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干部/组织讲话/党会报告/培训/文化/宣传讲话/民族宗教/>>正文

干部培训讲稿:从文化角度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下)

发表时间:2017/5/12 12:40:01
目录/提纲:……
三、中国文化的特征
(三)团体主义
四、中国文化三个特征的现实表现和后果
(一)中国文化三个特征的现实表现
(二)中国文化三个特征的后果
五、实现中国梦的主要障碍
(一)“_”的遗产
(二)政府公信力丧失
(三)政策导向失误的功利思维
(四)行业不能够自治
(五)道德教育的滞后
(六)宗教组织全面的破坏
……
干部培训讲稿:从文化角度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下)
方朝晖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

三、中国文化的特征

(三)团体主义

另外一个以关系本位为基础,形成的中国文化的重要特点,我称之为团体主义。这个团体主义在英文当中表达为collectivism。所谓团体主义这个有很多西方心理学家也已经下了定义,我想这个团体主义指的就是人把自己理解为是一个集体的一份子,并且通过自己所在的团体或者集体,来构造自己的人身安全感。也就是说他们把自己所生活于其中的这个团体,这个集体,当成个人安全的一个屏障。

那么团体主义跟个人主义可以说是相互对立的,比如说这个有一项调查显示,中国的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更加倾向于在大型的公司,跨国公司,巨型集团,不可能会倒闭的,那样的大企业工作。而这个美国大学生比中国大学生更多地倾向于选择在小型企业,小公司,谋求个人的发展。那么中国人为什么更多地倾向于选择在大企业工作?他们觉得大企业是自己个人的一种安全感的保障,它有一定的稳定性。而美国人他们可能觉得在小企业工作,陈规陋矩会比较少。对于个人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甚至扮演一定程度的领导角色,可能会有更大的这个机会,和更多的这个挑战,他们愿意接受这种挑战。所以,这个中国文化的这个团体主义的成分,就比美国文化要高很多。

另外还有这样一项实验,就是让一批韩国学生和一批美国学生,共同去参与的这么一个实验,这些所有参与实验的同学,需要通过抽签的方式来决定自己要不要喝一种很苦的饮料。味道非常苦,大家都不想喝,那么有两种方法让所有参与实验的同学来选择,第一种方法是每个同学抽四次签,通过抽签,抽四次,每一个签上都有一个阿拉伯数字,最后有这四个签上的阿拉伯数字的总和,来决定你要不要喝这个饮料。比如说如果是奇数的话,那你就非喝不可,如果是偶数的话你可以不喝。那么另外一种方案同样是抽签,但是你跟另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1252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也成为一门技术,所以拉关系走后门的现象,关系学在中国文化当中是长盛不衰的。

第三,导致际之间的矛盾和斗争,非常激烈。嫉妒是中国文化当中的恶性肿瘤,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史上,可以说人性当中最阴暗的层面,往往都是来自于人和人之间的斗争,表现地非常得残酷。

第四,导致社会风气非常得流行,因为人和人之间相互影响,相互模仿。这样一种关系本位,导致跟风在中国文化当中是非常兴盛的,每个人都担心自己落伍,都担心自己跟不上潮流。就像_当中那么多红卫兵参与打砸抢,未必是趋于亲情和理智的思考,而在很大程度上是趋于一种跟风效应。担心自己落伍于时代的潮流,同样今天那么多人,争着出国,那么多人下海经商,在90年代初的时候,都在一定程度上与这种跟风效应有一定的关系。所以社会风气在中国文化当中,往往都是社会治理非常重要的切入点,我们接下来还会讲这个问题。那么在中国文化当中,当官做领导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理顺人际关系的才能的一种表现。一个成功的好的领导,往往都是理顺人际关系的高手,处理和驾驭人际关系方面,比常人要更加得优秀。特别懂得和理解下属的心里,往往这样的人更容易当,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

第五,导致中国文化当中重人情而轻制度,就是中国人千百年来根深蒂固的一种信念。就认为一切制度都是死的,而人是活的。那么中国人对于没有人情味的制度,冷冰冰的一刀切的,这种社会制度。总是倾向于通过变通的方式,凡是他们觉得不合情合理的地方,他们总是觉得制度是可以变通的,所以在中国文化当中几乎所有重要的制度,实行了几十年以后,或者更长的时间以后,往往都是百孔千疮。钱穆先生是一个杰出的历史学家,那么他研究中国历史上的土地制度,发现中国过去几千年的封建王朝当中,有很多朝代设计了非常好的,几乎没有比它更好更加完美的,这个税收制度和其他的经济制度。但是即使是再好的制度,在一个再好的王朝里,往往运行了几十年以后,就要作废,就已经是百孔千疮。因为什么呢?因为你即使是再好的制度,它都要来牺牲一部分人作为代价,因为制度它是讲究一刀切,它是不考虑每个人的个人的特殊处境的。那么中国人觉得不符合自己特殊处境的东西,它就千方百计地去说情,去找人,去变通。所以过了一些年以后,往往这个制度就必须要改革,制度就必须要重建。所以中国人是重人情轻制度。

第六,导致重私德轻公德。所谓重私德轻公德,这个私德是从人和人之间私人关系的角度来理解,一个事情的好与坏,所谓公德是从共同体的整体利益和需要的角度,来理解一件事情的好与坏。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我也曾经跟外地的一些朋友关系挺好的,那么我们每一次在一起交流的,在手机上、微信上交流的时候,对于一些社会现实当中不合理的情形,比如说贪污腐败行为,和其他一些社会上一些不好的事情。提到这些行为的时候,大家都是义愤填膺。大家都是这个大家批判,好象是很慷慨激昂的,那么我的这些朋友和我自己,在这些问题上是没有任何分歧,那么这样一种对社会不满,不合理现象的批评,体现出一种公德意识。可是等到后来我的朋友私人有事情找我帮忙,而我自己感到他找我帮忙的事情,可能跟国家政策,或者说跟我自己所涉及到这个领域的这个做事情的规矩不符的时候,没有办法帮忙,他就会非常不高兴。你有什么了不起嘛,你不就是一个大学教授吗,一个大学教授又怎么样。是吧?人家就觉得我这个人六亲不认,觉得我这个人太自以为是,是吧?或者说觉得我这个人太不照顾别人的人情和面子。从此以后我们的关系就越来越疏远了。他平时在骂这个社会不合理现状的时候,比我骂的还来劲,更加具有公德意识。为什么在他找我帮忙没有帮成的情况下,他甚至对我呢?就换了一种眼光,他就对我非常得生气。那也就是一些中国人虽然表面上各个都有公德意识,而实际上骨子里真正在意的还是私德。是你对我好还是不好。

梁启超先生曾经说过,说这个中国古代这个四书五经,儒家经典,所讲的90%都是私德,这些中国文化当中,你发明一个公德,发明一个社会公正的合理的这种秩序或者这一份价值,强加给老百姓,让大家接受大家是不会接受的。那么在中国文化当中,要想让大家变好,让社会变得有秩序,就要从塑造和规范私德入手,只有把私人关系,私德规范好,管理好了,这个公德才能够形成。所以私德才是中国文化当中最有力量的东西。那么我们讲了这个梁启超先生这个观点,实际上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他说明了中国文化当中这种关系本位所导致的后果。

那么像法家思想,它和这个儒家思想一个最大的区别,就是说法家是从那个真正从公德的角度,更多的从公德的角度来理解社会秩序,而儒家是讲了你尽忠也罢,尽孝也罢。你是忠你所忠的时候,那个对象那个个人,你尽忠中的是这个帝王本人,你的领导他对你有栽培之恩,所以你对他有这个,有一种感激之情,这种感激之情导致你对他百依百顺,你对你的父母尽孝,不是为了国家也不是为了社会,也不是为了你的村庄,甚至不一定是为了你的家族,是因为你的父母对你有恩,所以这个完全是一种私德,那么儒家讲的忠也罢,孝也罢,其实骨子里讲的都是私人情感,都是私德。所以,这个中国文化在这一点上这个也表现出跟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区别,而法家只所以在中国文化当中,最后被抛弃,没有真正地被人们广泛的接收,在很大程度上也与它不符合中国人的人情观,不符合中国文化的关系本位,有一定的关系。

(二)中国文化三个特征的后果


总结出的这个中国文化的这样一些特点,它导致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后果,就是在社会制度方面,或者现在社会治理方面,这样一系列重要的这个影响。那么我想有这么几个重要方面。

1.礼大于法

我们都知道,儒家是非常倡导礼大于法,儒家并不是反对法,中国历代统治者也不会反对法,但是他们认为法不与礼那么有效,那么所谓礼是什么意思呢?礼呢实际上说穿了就是人和人之间行为的一些规矩,一些不成文的,但是大家心里都能够认可的行为的规范。这个礼和法之间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就是,礼是可以根据人情,根据具体的场景,根据每个人的特殊情况,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断地进行变通和调整。那么礼和法之间,再一个区别就是法是通过强制性的方式来约束别人,而礼主要是通过道德的力量,人心的力量,心里的这个力量,来约束和影响人。礼的这样一系列的特点,导致礼比法在中国社会制度建设当中发挥的作用更大,孔子也明确地强调,"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明确的认为礼比法在中国文化当中发挥的作用应当是更大,对社会秩序的重建发挥的作用更加明显有效。

2.风化效应

那么另外一个中国文化当中有效的社会整合方式,就是这个风气的问题,我们研 ……(未完,全文共14785字,当前仅显示3517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干部培训讲稿:从文化角度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下)》
文章搜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