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社会实践/科学发展/城建讲话/计划规划/>>正文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发表时间:2015/10/21 22:04:54
目录/提纲:……
一、“十二五”发展成就
1、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2、经济结构显著改善
3、园区经济快速发展
4、城乡统筹更加协调
5、民生水平持续提高
6、“两型”建设稳步推进
7、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二、基本经验
一、战略机遇
1、国家重大战略指明了我县发展方向
2、区域重大战略提供了我县发展支点
3、本市重大战略提供了我县发展抓手
二、面临的挑战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原则
1、经济增长
2、结构调整
3、民生改善
4、资源环境
5、创新驱动
6、社会管理
1、构建快速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
2、构建互联互动的现代信息网络
1、健_管人才领导_
2、创新集聚人才_机制
3、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
4、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
1、加强政府文化建设
2、深化创新文化建设
3、打造县域文化品牌
1、土地资源
2、山水资源
3、矿产资源
1、效率**大力推进简政放权
2、法治**法治政府
1、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2、优化财税政策对创新创业的扶持
3、完善创业服务,降低创业门槛
1、建设创业创新公共平台
2、丰富创新创业创客平台
3、加快发展创业孵化服务
1、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
2、积极利用资本市场
3、丰富创业融资新模式
1、构建覆盖城乡电子商务网络
2、打造返乡创业集聚群
3、健全城乡创业服务体系
1、智能……
**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初稿)

二0一五年八月

目 录
第一篇 指导方针与发展目标 1
第一章 规划背景 1
第一节 “十二五”发展成就 1
第二节 “十三五”发展环境 4
第二章 “十三五”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6
第一节 指导思想和发展原则 6
第二节 发展目标和指标体系 7
第二篇 战略任务 9
第三章 优势重构 提升国内外资源集聚能力 9
第一节 完善交通通信网络 打造联通优势 9
第二节 深化人才发展_ 培育人才优势 10
第三节 弘扬湖湘文化传统 光大文化优势 12
第四节 科学利用资源禀赋 发掘资源优势 13
第五节 加强治理能力建设 塑造发展优势 14
第四章 创新创业 增强县域经济内生活力 17
第一节 完善创新创业_ 迸发“众创”活力 17
第二节 夯实丰富创客平台 拓展“众创”空间 18
第三节 建立多元融资渠道 实现众创便捷融资 19
第四节 拓展城乡创业渠道 推进创业带动就业 19
第五章 智能制造 深化县域新型工业化进程 21
第一节 构筑“一区多园”工业布局 21
第二节 全力发展四大工业产业 23
第三节 推进传统产业智能提质 25
第四节 积极推进绿色制造工程 26
第五节 完善智能制造保障措施 28
第六章 产业协同 全产业打造现代化农业 29
第一节 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发展 29
第二节 做强做优农业特色产业 31
第三节 大力发展农业新兴产业 32
第四节 稳步推进加快农村改革 33
第七章 智慧服务 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 36
第一节 依托互联网+ 打造服务业智慧平台 36
第二节 对接新型工业化 有序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37
第三节 对接新型城镇化 稳步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40
第四节 推进业态创新 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 42
第八章 一带两轴 统筹新型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 44
第一节 打造“一带两轴”城镇格局 44
第二节 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 45
第三节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 46
第四节 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48
第九章 绿色发展 加快_生态文明建设 50
第一节 全面促进资源两型循环高效使用 50
第二节 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51
第三节 健全生态文明体系 53
第四节 加强监测和执法监督 54
第五节 加快形成良好社会风尚 54
第十章 包容发展 完善均等化公共服务体系 56
第一节 配置优质资源 健全公共教育体系 56
第二节 优化收入分配 完善就业服务管理 57
第三节 提高全民素质 发展文化体育事业 57
第四节 深化_改革 改善医疗卫生服务 58
第五节 应对形势变化 巩固人口计生工作 59
第六节 多层次全覆盖 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60
第七节 服务改善民生 强化社会管理效率 61

附件1:**县“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指标表
附件2:**县“十三五”规划重大项目汇总表


2016-2020年是**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时期,是我县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_、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改革开放和_现代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关键时期。本纲要全面_的_和__、_全会精神,主要阐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发展目标与战略任务,是今后五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控、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篇 指导方针与发展目标
第一章 规划背景
第一节 “十二五”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我县大力实施“两型引领、工业带动,和谐发展、科学跨越”的发展战略,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圆满完成。
一、“十二五”发展成就
1、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坚持发展质量与速度并重的原则,持续巩固发展基础,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GDP)从2010年的172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315亿元(2015年数据为预计数,下同),年均增长11.8%(按可比速度,下同),增速高于规划目标0.8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15年达到36770元,比2010年增加18961元,年均增长15.6%,总量超过“十二五”规划目标5955元。财政总收入从2010年的10.0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4.4亿元,年均增长19.5%。固定资产投资从2010年的56.5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00亿元,年均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3138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话精神,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_、全面从严治_战略布局为总揽,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强工壮县为主线,以提高民生质量为根本,通过提升国内外资源集聚能力和增强县域经济内生活力,走对接国家、省市、区域重大发展战略和长株潭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发展道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发展进程,努力迈进_经济社会发展百强县。
二、发展原则
——坚持融合发展,对接重大战略、区域发展与产业发展。一是战略融合。国家、省市、区域的重大发展战略就是本县的发展机遇与发展方向,需要因地制宜,结合本县实际情况,把本县发展深深融入国家、省市、区域的重大发展战略之中,以加快发展步伐。二是区域融合。长株潭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改革配套试验区,是“一部一带”战略的重要支撑点,**县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要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措施融入区域发展。三是产业融合。要与长株潭的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深度融合,做到工业、农业、服务业与信息产业深度融合,并在农业领域实现第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全产业打造现代化农业。
——坚持创新发展,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为了提高经济竞争力、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打造发展新引擎,必须贯彻落实“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具体措施,激发百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增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活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
——坚持绿色发展,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局面,迫切需要着力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缓解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突出矛盾,使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
——坚持统筹发展,促进城乡共同进步。统筹发展是科学发展的题中之义,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统筹城乡发展是我县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是对传统城乡关系、工农关系及各种利益关系的重大调整,要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
——坚持包容发展,实现全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以人为本、服务民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改善民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坚持包容发展,让全民享有平等的公共保障、社会服务等权利,切实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第二节 发展目标和指标体系
我县“十三五”时期的总目标是:通过集聚资源,迸发活力,攻坚克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努力迈进_经济社会发展百强县。
1、经济增长。GDP年均增长10%,到2020年达530亿元,人均GDP达60000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到2020年,五年累计投资164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到2020年达134亿元以上。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0%,到2020年达40亿元,占地方生产总值的8.7%。直接利用外资年均增长7%,到2020年达12413万美元以上。
2、结构调整。到2020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5.0:53.5:31.5,非公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达到88%;全县规模工业增加值从2015年的148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275亿元,年均增长12%;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品牌效益不断提升,工业经济量质并举。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5年的17.5%提高到2020年的28%;城镇化率从2015年的38%提高到2020年的46%。
3、民生改善。到202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031元,年均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4803元,年均增长13%。到2020年,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年累计4万人;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力争全覆盖;社会救助体系和应急机制更加完善;高中教育毛入学率95%。
4、资源环境。到2020年,万元GDP综合能耗在2015年基础上下降20%,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5%,万元GDP取水量下降21%,二氧化硫排放总量下降3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8%,空气质量达标率达到98%,森林覆盖率达到45%,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5、创新驱动。研发投入占GDP的2.8%,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0家以上,带动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2000人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2.5件。
6、社会管理。政府公共服务信息公开率95%,政府公共服务网上办理率95%,每万人口拥有律师数2个,社会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98%,基层民主参选率95%,城乡居民依法自治比例达标率100%,社会安全指数实现程度100%。





第二篇 战略任务
第三章 优势重构 提升国内外资源集聚能力
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各类资源严重不足的制约,需要重构自身综合竞争优势,提升汇聚国内外资源的能力。为此,需要着力完善交通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打造联通优势;不断深化人才发展_,培育人才优势;大力弘扬湖湘人文精神,光大文化优势;科学利用资源禀赋,发掘资源优势;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塑造发展优势。
第一节 完善交通通信网络 打造联通优势
以打造大交通、发展互联网、物联网为主线,构建综合交通体系、现代信息网络和商贸流通网络。
1、构建快速便捷的综合交通体系。牢牢把握长株潭同城化的契机,以“大交通”为切入点,打造以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城际轨道、水运码头为支撑的区域性综合交通体系,对内构建“一小时经济圈”,对外形成交通优势,增强市区交通疏解能力、码头物流集散能力,将**县建成长株潭沟通西南的交通枢纽。加快统一规划建设步伐,构建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把**县处于湖南“一带一部”东部大通道向西枢纽的位置优势转化为交通优势,改变“人不落地”的现状。
“十三五”期间,完成醴陵至娄底高速公路**县段G60扩容、潭衡高速晓南互通出口、长株潭城市轻轨**县段、**港易俗河港区千吨级码头二期工程、金霞山游轮客运码头、天易示范区通用机场、河口千吨级码头综合物流港。完成武广高铁株洲站至沪昆高铁韶山站接转、湘湘干线二期(S330)、天易公路三期(S330)、潭衡高速杨嘉桥互通至市高新区连接线(S61)、易花线一期(即易俗河至G60复线射埠土桥互通连接线,S219)、G107国道梅林桥段连接线、马白线提质改造(S337)、湘青线**县段提质改造(原S003、现G240)、G107**县段提质改造、石中线提质改造(S332)、山花线**县段提质改造(S337)、白花公路(S337)和天易客运站扩建工程,推进县域内环通畅化。将我县拓改硬化的2000公里农村公路全部纳入国家交通运输部农村公路基础数据库,积极争取国省补助,努力确保全县农村公路硬化建设需求。
2、构建互联互动的现代信息网络。强化规划、组织、协调和指导,推进通讯网、广电网和互联网发展,实现“三网融合”,形成覆盖全县的数字式、交互式、多功能的现代化信息网络。加快无线网络建设,基本实现县城、经开区和重点乡镇的无线宽带覆盖;加快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积极发展第四代移动通讯网络;扎实推进物联网应用;加快电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建成覆盖城乡的高速宽带公众信息传输网络;推进城镇统一信息空间建设,面向城乡未来发展需求,建立覆盖全县、统一集中的空间、人口、自然资源、宏观经济基础信息资源库和资源管理中心。
第二节 深化人才发展_ 培育人才优势
以培育人才优势为目标,紧紧抓住人才管理、引进、使用和服务四个环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优先保证人才投资,优化人才环境,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推进人才集聚,提升人才素质,打造高素质的党政人才、领军型企业家、企业经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农村实用型人才等人才队伍。
1、健_管人才领导_。党管人才是人才工作的重要原则,是保证人才工作的正确方向、促进人才强县战略更好实施的重要保证。加强党委人才工作机构建设,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例会制度,审议人才工作重要文件、重要活动和重点项目;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党委组织部门在党委领导下,围绕党委、政府中心任务,落实好人才工作牵头抓总的职责;推进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各部门根据职责任务,分解细化目标,明确阶段重点,落实具体措施;动员社会各方积极参与人才工作,充分发挥企事业用人单位在人才培养、吸引、使用等方面的主体性作用。
2、创新集聚人才_机制。建立和完善以政府部门宏观调控、市场主体公平竞争、中介组织提供服务、人才自主择业的人才整合配置机制。加强政府对人才流动的政策引导和宏观调控,大力推进人才柔性流动,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的_性障碍。鼓励用人单位以岗位聘用、项目聘用、任务聘用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自主聘用各类高层次人才。加快人才市场体系建设,完善市场服务功能,畅通人才流动渠道。加快建设我县人才信息资源中心,建立人才信息数据库,形成面向社会的人才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完善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绿色通道”机制,大力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实施创新型科技人才培养工程,完善科技人才激励机制,对接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和省“百人计划”,着力引进一批县外高科技人才,合理开发利用县内科技人才资源。为拥有技术、创意的人才提供创业投资服务,鼓励以创新服务品牌、创作成果和研发成果等无形资产入股创业。到2020年,在全县范围内培养10名产业技术领军人才、100名科技创新创业人才、20个创新团队,带动培养2000名科技研发人才。
3、完善人才评价激励机制。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科学化、社会化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标准,拓宽人才评价渠道,改进人才评价方式,提高人才评价考核的科学化水平。健全科学的职业分类体系,建立各类人才的能力素质标准。完善以群众评议为基础、部门领导评鉴为主导的公务员考核制度,建立符合科学发展和正确政绩观要求的党政人才考核评价体系。分类建立事业单位人员绩效评价制度,建立重在业内和社会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落实用人单位在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聘任中的自主权,建设科学、动态、面向全社会的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价体系。完善职业资格制度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加强政府对职业准入资格的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评定机制,完善相应的考核实施办法。
4、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完善分配、激励、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与业绩、能力相适应、鼓励人才创新创造、充分体现人才价值、有利于保障人才合法权益的分配激励机制。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完善事业单位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大胆探索不同类型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办法,探索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年薪制、协议工资制和项目工资制等多种分配形式,推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股权、期权等中长期激励办法,重点向创新创业人才适度倾斜。稳步提高技能人才待遇。健全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的人才奖励体系,加大对关键岗位和有突出贡献人才的奖励力度。研究制定人才补充保险制度,支持用人单位为人才建立补充养老、医疗保险。扩大对农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的社会保障覆盖面。健全人才政策法规体系,完善人事和劳动争议仲裁制度,依法保护用人单位和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推进人才工作法制化、规范化,逐步形成国家、社会和单位相结合的人才保障体系。
第三节 弘扬湖湘文化传统 光大文化优势
文化是灵魂,文化是向心力、凝聚力。以__价值观为指引,以弘扬湖湘文化传统为切入点,以凸显经济社会价值为目标,努力挖掘湖湘文化与时俱进的现实意义,加强政府文化、创新文化建设,打造我县文化品牌,引导我县文化消费,把人文精神转化为文化优势,使其更好地为我县的经济社会建设服务。
1、加强政府文化建设。政府文化在文化建设中发挥重要的引领作用。我县应坚持在服务型政府价值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指导下,弘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经世济民”等湖湘文化传统,全面从严治党,打造“清廉有为”的政府文化,提升政府软实力。通过健全政府思想道德体系、政府工作制度体系和政府绩效管理体系,规范政府管理行为,使政府公务员真正做到行政为民、依法行政、科学行政、高效行政,努力打造一流县镇基层政府。充分利用我县广播、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加大服务型政府文化的宣传力度,把政府价值观、政府愿景、政府精神、政府口号、政府道德体系、政府工作制度、政府行为规范、政府绩效评估等政府文化元素传递给我县社会公众,加强社会公众对政府的监督,塑造政府良好外部形象,增强政府文化的经济社会发展凝聚力与引领力。
2、深化创新文化建设。“敢为天下先”是湖湘文化的重要品质,今天的时代意义就是要敢于创新、率先创新。以构建“有利于企业家成长、有利于企业创新发展”的创新文化系统为目标,以形成创新文化传播合力为重要抓手,整合网站、刊物、讲座、论坛、展览、科普活动、文化广场等各类传播途径,拓展创新文化传播平台;把创新文化建设的理论与实践成果纳入各级各类培训,培育广大民众的创新意识,提升创新能力;设立“创新文化建设专项经费”,每年评选一次“创新文化优秀成果奖”,对各类创新文化优秀成果及在促进科技创新发展、培养创新人才、推动创新文化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团队、个人进行表彰。
3、打造县域文化品牌。以建设“全省一流文化强县”为目标,坚持“举红色旗、打文化牌、走生态路”的发展思路,深入挖掘整合历史人文资源,深化文化_改革,把文化资源优势转换为文化产业优势。打造以“齐白石”文化以及湘莲文化、湖湘文化为_的文化旅游精品线路和景区,重点建设白石文化旅游区、乌石红色旅游区、特色文化古镇民俗文化旅游区,进一步丰富我县一日游内涵;依托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和中国·**湘莲文化节等文化品牌活动,打造具有我县特色的重点文化企业、重点文化产业、重点文化产品和重点文化项目,全面提升我县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集聚人气。
第四节 科学利用资源禀赋 发掘资源优势
以_为指导,改革和创新与资源开发相关的_机制,发掘土地资源、山水资源和矿产资源优势,增强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集聚能力。
1、土地资源。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现“耕地红线不突破,耕地质量有提升”的发展目标。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划定“三线”,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科学安排建设用地,对其进行二次开发利用,促进城镇建设用地减量增长。集中精力治理农村空闲宅基地,增加对“空心村”的治理,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程度。全面提高基础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构建覆盖全域的“国土资源云”。到2020年,地保有量不低于66232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54697公顷;建设用地控制在22913公顷以内,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20058公顷以内; 单位建设用地地区生产总值达118.15万元/公顷;生态保护用地保持在67130公顷以上,森林覆盖率不低于45%。
2、山水资源。山水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要将绿水青山视作我县集聚资源的战略资源。争取国家、省市的节水、供水、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等重大工程项目,保护水源,整治我县涟水、涓江河流域,扩大和疏浚河道,增强河道生态用水保障能力;建设“县域水库”、打造“湘中水乡”,到 2020 年,完成花石、印子山水库等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完成全县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任务;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3000亩;争取实现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 0.53 以上。严格执行《**县林地保护利用规划(2010-2020)》,确保到2020年林地保有量达到99000公顷,公益林达到45900公顷,商品林达到53000公顷。
3、矿产资源。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大对海泡石等稀有矿产资源勘查力度,建立完备的勘查数据库。进一步整顿和规范海泡石等稀有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保护好稀有资源。积极与_企业对接,建立现代化技术水平高的海泡石资源深加工企业,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水平。
第五节 加强治理能力建设 塑造发展优势
改革政府管理_与管理方式,着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重点推进“效率**、法治**、平安**”建设,把政府职能转变成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优势。
1、效率**
大力推进简政放权。把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未完,全文共48997字,当前仅显示8812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