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依法行政与依法_
(一)依法_的历史发展
(二)依法行政的发展
(三)依法行政的基本目标
(四)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二、什么是依法行政能力和为什么要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一)依法行政能力基本内容
(二)为什么要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三、如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一)转变政府职能,深化_改革
(二)建立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
(三)提高制度建设质量
(四)改进行政执法
(五)防范与化解社会矛盾
(六)完善_与强化监督
1、要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的监督
2、要接受人民法院按照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实施的监督
3、要加强对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监督
4、贯彻行政复议法,加强行政复议
5、要完善并执行行政赔偿和补偿制度
6、要创新层级监督机制,强化上下级监督
7、加强专门监督
8、要强化社会监督
(七)提高观念,增强能力
1、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2、建立行政机关学法制度,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
3、建立和完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情况考核制度
4、要积极营造全社会遵法守法、依法_的良好环境
(八)切实推进依法行政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2、明确责任,严肃纪律
3、定期报告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情况
4、充分发挥政府法制机构在依法行政过程中的参谋、助手、法律顾问的作用
……
干部学习讲稿:依法行政能力
卓泽渊 教授
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副主任
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一起来讨论依法行政能力,依法行政能力问题是我国依法行政建设过程中和我国法制政府、法制国家建设中必须重视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目前政府法制化建设中极为重要的方面。
在今天这个讲座里面,我们将一起探讨三个问题:1、依法行政与依法_。或者,我们也可以倒过来说,依法_与依法行政。2、什么是依法行政能力,为什么要提高依法行政能力的?我们来思考依法行政能力,什么叫依法行政能力?以及提高我们的依法行政能力。3、如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如何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我要将就依法行政能力的一些措施共同来思考。
一、依法行政与依法_
第一个问题,依法行政与依法_。讲到这里大家会发出一个疑问,依法_与依法行政谁是一个更为广泛的概念?可以肯定的说,依法_的概念比依法行政的概念要广泛的多。
那么依法_有没有一个基本的定义呢?应该是有的,我在这里采用了锦涛同志在纪念《宪法》实施二十周年时对依法_所下的一个定义,他说:“依法_,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国家民主的制度化与法律化。”这个定义比较长,但是它的基本点实际上是非常清晰的。
依法_是谁在_?回答的非常清楚,“广大人民群众”。是人民群众在治理国家,那么人民群众治理国家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体现在三个管理: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三个管理,对国家事务的管理,对国家经济文化事业的管理、对国家社会事务的管理。怎么管理呢?怎么管理才叫依法_呢?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要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要进行这三项管理,就叫依法_。那么一个外在的条件或是一个政治保障就是“在党的领导下”,依法_的目标在哪里呢?这个定义同样说的非常清楚,就是要“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都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国家民主的制度化与法律化。”保证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与法律化,其实也就是说,归根到底,用我们最通俗的话来说,就是要实现人民的当家作主,人民要真正的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那么这种主人怎么实现的呢?怎么体现自己是主人的呢?就是通过人民的依法_。
我们对依法_下了一个简要的定义之后,我们还有必要对依法行政下一个定义,依法行政,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1588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换积分(积分可提现)
注册 登陆 用订单找账号 ,赶跑一批,关起来一批,革命就被镇压下去了。革命被镇压下去以后呢,慈禧太后从她作为封建君主的意义上讲,她还是想振兴中华,你不能说慈禧太后就想毁灭中华,这样不符合历史逻辑,她还是想振兴中华,只不过振兴中华,有一个她清王朝自身的前提,必须我清王朝能够存在下去,所以当她把革命镇压下去的时候,她自己改革。从1901年到1902年,她就开始改革了,一直改到1911年,花了10年左右的时间,把中国古代留下来的法律_,形式上全部改了一遍,全部改过了。
你看我们今天的法律体系是什么?是宪法,宪法为根本大法,下面有刑法、民法、诉讼法、婚姻法。这样庞大的现在化的法律体系,其实这个法律体系不是最近50年来产生的,不是我们党领导创建的,也不是国民党创建的,是慈禧太后时代、在她的领导下就创建了。
那中国古代的法律体系是什么呢?中国古代的法律体系就不是现代的,是宪法、刑法、民法、诉讼法、婚姻法,继承法、劳动法、军事法,全部都混到一块,所以我们古代的法律说法就叫“诸法合体”。诸就是言字旁,右边一个者字,诸法合体就是很多种法律混到一块,所以从秦朝以后,秦朝叫这个叫“秦律”,汉朝叫“汉律”,唐朝叫“唐律”,宋律、元律、明律、清律,都不是像我们现在分的很仔细,结构很完整,体系很严密,没有这个。所以是慈禧太后领导的清末改制,把传统的法律体系改革了。
在慈禧太后时代,他们也还派人去国外考察国外的宪政法制状况,著名的五大臣出访西洋各个国家,就是在1905年启动的,他就派了很多大臣,许世昌到英美国家、到日本,去访察人家的宪政与法制。所以清王朝做了努力,那大家说清王朝做了那么多努力,为什么不能改变中国。这就是《红楼梦》讲的那两句话,“呼啦啦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封建帝制,封建王朝,走了两千多年,走到了清末之时,已经是强弩之末,一座大厦,即将坍塌下来,谁能把它撑起来,就像油灯里面的油已经快干了,不进行彻底的革命性变革,是不可能有凤凰涅槃的,但是彻底的革命性的变革,必然就导致封建制的覆灭,而封建皇帝是不可能做出这样的历史超越的。所以清王朝的最后的努力,这种法制化的努力,虽然打开了中国走向的法制的大门,但是并没有能够挽救封建制度的覆灭,并没有使中华民族真正的振兴,原因就在这里,就是因为它的政治底线阻碍了对中国法制化的改革和推进。
那么清末以后,取代清王朝的是中华民国,应当承认,在中华民国时期,中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但由于连年战乱与帝国主义的矛盾,就是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的对外的战争,中日战争、抗日战争,紧接着,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的军事斗争,那么实际上国民党时期的法制建设,也没有达到应有的状态,除了历史环境的限制以外,也与国民党的政府的本质有着内在的联系。
1949年,新中国建立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迎来了新的曙光,50年代初,中国的法制建设应当认为非常迅速,而且成绩斐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大家想一想,50年宪法,一部相当好的宪法,就是在54年制定的,然后我们发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但是,天总是难遂人愿的,在50年代末期,一段反右斗争,使中国法制刚刚走向欣欣向荣的大道,又被迎头一瓢冷水。还没有从反右斗争中清醒过来,文化大ge min接踵而至,导致了更为严重性的灾难性的后果。十年文化大ge min,不仅法制建设毫无发展,甚至可以说是中国法制的大倒退,法制遭受极其严重的大破坏。
文化大ge min结束以后,1978年,我们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我们党清醒的认识到,要使中华民族振兴,要使社会主义展现它应有的活力和生机,就必须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这时候就提出了这样的政治口号和社会目标,“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然后经过了十多年改革的发展,中国的法制也随着中国的民主进步而不断的进步。
到1996年,我们的中央领导集体听了法制课,请了法学家走进中南海,给他们讲了一堂关于依法_、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若干理论和实践问题这样一个讲座,听完讲座以后,当时的总书记江泽民同志,做了一个“依法_,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
讲话,就是这一个讲话,以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的身份,第一次明确提出我们的_方略是依法_,我们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制国家。
历史推进到1997年,我们党召开了十五大,十五大明确的将依法_、建设社会主义法_家写进了我们党的纲领性文件。而且在1996年,在那次讲座后,江泽民的讲话是用的“制度”的“制”,依法_,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用的是“制度”的“制”。1997年,我们党的十五大就把这个法_家的“制”,从“制”改为三点水的“治”。那么大家会问,这样一直改有什么意义?这一次改的非常重要,因为立刀这个“制”,在英语叫“legal system”,用汉语来解释就是法律制度,当然也可解释成为法律_,法律的体系也可以,但主要还是指法律制度。有法律制度的国家,从奴隶制、封建制到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都是,法制国家用制度的“制”并没有体现我们目标的特色。然后到十五大,我们党中央把法_家改为三点水这个“治”,三点水这个“治”表示什么意思呢?表示法的统治,用英文来表示就是“rule of law”,法的统治就是指法律要至上,法律要具有极大的权威,在社会调整的规则与规范中,什么最大?法律最大,法律有至高的权威性,最大的权威性。而“制”可以最高也可以当作工具,当作手段,那么当作工具或者是当作手段,我可以有“法制”这一手段也可以有其他手段,所以它并不意味着法律是至上的,并不意味着,法律是第一的。但“治”就意味着必须让法律具有至上的权威性,所以党的十五大又推进了我们党和国家的法制建设。
然后到1999的时候,我们召开了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对宪法进行了修正,把依法_、建设社会主义法_家,写进了我们的根本大法――《宪法》之中,所以依法_,从此开始不仅仅是我们党的重要目标、_方针,也是我们国家的主要目标和_方针。依法_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步履蹒跚的走到了今天,依法_不断发展,在中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二)依法行政的发展
讲了依法_的历史发展,同志们就会说,中国在依法_的过程中何以推进依法行政的?是怎么提出依法行政的?
我们把眼光倒回到1999年,早在1999年我们的国务院就发布了当年的23号文件,叫[99]-23号文件,这个文件的名称就叫《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这是我们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次提出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第一个决定。正是这一决定,全面的开启了中国的法治政府建设,使中国政府迈开了法治化的大步。
随着历史的推进,尤其是随着法治本身的发展,到2002年的时候,我们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加强对执法行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所以,依法行政又在我们党的十六大的报告中,被加以特别的强调。
到2004年,国务院发布了另一个更为重要的文件――《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就是这一文件,明确指出中国未来政府发展的重要目标是法治政府建设,中国未来法治政府建设是近10年,从去年开始,10年期间的中国政府发展建设的目标。从这里开始,中国新一轮的政府法制建设,依法行政又迈开了新的步伐。这样我们就讲完了第二小点,依法行政的发展。
(三)依法行政的基本目标
大家就会问一个问题,依法行政有什么样目标呢?这是我们在第一个大问题当中应该思考的第3个小问题,依法行政的目标是什么?依法行政的基本目标有七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政府职能明确。政府职能明确是非常重要的,整个政府在国家的政治活动中,在国家的事务管理活动中担负什么样的责任?你享有什么样的国家权利?这个必须明确,如果政府的职能不明确,那政府就会不知所措,政府会因为职能不明确,而人浮于事,而无所作为。政府职能明确是指我们整个政府要明确我们的责任,要与民法,司法,军事管理机关要有所分别,同时,政府的每一个部门,也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工商部门、
税务部门、规划部门、国土管理部门,你该管理什么事,你该履行什么职责你要弄清楚,这是第一个目标,就是政府职能明确。
第二个方面,政府立法科学。我们政府有大量的立法活动,就中央人民政府来说,就是指我们的国务院,它担负着行政立法的责任,也有行政立法权。国务院各个部委,还有部委规章的立法权和制定权,那么它的立法活动也同样要科学。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政 ……(未完,全文共24794字,当前仅显示4459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干部学习讲稿:依法行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