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新文秘网>>法院/政法武装/>>正文

人民法院参与乡村治理的路径探索

发表时间:2019/10/29 10:57:24
目录/提纲:……
一、当前乡村治理的现状
(一)乡村治理的主体
(二)乡村治理的方式
二、乡村治理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党组织软弱涣散
(二)农村人才流失严重
(三)农村法制意识淡薄
(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发展滞后
(五)农村环境问题非常突出
三、人民法院参与乡村治理的路径
(一)协助党委提高乡村基层组织建设
(二)加大法律宣传,营造法治环境
(三)充分发挥民事审判职能,建设多元化调解机制
(四)充分发挥刑事审判作用,确保乡村和谐稳定
……
人民法院参与乡村治理的路径探索

摘要
__报告明确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_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我国农业和农村现代化。而乡村治理作为乡村振兴的基础,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是否能如期实现。根据2018年10月最高院印发的《关于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人民法院应主动承担保障_建设事业顺利进行的伟大使命,加强对农民权益和农村环境资源保护,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弘扬__价值观,促进文明和谐平安乡村建设;建立健全科学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关键词 :乡村治理 法治乡村 多元化调解

一、当前乡村治理的现状
(一)乡村治理的主体。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乡村治理的主体由乡村各级党组织的“一元”主体逐渐演变为乡镇政府、村党委组织、村民委员会、农民合作组织、社会团体、村庄精英、农民群众等“多元化”主体。这表明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乡村治理主体也随即发生改变,其中乡镇政府和村民自治组织在乡村治理中还是占主导地位。从年代的视角来看,7
……(新文秘网https://www.wm114.cn省略821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霸”,村民自治异化为干部自治,村民难以真正做到民主决策、民主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二)农村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城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大量的农村农民外流,这大大地削弱了乡村振兴的组织基础。青年人才的外流,导致乡村经济失去活力,很难得到快速发展,间接使村庄中可供民主选举的高素质的村委会成员候选人减少,导致村委会工作能力的下降。而留下来的大部分是妇女、老人和儿童,因为生活质量相对较差、安全隐患多等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另一方面他们对参与到乡村民主自治的意愿不高,从而导致乡村民主自治成为少数人的自治。
(三)农村法制意识淡薄。由于农村法治建设的滞后性,导致部分农民仍旧习惯用传统道德观念和一些老旧规矩规范自己的行为,未形成知法、守法和尊重法律的良好社会氛围。在遇到违法行为侵害自己的合法权益时,也很少借助法律的力量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大多是采取以暴制暴或者邻里协调等方式解决,这从客观上放纵了不法行为的蔓延。由于农民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受封建传统意识的禁锢性高,导致他们对国家法律看到更多的是其强制性的一面,而相对忽略了法律所具有权利保护的一面,这些国家法律制度与传统文化之间的鸿沟,严重阻碍了农民法律意识的提高以及乡村治理法治化进程的推进。
(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发展滞后。虽然近几年来,_、_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推进了我国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大大改观了我国农村面貌,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农村教育设施薄弱,师资力量欠缺、留守儿童多等;医疗卫生设施依然薄弱,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依然十分突出;公共文化资源十分短缺,没有文化活动场所、没有文化活动设施、没有文化活动内容的现象还普遍存在;社会福利严重滞后于社会和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福利机构缺乏、覆盖面不够广等。
(五)农村环境问题非常突出。受自然和人为影响,部分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不合理的使用农药化肥等导致土壤污染,规模化的养猪场、养鸡场导致的大气和水体污染。各种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导致的地面污染以及工业排污、滥采乱伐导致的自然环境破坏等,使农村居民的生产、生活安全受到了很大威胁。
  三、人民法院参与乡村治理的路径
要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目标,有效的乡村治理是基本保障。要实现这一国家战略目标,离不开国家、社会、个人的共同努力。人民法院作为政法单位,宗旨在于定纷止争、司法为民、便民,因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和专业水平保障,在乡村治理中担负着不可忽视的重任,
(一)协助党委提高乡村基层组织建设。乡村基层组织是乡村治理中最重要的主体和_,只有坚持党委的领导_地位,建立起科学高效的乡村基层组织体系,乡村治理才会有坚强的领导力量。人民法院党组织要主动加强与乡镇党委、村党组织的联系和沟通,协助党委培养村党支部书记、配强支部班子,改善支部成员结构,提高素质和能力,增强村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要协助村党支部着力抓好支部的工作规范,协助指导村“两委”制定党支部、村委会工作制度、支部及委员工作职责,系统梳理和修改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和行为准则,特别是结合经济转型升级、生态环境整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等工作,指导修订村规民约,切实引导广大农民群众的日常行为。县、乡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依法加强对村务治理的指导、对农村各类问题的预防和监管,让广大农民群众感受法律力量、认知法律尊严、增强法律信仰。
(二)加大法律宣传,营造法治环境。法治乡村是乡村治理的稳定基础,法治环境的营造是确保乡村振兴顺利完成的可靠保障。人民法院应坚持法治乡村理念,努力构建乡村法治体系,丰富乡村法治文化生活,引导广大农民群众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切实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人民法院多利用其专业性,积极通过与电视台合作或采用“两微一端”“抖音”“快手”等各种信息载体,以帮助农民解决各种利益诉求出发,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定期发布各种典型案例、涉农法律知识,给予其诉讼指导;加大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在普法内容上要尽量贴近农民的实际生活,具体针对农民在实际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需求。同时要改变普法中偏刑轻民现象,既要使农民懂得自己的义务,又让农民了解其依法享有的权利以及如何正确行使和保护。由人民法院下设的人民法庭按照管辖范围定期进行普法宣传,通过以案说法、摆摊 ……(未完,全文共4564字,当前仅显示2305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收藏《人民法院参与乡村治理的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