经济的发展如果过多依赖于出口,那么一旦在世界市场上的需求量减少,我国经济将受到严重的损失,这次金融危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握有大量外汇也可能是很危险的。其二,产业结构不均衡,资源和劳动密集型的产品对于生产力和资源都是一种剥削,导致它们不能更有效率地投入其他产业的建设之中。其三,自然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对于自然资源不可持续性的使用,为了利益最大化而忽视对环境造成的恶劣影响,我们还是不得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哥本哈根峰会刚刚结束,现在发达国家明确表示拒绝承担这些责任,那么我们的代价可能是很大的。其四,在国际上造成负面影响,近来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反倾销”行动愈演愈烈,中国很大程度上处于被动。等等,以上只是一个例子。如果制度改革没有基于国情考虑,或者一味追求速度和短期利益,过分利用社会资源,都可能使制度改革适得其反。中国的发展大多集中在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好、回报利润率高的地区,如截止到2004年底,我国累计实际利用外资总额是5621亿美元,其中东、中、西部所占的比例为86.25%、9.16%和4.59%②。地区间资源分配和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很大程度上消耗了我国的社会资源,这造成的诸如_过大、失业率高等问题,是关乎民生的大问题,也是关乎_和发展大计的 ……(未完,全文共4960字,当前仅显示2505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中国在全球化国际贸易中的收获和代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