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马善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共16篇)
学习马善祥有感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中央表彰了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马善祥就是其中之一。他的
事迹让作为基层一线的我颇为感动,更加坚定了自己做事的决心,像一颗定心丸让自己有了前进的方向。
马善祥,男,回族,中共党员,1955年11月出生,四川隆昌人,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老马工作室”负责人。他热爱群众工作,对群众充满感情,将一心为民的信念贯彻工作始终,把让群众满意作为价值追求。从事基层调解和群众
思想政治工作30年,
总结出“民为本、义致和”六字理念、遵循“情、理、法、事”十三要则、依托“3441”保障制度、老马“三十六策”等一整套“老马工作法”。成功化解数十起重大矛盾纠纷,妥善处置多个意外事件,接访2万多人次,办理信访问题15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维护了辖区和谐稳定。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称号。
从老马的“民为本、义致和”六字理念、遵循“情、理、法、事”要则老看,处理事情就是要以理服人,用“义”来感人,用“情、理、法、事”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只有动了真情才能让众人服。也只有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才能不引起误会,才能把事情解决好。
有很多时候,在工作中不是我们不去干,而是干了没有成效。我们要有老马这种不折不扣的敬业精神和对老百姓深深的关怀之情,如果每个基层工作者都有这种情怀,那么老百姓将会以一份感恩的心来对待我们。
这种敢于担当的精神,需要有厚实的心怀。常言说,胸怀决定担当的高度,党员干部具备心忧天下、心中有梦、心中有“道”、视人民利益大于天的宽阔胸怀和气度,其担当就自然有高度、深度、广度;眼界决定担当方向,担当者既要提高系统思维、综合决策、驾驭全局的本领,又要跳出本部门本单位的圈子,善于从更广范围、更高层次看问题,使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1252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压力增大、缠访闹访数量增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对于基层来说,最不可忽视的就是基层调解组织的弱化。基层矛盾纠纷对调解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基层调解工作越来越力不从心。但是,“老马工作法”为我们解决基层矛盾、处理社会信访、维护_提供了方向,指明了道路。在基层中像马善祥这样的调解员是_的,基层需要更多的马善祥。
心系群众才能对症下药。紧张忙碌、马不停蹄,是马善祥工作的常态;群众带着怨气来,带着满意走,是“老马工作室”的写照。有一次调解纠纷,一名当事人因病住进医院,老马去医院看他,见他腰痛,就帮他揉腰,边揉边聊,缓解了病痛,也解开了心结。基层工作与百姓零距离接触,调解工作中,什么人、什么事都可能遇到。群众纠纷的根源,很多在于只注重个人利益得失,没有集体利益至上的大局观念,作为基层的信访工作者还是要静下心去了解事情的原因,做到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试图帮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法情互动才能解决问题。马善祥说,有时候去解决矛盾,确实双方都不太满意,但有时候双方都对我说,我们看在老马的面子上就签了。“这说明什么?说明很多时候解决问题,不是说服了群众而是感动了群众,群众被我们感动了,就会因我们而改变。”在基层工作中常会遇到“只为争口气”或者“互不相让一点利”的僵局,在讲道理、讲法律等各种手段都尝试过后,就因“满腔热情”、“换位思考”“对群众感情的真挚流露”而出现转机的情况。
厚植铺陈才能接力传帮。单枪匹马干不成大事,干部要有所作为,必须要有凝聚力,有号召力。马善祥通过成立“小马工作室”,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培养“小马”的工作中。基层中不止一个“马善祥”,要充分发挥优秀调解员的力量,通过开设学习课堂、讲座等形式将调解员们集中起来,交流经验,各取所长,培养更多的“马善祥”,为打造基层绿色政治生态添砖加瓦,不遗余力。
“要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这是马善祥的心声,更是调解员做好基层工作的努力目标和前进方向。
学习马善祥,当好基层调解“绣花针”
“老马”叫马善祥,观音桥街道首席调解员。当全国人大代表这一年,他对自己做了30年的调解工作,有了不少新感悟。去年3月10日,_总书记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马善祥结合工作实际,向总书记
汇报在基层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的体会。听完老马的
发言,总书记说,我们需要千千万万像老马同志这样的基层干部,发挥共产党员模范带头作用。(2月20日《人民日报》)
万丈高楼平地起,放眼望去全国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离不开千千万万的基层调解员,正是因为有了基层调解员,把许许多多琐碎的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终结在基层,才保障了全社会的长治久安。新时期基层调解工作与时俱进,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基层调解员,马善祥就是其中的一位。学习马善祥,当好基层调解“绣花针”就要学习他的“三种功夫”。
本领过硬是基础。基层调解面对的问题繁琐复杂,不仅考验基层调解工作者的心理素质,还需要具备各方面业务知识,对各项政策烂熟于心。马善祥虽已年过花甲,却仍每天坚持学习3个小时,2018年他写了100多篇工作学习心得,记了8本工作笔记。正是不断钻研,不断学习,使他练就了过硬的业务能力,处理群众问题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责任担当是保障。作为一名基层调解员,马善祥明确职责,“时代不一样了,社会治理水平越来越高,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大的矛盾冲突越来越少。作为人民调解员,更多的是要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做好情绪疏导和心灵抚慰工作。”老马总结道。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不辱使命,“选我当人大代表,是人民群众对我的信任,也让我多了一份责任。我必须用更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最近,老马正在围绕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更好发挥退伍
军人作用等方面梳理相关建议,并准备把这些建议带到今年两会上来。
心系群众是关键。作为一名调解员,30余载他始终穿梭于群众之间,与群众心心相印。去年一年,老马接待群众600多人次,有家长里短,有邻里矛盾,也有基层治理中的一些问题。“有事没事找老马聊聊。”这样的人越来越多,老马从不厌烦,总是笑脸相迎。
许许多多马善祥这样干部的涌现,提升了基层纠纷排解能力和社会矛盾化解能力,让基层群众能够在法治的阳光下共享文明幸福的和谐之美。
学习“时代楷模”马善祥
马善祥是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街道办事处人民调解员、“老马工作室”负责人。他从事基层调解和群众思想政治工作30年来,将一心为民的信念贯彻始终,总结出“民为本、义致和”六字理念、遵循“情、理、法、事”十三要则、老马“三十六策”等一整套“老马工作法”。他成功化解数十起重大矛盾纠纷,妥善处置多个意外事件,接访2万多人次,办理信访问题15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维护了辖区和谐稳定,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21岁那年,马善祥穿上了军装,入伍两年多后,光荣
入党。如今,他已转业30年,党龄40年,却从未淡忘自己的军旅生涯。他对自己的期许,依然充满“军味”:“成为一名党的好战士”“成为创新基层工作的排头兵”,连哼唱的歌也是《小白杨》这样的军旅歌。
“这绿色的生命,早已在我的骨血里生长。”正是军队熔炉的锻造、军营文化的熏陶,让马善祥在脱下军装后,仍保持无畏冲锋的姿态,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退缩。俗话讲,“清官难断家务事”,马善祥做了30年的群众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势必遇到各种“难断”之事。但是他从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刻苦钻研,探索出一整套化解矛盾纠纷、处置意外事件的方法对策。在他的不懈努力下,“有事找老马”已成为当地群众的共识,“老马工作法”更成为全国调解员的学习范本。
心有群众,才能真正行动。马善祥的儿子曾一度认为“父亲对外人比对家人好”,老马纠正说,“那些不是外人,是群众!”作为曾经的人民子弟兵,这是对军民鱼水情最深沉的感悟。为了“让群众享受服务”,马善祥坚持“准军事化”自我约束,给自己立的规矩不可谓不多:接待群众的“六个环节”,服务群众的“五个一样”,帮助群众的“四个主动”,以及不喝酒、不抽烟、不打麻将……只要能把群众服务好,“宁愿为难自己多一点”。
像马善祥这样奋斗在基层一线的退役军人,并非个例。江西南昌市蛟桥派出所社区民警熊少波,探索创新“说理执法”工作模式,把情、理、法有机地融为一体,消除矛盾纠纷于萌芽状态,被誉为“金牌调解员”;湖南石门县薛家村“名誉村长”王新法,带领村民修建烈士陵园,募集资金修路15公里、建桥6座……对他们而言,“生命中有了当兵的历史”,胸中的血就 ……(未完,全文共14783字,当前仅显示3517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学习马善祥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共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