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提纲:……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水生态治理与依法治水管水的重要意义
二、聚焦重点任务,全面提升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一)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水安全保障基础
一是加速重大水利工程建设
二是强化农村水利设施建设
(二)筑牢防汛抗旱防线,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一是完善监测预警体系
二是强化物资队伍建设
(三)深化河湖长制工作机制,推动河湖生态持续改善
一是推进智能化监管全覆盖
二是强化跨界联防联控
(四)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
一是推进母亲河复苏行动
二是深化水资源刚性约束
三、强化责任担当,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一)压实工作责任,形成联动合力
(二)强化法治保障,提升执法效能
(三)加大资金投入,强化要素保障
四、坚持久久为功,以系统思维推动水治理高质量发展
……
在全市水生态环境改善暨依法治水管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水生态环境改善暨依法治水管水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全面
总结近年来我市水利建设、防汛抗旱、水生态保护等工作成效,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与挑战,部署下一阶段重点任务,推动全市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再上新台阶。参加今天会议的有市水利局、生态环境局、应急管理局等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政府分管领导及水利部门负责人,以及部分乡镇、街道代表。刚才,*县、*区水利局作了
汇报发言,讲得都很具体、很到位,既总结了成功经验,也提出了务实举措,我完全同意,希望各地各部门认真学习借鉴,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下面,结合我市工作实际,我讲四点意见。
一、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水生态治理与依法治水管水的重要意义
水是生存之本、文明之源、生态之基。加强水生态环境改善和依法治水管水工作,是贯彻落实_生态文明思想的具体实践,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保障民生福祉的重要举措。从全国层面看,党中央将水资源、水生态、
……(新文秘网http://www.wm114.cn省略774字,正式会员可完整阅读)……
看全文方法:付费极速开通 投稿换积分(积分可提现)
注册 登陆 用订单找账号 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河道景观带。
二是强化
农村水利设施建设。2023年以来,我市投入1.616亿元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受益人口6.534万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86.6%提升至87.5%。2025年要再投入2亿元,重点解决县乡、区街道等偏远地区的供水管网老化问题,新增受益人口10万人,力争年底前普及率达到88%。同时,要加快水库移民后扶项目建设,2023年已争取移民资金2.54亿元,实施生产开发、交通
供电等项目518个,发放直补资金0.48亿元,2025年要再谋划100个产业扶持项目,带动移民村集体经济年均增收15%以上。
(二)筑牢防汛抗旱防线,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防汛抗旱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近年来,我市与气象、应急、水文等部门建立集中办公、联合值守机制,2023年以来累计组织避险转移22.56万人,实现安全度汛;同时投入4.3亿元开展“一抗双保”生产自救,将农业损失降到最低。面对极端天气频发的新形势,要从以下方面强化措施:
一是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在现有1364个视频监控点位的基础上,2025年再新增500个智能监测设备,覆盖*河、*河等主要流域,实现水位、流量、水质数据实时传输,预警响应时间缩短至30分钟以内。县要在镇、*乡试点建设“智慧防汛”平台,整合气象、水文、地质数据,为应急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二是强化物资队伍建设。全市要按标准储备防汛编织袋100万条、冲锋舟50艘、排水泵200台,确保物资充足;组建20支专业抢险队伍,每季度开展实战演练,2025年6月底前完成*区、*县等6个重点县区的防汛演练验收工作。*市要依托消防救援队伍,组建200人的水上应急救援队,配备无人机、声呐设备,提升复杂环境下的救援能力。
(三)深化河湖长制工作机制,推动河湖生态持续改善
河湖长制是守护河湖健康的重要制度保障。我市已聘请5432名群众担任河湖管理员,成立民间河长队、青年护河队等各类队伍,开展活动1756次;建立“河湖长+检察长+派出所所长”工作机制,联合巡查5500多处,办理公益诉讼案件97起,实现河湖“四乱”问题动态清零。下一步要重点抓好:
一是推进智能化监管全覆盖。整合政法护路、断面监测等监控点位,在2025年实现全市232条河流重要区域和5座湖泊智能化监管全覆盖。县要在河、*溪流域建设5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实时监控COD、氨氮等指标,数据接入市级监管平台,确保水质达标率100%。
二是强化跨界联防联控。已与周边省市接壤县区签署跨界合作协议,下一步要在*河、江流域建立跨省联合巡查机制,每月开展1次联合执法,重点打击非法采砂、跨区域排污等行为。区要与省市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实时互通水质监测数据,共同处置突发水环境事件。
(四)加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提升水资源管理水平
水生态保护是改善人居环境的关键环节。我市累计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210.26平方公里,生态治理河道217公里,2023年以来向下游河道生态补水18159.49万立方米,有效涵养了浅层地下水。同时,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管理,完成节水评价项目124个,9个县区被命名为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下一步要突出:
一是推进母亲河复苏行动。统筹双峰si、黄土梁、老虎沟3座水库调度,2025年计划向*河、*溪生态补水20000万立方米,确保下游河道生态流量稳定。县要结合小流域治理,在乡、*镇实施“生态清洁小流域”项目,建设截水沟10公里、植物缓冲带500亩,减少面源污染入河。
二是深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建立取水井关停台账,截至目前已完成水权交易11单,交易水量226.1万立方米。2025年要关停违规取水井300眼,引导工业企业通过水权交易解决用水需求,新增水权交易水量500万立方米。*区要在工业园区推广循环用水技术,力争企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到90%以上,年节水100万吨。
三、强化责任担当,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见效
(一)压实工作责任 ……(未完,全文共4127字,当前仅显示2174字,请阅读下面提示信息。
收藏《在全市水生态环境改善暨依法治水管水工作会议上的讲话》)