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学习讲稿:_的用人之道
郝幸艳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副研究员
大家好,我今天要给大家讲的题目是_的用人之道。
课程前言
明末思想家王夫之说过:“能用人者,无敌于天下。”作为政治家、革命家的_,深知如何用人是革命成败的关键性因素。_在《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中指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_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借鉴中国传统用人之道,并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进行改造与发展,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用人理论。他的用人之道内涵丰富。
1938年10月14日,_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的报告中,把党的干部政策归纳为三个方面:“必须善于识别干部,必须善于使用干部,必须善于爱护干部”。党的干部政策,就是“用人之道”。今天我们就集中谈谈识别人才,使用人才,爱护人才。今天我们就讲一下_是如何识别人才,使用人才,爱护人才。
一、识别人才
我们先看第一方面,识人。识别人才,也就是怎样发现人才,怎样选拨人才。_的识人之术有两个核心思想:德才兼备,五湖四海。
(一)德才兼备
“德才兼备”是中国传统的选人用人标准。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较为系统地阐述了德才兼备的内容。他说,“德者,才之帅也;才者,德之资也。……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_结合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和建设实践,对“德才兼备”赋予崭新的内容,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984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伟大胜利。_本人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尤其是对待亲属上,更是严格要求。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正是用人之际,以_的地位和影响,对个别亲属安排工作应该是轻而易举,一般人看来也是理所当然。但为了避免旧中国官场上千百年来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恶习重演,_特别嘱咐秘书田家英:“凡是要求我为其安排什么工作的,一律谢绝。我这里不介绍、不推荐、不说话、不写信。”_还多次说过,“我们共产党的章法,决不能象蒋介石他们一样搞裙带关系,一个人当了官,沾亲带故的人都可以升官发财。如果那样下去,就会脱离群众,就会象蒋介石一样早晚要垮台。”
1950年正月,_的表兄文运昌通过其弟文南松写信给_,请_出面为其介绍个工作。文运昌是_二舅之子,小时候是_最要好的朋友。1910年,_到湘乡东山学校读书,他是引荐人和担保人。1925年,_以“养病”为名,回韶山发动、组织农民运动,在一次聚会时,_军阀派兵来抓_,文运昌长得有些像_,结果他掩护_脱险,自己被捕,经多方营救才获保释。对这样一位有过命交情的至亲好友的要求,_也未拘私情,他在给文南松的复信中写道:“运昌兄的工作,不宜由我推荐,宜由他自己在人民中有所表现,取得信任,便有机会参加工作。”_之所以坚持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是因为他深刻地知道,共产党必须立党为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一个人身上丧失了原则,就会在千百万人身上失去说服力。
_的“五湖四海”用人思想,对于解决好今天依然存在的“圈子文化”问题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_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
讲话就指出:“党内决不能搞封建依附那一套,决不能搞小山头、小圈子、小团伙那一套,决不能搞门客、门宦、门附那一套,搞这种东西总有一天会出事!”_总书记的讲话体现了他对_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_的“五湖四海”思想,展现了他宽广的胸怀和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境界。所谓“五湖四海”,就是要不拘一格,就是要在坚持德才兼备标准的前提下,不计较干部的出身和职业、文凭和学历、年龄和资历等,而是更看重干部的实际素质和才能。
_非常重视年轻干部的选拔和重用。他认为,选拔干部就应该打破论资排辈、按部就班的思维传统,敢于大胆起用年轻干部。不敢重用年轻人,既耽误了他人,对我们的事业也没有好处。也不要怕年轻人没有经验,经验是随着干部的成长而逐渐增加的,任何人都不可能一开始就什么都懂。很多年轻人在_的重用下成为不可多得的人才。
26岁就担任_秘书的田家英,出身贫寒,少年时曾两度辍学,靠自己顽强拼搏,刻苦自学,最终成才。延安时期,_看到田家英的一篇文章后,非常欣赏,就挑选他当毛岸英的老师,从26岁起担任了_的秘书。从上世纪50年代后,_的大小文稿,大多出自田家英之手,曾有_“笔魂”之誉。_在中共八大的开幕词就是田家英起草的,其中就有那句著名的“骄傲使人落后,谦虚使人进步”,_也坦诚地承认:“这不是我写的,是一个少壮派,此人叫田家英,是我的秘书。”
人民军队中就更不用多说了。战争年代,许多出身低微的放牛郎、小和尚、小木匠、小瓦匠由于作战勇敢,革命坚定,都得到_的重用,十八九岁的“娃娃”当团长、师长,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当军团长都不是什么稀罕事。
_的五湖四海是不分党派的。_主张,要把党外大多数民主人士看成和自己的干部一样,同他们诚恳地、坦白的商量和解决那些必须商量和解决的问题。给他们工作做,使他们在工作岗位上有职有权。许多党外人士在_思想哺育下,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_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时,那里有两支地方农民武装,领导人是袁文才、王佐。在如何对待这两支农民武装的问题上,内部意见不一,有的主张消灭他们,_坚决反对,提出要团结和改造他们。他客观地分析了这两支队伍的过去,指出争取并教育改造他们,对建立革命根据地和今后开展游击战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经过_的工作,大家的认识取得了一致。对袁、王两支农民武装的改造,不仅使工农革命军在罗霄山脉中段站稳了脚跟,而且造成了军民团结、万众一心的融洽气氛。后来袁文才任红四军参谋长,王佐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任红五军纵队司令。红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后,袁文才、王佐被错杀。“没有理由杀袁王”这句话,_提起过无数次。建国后袁王二人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中,6位副主席党外人士占3位,56名委员党外人士占27人,在国务院领导中,4位副总理党外人士占2位,15位政务委员党外人士占9位,109位正副部级干部党外人士占49位。这充分体现了_团结党外人士的用人思想。
对于犯过错误的人,_也能不计前嫌。_说:“不但要团结和自己意见相同的人,而且要善于团结和自己意见不同的人,还要善于团结那些反对过自己并且已被实践证明是反对错了的人”。
对于曾经犯过路线错误的王明,在中共“七大”上,_亲自提议让王明继续担任中央委员。终于,王明在44名当选中央委员中,以选票倒数第二当选。1935年在遵义会议上被解除中共最高领导职务 ……(未完,全文共7870字,当前仅显示2764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干部学习讲稿:_的用人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